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符暢 通訊員 莫冠婷 王倩
廣東省民政廳日前發佈《廣東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確立了“十四五”時期廣東民政事業發展總體目標、指標任務、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等內容。
據悉,《規劃》着力完善“大救助、大養老服務、大兒童保障、大慈善、大社會治理”五大工作體系,計劃修訂或出台10個地方性法規或省政府規章,重點打造14個工程,預計“十四五”期間總投資216.8億元。
設置10項廣東特色指標
《規劃》提出了“五大工作體系”發展指標和任務,設置了25項具體量化指標,其中,對標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設置15項指標,另設10項具有廣東特色的指標。
在構建大救助體系方面,“十四五”期間,城鄉低保標準年度增速不低於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到2025年底,農村低保標準占城市低保標準的80%以上;到2025年底,查明身份信息流浪乞討受助人員接送返回率100%;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特困人員全自理、半自理和全護理照料標準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2%、30%和60%。
在構建大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到2025年底,養老機構護理型牀位佔比達到55%以上,鄉鎮(街道)範圍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60%,養老服務人員培訓數量達到20萬人次。
在構建大兒童保障體系方面,“十四五”期間,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增幅不低於上年度當地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增幅,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與孤兒享受同等社會福利保障政策,到2025年底,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率達到50%以上。
在構建大慈善體系方面,到2025年底,慈善信託數量達到110個,志願服務站點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的覆蓋率達到80%,福利彩票銷售網點達到1.15萬個。
在構建大社會治理體系方面,到2025年底,每百户居民擁有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築面積達到32平方米,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數量達到18人;樞紐型社區社會組織達到2000個,社會組織專職工作人員達到92.6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到15萬人,“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覆蓋率達到100%;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70%,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實施率、縣級城鄉公益性安葬(放)設施覆蓋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及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均達到100%。
着力實施14項建設工程項目
《規劃》還研究謀劃了14項補短板、強弱項、增後勁、利長遠的“建設工程項目”,包括:實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建設工程,提升機構標準化、規範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實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革提升和養老服務人才建設工程,提高居家社區和兜底保障對象養老服務水平;實施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兒童福利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力爭到2025年底,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轉型發展全面完成,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基本建成;實施慈善工作示範點建設工程,引導慈善事業做優做強,力爭到2025年底,全省慈善工作示範點不少於300個;實施城鄉社區治理能力示範建設工程,建設300個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示範點,培育3000名以上的社區治理骨幹,推動治理機制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實施創建百家社區社會組織示範點、社會組織管理人才培養工程,提升社會組織管理服務能力;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點)、困難羣眾和特殊羣體社會工作服務100%全覆蓋;實施殯葬服務設施工程,推進火化機尾氣節能減排更新改造;實施殘疾人福利工程,在尚無精神衞生福利設施且有條件的地市或人口100萬以上有條件的縣(市、區)建設1所精神衞生福利設施;實施“智慧民政”建設工程,提升民政信息化服務和管理水平。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