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普華永道金融科技調研:數字化轉型加速,銀行業期待科技賦能獲得新的增長軌跡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財經

近幾年來,中國金融業隨着科技進步發生了巨大變革,新冠疫情更加速了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普華永道今日發佈的《中國金融科技調研2020》顯示,金融各細分領域:銀行、保險公司、大資管和金融控股公司,依託金融科技進行全方位創新與賦能已勢在必行。隨着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改革推向縱深,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細分金融領域對金融科技的訴求與期望有所不同:銀行希望藉此獲得新的增長軌跡,保險公司期待誕生新市場,大資管機構憧憬能力全面提升,金控公司則聚焦促進內部協同。”普華永道中國管理諮詢業務主管合夥人張立鈞指出,儘管如此,在推進業務變革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各類金融機構仍有一些共通的原則可遵循:一是丟掉歷史包袱,突破思維侷限;二是實現頂層戰略和速贏舉措的統一;三是讓科技部門從被動支撐變成主動賦能,甚至引領業務。

調研結果顯示,金融科技公司在市場融資規模放緩和監管加碼的環境下,獲得投資變得越來越不容易;傳統金融機構雖然擁有相對較豐富的資金投資各類技術,但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也讓試錯空間變得有限。

隨着新技術廣泛應用,技術創新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為金融服務帶來了新機遇。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和創新,為普惠金融提供了更多解決方案,有助於建立安全可信的金融環境,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數字孿生、沉浸式體驗、5G、多方安全計算等新興技術也正蓬勃發展,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將帶來更多的創新性變革。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管理諮詢主管合夥人王建平表示:“技術創新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的挑戰也不容忽視。例如,金融業數據資源豐富,大數據是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的底層支撐,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紐帶,但數據缺失或數據質量較低也是目前數據應用中面臨的主要挑戰;隨着數據使用量增大,數據獲取與使用的安全合規也引起更多關注。”

其指出,為了應對挑戰,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公司,建議在技術應用領域遵循三大原則:一是技術融合發展,創新雙向驅動;二是應用成熟技術,降低創新風險;三是發展監管科技,防範無序創新。

隨着科技對金融業影響加深,行業將發生深刻的商業與運營模式轉變,市場上對金融科技複合型人才的爭奪也將更激烈,帶來組織與人才領域的深刻變革和創新。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是大部分頭部金融機構的選擇,以獨立部門形式發展金融科技是中小型機構更現實可行的做法。作為軟實力的體現,金融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也已成為傳統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企業關注的重點。企業不僅需要與員工分享“錢途”,也要共擔“前途”,才更有利於在市場上獲得金融科技人才。

此外,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認為,未來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金融科技公司,只要從事金融屬性的業務活動,就應遵循金融的合規要求和風控原則。然而,過度監管也會扼殺創意,不利於行業蓬勃發展。平衡創新與管控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對此監管機構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更要適時覆盤,總結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