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津鋪子的“水逆”之年:食安問題再現 錯失電商風口業績表現堪憂

近期,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的2021年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情況通報則顯示,鹽津鋪子(002847)於2021年1月15日生產的黑糖話梅鉛(以Pb計)檢測值為3.27mg/kg,遠遠超過“小於等於1mg/kg”的標準值。鹽津鋪子再度上榜類似的“不合格榜單”。

成立於2005年的鹽津鋪子,歷經16年的發展,已成為休閒食品行業的“老牌”知名企業。但是,2021年以來,這家老牌企業似乎走得並不順遂,公司的半年報、三季報業績表現不盡人意,受到市場噓聲一片,股價曾一度承壓;年內又出現食品安全檢測不合格的問題。

對鹽津鋪子來説,2021年儼然成了它的“水逆”之年。

標榜“自產”卻遭打臉 食安問題接連被曝光

產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無法迴避的問題。通常,休閒食品生產企業有兩種食品生產方式:代工與自產。代工是行業內普遍的現象,而鹽津鋪子堅持走“自產”,這也使得其收穫了市場消費者的信任。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代工模式,自產具備“研發-生產-銷售”完整產業鏈的企業,能夠有更好地把控產品質量。

事實上,以自產為賣點之一的鹽津鋪子已經出現過多次食品安全問題。2017年3月,原福建省食藥監局抽檢中,鹽津鋪子的甘甜話梅被檢測出安賽蜜,違反國家標準規定;2019年,長沙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佈,鹽津鋪子生產的山椒鳳爪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2020年11月,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試驗結果顯示,鹽津鋪子薯片含有2A級致癌物丙烯酰胺。

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從消費者的近期反饋中,鹽津鋪子的產品存在含雜異物的情況:超市渠道購買的食品含有頭髮;線上渠道購買的食品含有毛髮。

鹽津鋪子的“水逆”之年:食安問題再現 錯失電商風口業績表現堪憂

從實際情況來看,鹽津鋪子引以為豪的“自產”模式,並沒有很好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錯過電商大發展良機 拖累淨利潤不增反減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纏身之外,鹽津鋪子在2021年的經營業績表現也不如人意。

鹽津鋪子2021年一季度錄得淨利潤8203.28萬元,而在2021年半年報中,公司淨利潤不增反減,僅為4862.21萬元,較2020年同期更是顯著下滑62.59%;公司三季報顯示,淨利潤依舊處於下滑的態勢,1-9月的淨利潤為7728.98萬元,同樣顯著低於去年同期的1.89億元,下滑幅度高達59%。

值得留意的是,從單季度來看,公司經營在一、三季度均為盈利,二季度則虧算3341萬元,這也是鹽津鋪子自2017年上市來首次出現了單季度虧損。

究其原因,其實鹽津鋪子業績的不盡人意是有跡可循的。

在後疫情時代,隨着拼多多、美團、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方式大行其道。

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社區團購市場交易規模750億元,同比增長120.58%,預計2021年將達到1040.3億元。這意味着,社區團購正在侵蝕傳統商超的版圖。

然而,在銷售模式上,鹽津鋪子依靠商超等傳統渠道,電商渠道則起步晚,發展慢。

從2014年起,鹽津鋪子就開始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佈局,但電商渠道的表現卻始終差強人意。2017年-2020年,鹽津鋪子電商渠道營業收入分別為4947.43萬元、1.02億元、7019.50萬元、1.09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為6.56%、9.23%、5.02%、5.58%。

從營收數據來看,鹽津鋪子的電商模式營收並沒有明顯的增長。2019年電商渠道營收總額低於2018年,在疫情下電商團購快速冒起的2020年,也僅保持着2018年的水平,這一結果反映出公司對於電商渠道的輕視。

在電商盛行的時代,傳統商超模式逐漸失去了對於年輕消費者的吸引力,造成了核心客户羣體的流失。商超“舒適區”被打破,這種情況下,鹽津鋪子的不得不開始轉型,加強對於社區團購、線上電商等型零售渠道的佈局。

新市場渠道的佈局勢必需要高額的營銷成本支持,在半年報中,鹽津鋪子的銷售費用較2020年增長37.95%至2.97億元,6倍於當期淨利潤。

錯失電商蓬勃發展期後,鹽津鋪子終於明白了新零售的重要性。然而,當下休閒食品新零售已經極具規模的當下,後入局者想要迎頭趕上還需要多少資金投入?又需要多久才能初見成效?鹽津鋪子的淨利潤又將在何時扭虧為盈?

一連串的問題,對目前的鹽津鋪子來説,答案都沒有明顯的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2 字。

轉載請註明: 鹽津鋪子的“水逆”之年:食安問題再現 錯失電商風口業績表現堪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