“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近日,國內15家主流上市車企陸續公佈2020年財報。

從財報來看,幾大國資背景車企業績依然較為倚重合資公司,呈現出合資強則業績強,合資弱則業績弱的局面。做大做強自主品牌多年努力後,這些車企仍然沒有擺脱對合資“利潤奶牛”的依賴,在2022年即將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的背景下,着實令人擔憂。

合資公司依然是業績支柱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從公佈的財報數據瞭解到,北汽2020年收入約為人民幣1769.73億元,同比增長約0.89%。北京奔馳依然是公司利潤的主要貢獻者,且北汽對北京奔馳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與北京奔馳相關的收入1696.96億元,即整體營收的96%都是北京奔馳貢獻的。不敢想象,沒有奔馳,北京汽車會怎樣?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上汽集團2020年度營業總收入為7421.32億元,同比下滑12%。其中,整車業務營收5309.05億元,同比下滑13.4%。上汽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去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合資公司表現疲軟。根據財報數據,2020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的合計淨利潤貢獻較上年同期減少超過110億元。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銷量達160萬輛,超上汽大眾居於集團首位,但淨利潤僅1.4億元,相比2019年的16.99億元下跌超九成,品牌向上已然成為五菱最大的挑戰。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廣汽集團2020年彙總口徑共實現營業總收入3954.98億元,同比增加5.87%;實現合併報表營業總收入631.57億元,同比增加5.7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59.66億元,同比減少9.85%。其中,廣汽乘用車實現營業收入419.65億元,同比增長約3.05%,廣汽本田實現營業收入1184.27億元,同比增長約12.03%;廣汽豐田實現營業收入1107.58億元,同比增長約12.96%,由此可見,“兩田”依舊是廣汽集團銷量和營收支柱。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東風集團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37.33億元,同比增長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54億元,同比增長25.11%。自主品牌較為羸弱,合資品牌也因2020年身處疫情中心分化明顯,只能依靠商用車板塊苦苦支撐,“商強乘弱”尷尬局面依然沒有得到緩解。

2022年,乘用車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將全面放開,屆時或有更多外資企業加入增持合資公司股權的陣營,而這或對倚靠合資公司盈利的車企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保證企業自身競爭力,國內車企要儘早、儘快、盡大力度地培育中國品牌的產品競爭力。車企唯有在自主業務板塊有所作為,未來才能在市場有立足之地。但就目前來看,合資公司對營收和銷量的貢獻,在以上幾家大型國有汽車集團中依然起到支柱作用,這樣的日子已難長久。

或可尋求股比放開主動權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汽車行業分析師鍾師指出,車企集團對合資板塊的依賴程度越高,在合資股比放開時,外資所握的“升股權”就越強,等到外資的股比佔大頭後,若車企集團自主品牌產品產銷量仍處在第二陣營,那時狀況就很尷尬。

只要合資車企產品仍然有相當的市佔率,合資必然繼續進行下去。問題是自主品牌板塊的產銷量至少要能與合資板塊旗鼓相當,否則車企集團就是合資的殼資源,迷失了自我。

做強自主品牌,是近年來汽車行業的主旋律,不否認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而言並未達到理想中的效果。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既然沒有做到“足夠強”已成事實,在“後合資時代”,車企就不如削弱相對發展不利的自主產業,減少成本、收縮戰線、量入為出,保持核心競爭力,進入調整期以求平穩發展。

新能源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則建議,自主車企也要自己做股比放開的文章。比如上汽智己、合眾哪吒、長城未勢等,在堅持“自己參股,股權清晰”的基礎上,靈活釋放自身活力,允許找合夥人,以更開放的姿態適應形勢變化。以企業自身的開放迎接產業的開放,才更主動,更有前途,而保守車企的道路勢必越來越窄。

他以北汽為例分析,這些年對於福田、昌河,甚至後來與寧德時代、麥格納等的合作,都是在做一定程度開放的努力,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但基本上處於“放了股比,但沒有放開”的狀態,成敗都維繫在了合作方的“臨場發揮”上,而不是建立更好的與股權變化相適應的先進管理架構和管理制度,因此也就偶有成功,偶有走過場,偶有深陷泥潭。因此他建議,“股比可以放開,但改革要徹底”,絕不能走過場。

自主突圍沒有捷徑可走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當然,國有車企中也有突破合資包圍圈者。長安汽車此前發佈的2020業績預期顯示,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都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全年營收預計800—9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8—40億元,同比增長約205%~251%,自主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與一些國有車企對合資公司嚴重依賴相反,2020年民營車企在自主戰場迎來了好成績。長城汽車2020年實現營收1033.08億元,同比增7.38%,淨利潤53.62億元,同比增18.36%,品牌溢價相比於2019年提高了3.1%。

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1565.98億元,同比增長22.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34億元,同比增長162.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淨利潤29.54億元,同比增長1181.5%。

民營車企的成績或給國有車企擺脱合資依賴帶來啓發,曹廣平認為,核心還是在於車企自己要徹底“改開”。比亞迪、吉利、長城,可以説是最早一批的“造車新勢力”,有的還屬於跨界造車,其中最成功的經驗就是,“徹底改革,開放自己,徹底走進市場,也才能走進全世界”。

事實上,以上提到的自主品牌也不乏成功的產品,廣汽埃安和長安UNI-T近來表現可圈可點,這不得不説,是持續的技術投入和體系搭建換來的成績。鍾師一針見血地指出,趕超同行沒有任何彎道和捷徑,只有持之以恆對汽車研發的高額投入、有效投入和留住人才、穩定團隊,才能把立命的產品做好。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即將到來的股比全面放開時代為自己爭取主動權。

文:郝文麗 編輯:齊萌 版式:李沛洋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4 字。

轉載請註明: “合資依賴症”愈演愈烈!留給自主車企的時間還有多少?|中國汽車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