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絕味食品失色背後:控股股東及“盟友”瘋狂套現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作者:張凱旌,編輯:深海,原文標題:《鴨脖不好吃了?絕味食品四大股東套現25億 萬店時代問題頻發》,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1月3日晚間,絕味食品發佈公告稱,以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夥企業(下稱“上海聚成”)為首的公司四大股東自9月以來合計減持了6%的股份,套現金額達25.59億元。


此前,絕味食品曾在2020年8月31日披露過相關減持計劃公告。公告當天,絕味食品一度達95.80元/股,創下公司股價歷史最高點,年內漲幅達117.01%。而在股東減持前,公司還曾在賬上現金較為充足的情況下通過可轉債的方式募集大筆資金,並將其中一大部分用於銀行理財。


資料顯示,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專注於休閒滷製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於2017年登陸上交所。


上市之初,公司就曾因不雅宣傳遭到長沙工商局的行政處罰。後絕味食品藉助加盟店在全國大舉擴張,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後來居上,逐漸趕超了先於自己上市的煌上煌、周黑鴨。


目前,絕味食品全國門店數超12000家,遠高於煌上煌和周黑鴨。而在進入萬店時代後,公司遭遇的山寨、投訴等問題也日漸嚴重。最近一段時間,絕味食品還先後經歷了“年報中研發費用不一致”、高管相繼離職等事件。


如今四大股東大手筆減持套現,是“用腳投票”後的選擇嗎?


四大股東四個月套現25.59億元


據絕味食品2020年9月1日公告,彼時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上海福博分別持有公司36.171%、10.186%、5.347%和4.357%的股份,合計佔公司總股本的56.241%。


披露公告後,四家公司將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減持比例不超過6%,減持數量不超過3651.78萬股,減持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


而據2020年1月3日晚公告,減持計劃已完成,四大股東於9月23日至12月31日期間合計減持佔總股本5.99%股份,減持價格區間在63.90元/股~77.34元/股,減持總金額約為25.59億元,減持後四家公司總持股比例降為50.25%。



據悉,這些股東持有股份均為公司IPO前及上市後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式取得,股份於2020年3月17日剛剛正式解禁。


天眼查顯示,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分別於2011年1月~2月先後成立,實控人均為絕味食品創始人兼董事長戴文軍。


四家企業原名分別為湖南聚成投資有限公司、長沙匯功投資有限公司、長沙成廣投資有限公司和長沙富博投資有限公司。2020年7月8日,絕味食品發佈公告,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均已完成了公司名稱、公司住所、公司類型及經營範圍變更,徹底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成為普通有限合夥企業。


此外,在開始減持計劃的前夕,也即9月11日,四家公司的股東中均增添了一家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身影,新增股東分別為上海功匯、上海誠廣、上海盛廣和上海富啓,出資金額均為1000元人民幣,公司均在8月25、26日成立,註冊地址在同一幢樓同層的2903室~2906室。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披露減持計劃前,絕味食品還曾在賬上現金較為充足的情況下募集大量資金,並將其中較大一部分交給銀行理財。


年報顯示,2017年~2019年,絕味食品的資產負債率分別是19.26%、20.78%和16.43%,賬上的貨幣資金則為10.66億元、7.03億元和16.02億元,佔當期資產總值的33.42%、18.40%和29.34%;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6.41億元、4.85億元和10.28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於2019年3月11日公開發行了1000萬張可轉換公司債券,每張面值 100元,發行總額10億元,期限6年,募集資金將被用在天津、江蘇、武漢、山東和海南的5個滷製肉製品及副產品加工建設項目中。


但在8個月後,公司即決定“絕味轉債”停止交易和轉股。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五個投資項目中位於天津、江蘇和武漢的項目開展進度緩慢,分別因疫情、辦理相關手續被延期,且合計使用募集資金2.7億元,僅佔總資金的27.4%。


至於未使用的募集資金,絕味食品則將其拿去進行了理財。8月27日公司公告顯示,公司全資子公司合計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人民幣5億元的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用於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截至2020年上半年,絕味食品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340萬元。



靠加盟瘋狂擴張,毛利率低於煌上煌和周黑鴨


公開資料顯示,絕味食品成立於2008年。


作為一個靠鴨脖“打天下”的品牌,絕味並非滷製品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相反,在目前的市場中,絕味食品的成立時間較晚,但公司卻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逆襲”。


早在1993年,江西煌上煌集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經成立。1997年,周富裕創立了“週記怪味鴨店”。當戴文軍2005年在長沙街頭開出絕味鴨脖第一家店時,煌上煌已被評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周黑鴨商標也已落地註冊,並且在武漢國際廣場開設了第一家商圈店。


另外,煌上煌和周黑鴨則分別於2012年和2016年登陸上交所和港交所,絕味食品2017年才姍姍來遲。


雖然起步晚,但絕味食品發展速度非常快。


體現在開店數量上,絕味食品更是一騎絕塵。2014年起,絕味以每年超過1000家加盟店的速度迅速增長。至2019年底,絕味食品在全國已有10954家門店,同期煌上煌和周黑鴨的門店數量為3706家和1301家。


中泰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絕味食品在上海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起家的長沙,而公司在深圳、北京、成都等地的門店數則緊隨其後。相較而言,煌上煌在江西地區的門店數量仍佔總門店數的三分之一,而周黑鴨在華中地區的門店數量佔到了門店總數的42.9%。


大舉擴張也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營收和利潤。2019年絕味食品營收51.72億元,歸母淨利潤8.01億元,在利潤這一項是周黑鴨的兩倍,更是煌上煌的近四倍。


2020年半年報顯示,絕味食品、煌上煌和周黑鴨的全國店鋪數量分別為12058家、4152家和1367家,絕味食品遙遙領先。


但從銷售毛利率來看,絕味食品自上市以來一直處於較低水平。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7年~2019年,絕味食品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5.79%、34.3%、33.95%;煌上煌銷售毛利率為34.66%、34.47%、37.59%;周黑鴨則為60.93%、57.53%、56.54%。2020年中報顯示,三家公司的銷售毛利率為35.57%、35.98%、54.56%。絕味一直處於最低位。


“直營佔比越高,毛利就越高。加盟越多,要讓給加盟商的利潤就越大,因此絕味食品的毛利率是最低的。”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者在企業銷售模式方面各有不同,具體為周黑鴨以直營為主,絕味食品以加盟為主,煌上煌走中間路線,加盟跟直營各半。


2020年,絕味食品出現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營收、淨利雙降,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歸母淨利潤5.20億元,同比下降15.33%。而在此前的一季報和半年報中,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的比例達到了65.27%和30.78%。


對此絕味食品曾表示,2020 年上半年因新冠疫情暴發,對公司生產、物流配送、市場銷售等工作造成一定程度影響。


萬店時代隱憂:盜版、投訴頻發


雖然業績受阻,但絕味的門店擴張計劃並未暫緩,半年報顯示,絕味食品在全國開設的門店數量已達12058家,僅2020年上半年就新增了1104家門店,多於2019年全年。另據媒體統計,截至2020年10月這一數字已擴大至14930家。


急速的擴張之下,隱憂也逐漸浮現。


上市之初,絕味食品就被牽涉進了不雅宣傳風波。據悉,2017年絕味為雙十一預熱的海報中,一名女子着短褲,躺在牀上帶鐐銬分開雙腿,同時配文:鮮嫩多汁,想要嗎?


在引起眾多網友不適後,絕味天貓於次日撤下該廣告。但一天後,絕味鴨脖的官方微信上又出現了以大衞雕像隱私處打上馬賽克為背景的圖片,並在文章《我不搞預售,我就是玉獸》中配以“這幾個月我提前來了,味足‘量’更大”的簡介,以及夫妻、情侶口氣暗示性行為的文字。


據媒體統計,2017年絕味鴨脖官方微信號發佈的推送中,有5篇在標題或內容中涉嫌性暗示。2016年絕味還曾發佈《全城找鴨不犯法》《好久不減》《如果這都不算愛》等文章,後被公眾號主動刪除。



後絕味因廣告圖片媚俗、文字低俗被長沙市工商局罰款60萬元。


而在進入萬店時代後,絕味食品所面臨的盜版盛行與消費者投訴問題也與日俱增。


天眼查顯示,絕味食品2020年涉及67起法律訴訟,歷史上共涉各類糾紛130起,其中80起的案由皆為侵害商標權糾紛,僅2020年12月就處理了20起相關案件。被起訴方多為在店鋪內外及附屬設施、設備、商品包裝上顯示了“絕味”字樣,如絕味奶茶店、絕之味燒烤店、絕味閣小吃店等。


2020年10月15日,有消息稱廣東湛江絕味鴨脖玻璃櫃驚現大老鼠,引發輿論關注。後絕味食品對此事鄭重發布聲明,確認視頻中出現的門店並非公司直營或簽約加盟門店,所出售的產品也不來源於絕味的任何一家工廠,是假冒絕味名義的山寨店。


取證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顯示,該店名為“絕味久久鴨脖”。而在此事件後,絕味食品相關負責人曾透露,截至彼時已打假的山寨店達到1440家。


另據廣東佛山電視台“小強熱線”欄目2020年9月時的一則報道,廣東順德一位消費者在當地一家絕味鴨脖店購買的“招牌風味蝦球”產品中吃出了活蟲,發現時已入口。


據悉,消費者歐先生當日中午在一家絕味鴨脖店購買了“招牌風味蝦球”產品,食用一部分後將剩餘的蝦球放進了冰箱保鮮層保存。幾個小時後將蝦球取出再次食用時發現蝦球上出現一條蠕動的白色小蟲。隨後在攜帶蝦球返店協商處理過程中,又有更多活蟲冒了出來。


在溝通協商中,上述絕味鴨脖店鋪負責人提出“雙倍賠償”的解決方案,並質疑是歐先生人為造成的上述狀況。在拒絕了店鋪負責人的解決方案之後,歐先生髮現,他所購買的蝦球是兩日前從其他地方調過來的,懷疑是其他地方未售完再轉過來賣的。


黑貓投訴平台中,絕味鴨脖的投訴量為74條,其中僅2020年發出的就有44條。消費者提出的投訴包括絕味鴨脖強買強賣、買到的食品發臭發酸、吃出白色長條塑料等。



行業人士分析,如此情景下,絕味食品很難不去思考門店拓展的天花板。


雷達財經注意到,或是考慮到市場逐漸飽和,早在2020年的7月~8月,絕味食品就在上證e互動平台中透露,部分地區已不再接受新的加盟。


除此之外,公司的隱憂還包括在2020年的最後兩個月經歷“2017、2018年兩份年報披露的研發費用自相矛盾”事件以及公司副總經理劉全勝和財務總監彭才剛的辭職等。


多重因素疊加後,股東集體的大筆減持會讓公司未來何去何從?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