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場疫情將民航業迅速打至冰點;此後國內疫情得到控制,民航業也開始復甦;不過受海外疫情大範圍擴散影響,民航業的恢復基礎仍不牢固。
國際航協預計,航空業復甦之路依然漫長,客運量最早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各國國內航空運輸恢復是行業復甦的主要驅動力。
遭受疫情衝擊、增速下滑以及國際市場變幻等因素影響,2020年的中國民航業,可謂是大變之年。
民航高層變動
2020年的民航業在人事方面的突出變化,就是行業巨頭掌門人發生重大變化。四大航中,有三大航掌門人發生變化。機場方面也有變動。
鉅額虧損史上最多
2020年上半年民航就創下了741億元的鉅虧,此後虧損雖然有所減少,甚至部分機場、航司還實現了月度盈利。不過隨着2020年11、12月最淡季節到來,國外疫情出現加速擴張,國內疫情局部多個城市出現病例,民航在年末虧損將進一步加大。
2020年1-11月份,全民航旅客運輸量為3.75億人次,同比減少2.32億人次,也創下歷史最大降幅。2020年,預計全年完成客運量4.09億人次,同比減少2.51億人次,降幅38。
飛機引進按下暫停鍵
2020年受疫情衝擊,一方面航司普遍推遲了飛機引進計劃,另一方面正常的飛機交付也受到影響。2020年是近年來民航業引進飛機最少的一年。如果減去退租的飛機,2020年淨增飛機最多的航空公司也不超過10架。截至2020年11月底,國航運營704架飛機,比上年底淨增6架飛機。東航運營720架飛機,比上年底減少3架飛機。南航運營859架飛機,比上年底減少3架飛機。海航運營346架飛機,比上年底減少15架飛機。
國內國際兩極分化
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線政策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前期是鼓勵不斷航,後期是“五個一”政策。因此民航國內國際市場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
目前國內市場旅客運輸量已經恢復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而國際旅客運輸量僅為去年2%。11月份,國航、東航、南航的國內旅客運輸量分別為2019年同期的98.5%、85.5%、99.3%。而國際旅客運輸量,國航、東航、南航分別為2019年同期的2.7%、1.7%、4.4%。
地方政府加快入局
民航業遭遇嚴峻挑戰,航空公司虧損嚴重,現金流吃緊,一些股東實力不強的民營航空公司面臨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民營資本加速退出,地方國資紛紛接手。
青島航空加快了股權轉讓,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變更。紅土航空主基地遷至長沙,迅速完成向湖南航空的更名。瑞麗航空與無錫市府簽訂了合作協議,2020年底前將61%的股權質押給無錫地方國企。龍江航空完成司法拍賣,江蘇艾方以7.7億元價格買下,並已完成過户手續。
低成本航空優勢凸顯
因國際航線仍處於嚴控狀態,原先投放在國際市場的運力大部分改投國內,國內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因此票價水平仍然低迷。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低成本航空表現較為出色。行業內幾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於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生產經營情況,春秋航空、西部航空、祥鵬航空、中國聯航,表現都非常突出。
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的那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也就是説,一方面供給側需要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還是要擴大內需。
貨運航空元年火熱
2020年可謂貨運航空元年。2020年受疫情影響,客運航空遭受衝擊,但貨運航空卻異常火熱。順豐快遞加快了在航空貨運領域的擴張。東航物流加快上市步伐,國貨航、南航物流都在2020年實施了股權多元化改革。
此外,中州航空、西北貨運航空紛紛組建,意味着未來航空貨運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不過,更激烈的競爭也將隨之到來。
民航股權改革加速
東航集團實施了股權多元化改革,引入戰略資本310億元,成為多元股東的央企集團。中航集團旗下中貨航實施了混改。南航旗下物流公司、通航公司實施了混改。南北分化逐漸加劇
2020年民航業南北發展呈現出較大的分化。廣州白雲機場表現最為搶眼,2020年大概率成為全球旅客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機場。成都雙流機場表現也很出色,8月份之前一直排名全國第一。此外,重慶江北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昆明長水機場、海口美蘭機場、三亞鳳凰機場、杭州蕭山機場等南方機場相對北方機場表現更好。
國產飛機實現突破
2020年,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國產飛機突破之年。2020年6月28日,國航、東航、南航同時接受首架ARJ21飛機,國產飛機進入三大航。2020年,中國商飛公司共向客户交付24架ARJ21飛機,批產交付再創紀錄。
ARJ21市場導入邁出重要步伐,累計向國航、東航、南航、華夏航等8家客户交付46架,首次入列國際主流航空公司及民營航空公司機隊;安全載客近160萬人次,單日最高輪擋時間13.53小時,創下歷史新高;在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完成高高原試飛,公務機、貨機等系列化產品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