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工業園區 孵出12家科創板公司的金融密碼
蘇州工業園區是全國中小企業最活躍的工業園區之一,聚集着大大小小8000多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其中有不少企業已登陸資本市場。截至今年6月末,園區有50家企業實現境內外上市,有12家登陸科創板,佔蘇州全市科創板公司的近四成。
科創企業,是國家創新的活力源泉和經濟發展引擎,得到各方政策大力支持。然而,這類企業在創設初期,普遍面臨一個困擾——融資不易,特別是流動性資金容易“卡殼”。蘇州工業園區之所以能解決這一痛點,孕育出12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密碼之一就是適配的金融服務解決了融資困局。
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在長三角地區調研時瞭解到,在銀、政、企三方良性聯動下,服務科創企業變成實實在在的舉動,銀行也逐漸摸索出一套較為成熟的科創金融服務模式。
科創企業的煩惱
“有沒有抵押資產?”“創始人能不能提供擔保?”記者到蘇州調研時,江蘇康眾數字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眾醫療”)一位高管告訴記者,早期申請貸款融資時,銀行第一反應就是問及上述兩個條件,但一般初創期的科創企業很難具備。
康眾醫療就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數字化X射線平板探測器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上述高管介紹説,在公司發展初期,由於前期持續累計研發投入較大,而銷售收入規模較小,按照傳統授信模式很難獲得融資支持。隨着公司發展成長,產品陸續上市,急需補充流動資金打開市場。
然而現實很“骨感”,貸款無門多次“撞南牆”。在這個節骨眼上,當時的浦發銀行蘇州分行轉變思路,對接蘇州工業園區融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康眾醫療發放了200萬元科技貸款,緩解其資金困局;後續,該行又聯合浦發硅谷銀行為康眾醫療提供1600萬元銀團貸款,助其打開市場。自此以後,雙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
絕大部分科創企業都會碰到康眾醫療同樣的煩惱——發展初期出現流動性資金缺口。初創期的科創企業,典型特徵是輕資產,但前期研發投入大,沒有盈利,前景存在不確定性,也沒有擔保,不符合傳統銀行授信模式和風控要求,銀行對此大多持審慎態度。
來自寧波的高科技企業——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激智科技)就遇到了同樣的煩惱。激智科技董事長陳志寬説:“我們最困難的階段是A輪資金快用完,而B輪資金還沒有融到時,中間有一年多的時間差。我們開始有幾百萬元的銷售額,但在人力、研發上投入還需要兩三千萬元。”此時,浦發銀行寧波分行“雪中送炭”,為激智科技提供了2000萬元貸款,助其渡過了難關。
銀行的科創金融模式
“為初期科創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的確存在一定風險。”浦發銀行寧波分行高新區支行行長鬍敏敏説,所以銀行也會通過自己的投研團隊去分析科創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否有潛力,人才構成如何,以及銀行介入的時間點是否合適等。
從經營角度來看,初創期的科創企業並不是銀行眼中的優質客户。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副行長李崢表示,蘇州分行當初為康眾醫療提供科技貸款,實際上是一種嘗試。
在對金融如何服務科創企業進行全面評估後,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將其作為業務重點,在7年佈局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打法”。“如何識別早期科創企業,我們首先有三個層面評估因素:一是得到政府認可,二是得到資本認可,三是看創始人團隊。”李崢介紹説,財務報表不是銀行審批貸款唯一的衡量要素,科創企業的文化、團隊、技術壁壘、管理水平等都要考慮。
記者瞭解到,浦發銀行蘇州分行已建立20餘種科創專屬金融產品和全生命週期服務方案,特別是該行建立的一套科創企業授信准入積分制度,得到業內高度認可。
如今回頭來看,浦發銀行蘇州分行當初“押題”押對了。2021年2月,康眾醫療成功登陸科創板,浦發銀行為其提供募集資金專户存儲與三方監管服務,兩者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
自去年以來,服務科創企業上升至浦發銀行戰略層面,從資源到考核,無一不向該領域傾斜。截至2020年末,浦發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超4萬户,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超2400億元,在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超過70%為該行客户。
不可或缺的政府角色
在這種科創金融服務模式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是政府搭台,讓銀行和科創企業之間“唱戲”有了紮實基礎。
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銀行在對科創企業進行風險評估時,非常看中相關部門的評估和認可。很多地方政府都建立有類似“白名單企業庫”,相當於為科創企業提供一定信用背書。而銀行服務科創企業,也青睞與當地政府、創投機構、擔保機構等聯動,形成一個生態圈。
據記者瞭解,蘇州工業園區還在積極推動科技金融工作,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綜合金融支持。
蘇州工業園區創新中心辦公室主任賀海濤介紹,目前大體有兩種金融支持方式,一是較為成熟的政府引導基金。截至目前,該園區累計參股子基金35只,子基金規模近86億元,累計投資園區項目148個,累計投資園區金額21.04億元。目前,園區還在研究設立園區科創投資基金,探索完善新興產業財政投入收益模式,擴大非税收入來源。
二是探索“撥投結合”模式,以支持重大創新項目落地。這主要是為優秀科創項目提供研發資金支持,同時約定其中相應支持可在項目獲得市場定價時通過受讓原始股或增資方式實現轉股,項目退出後的收益可用於支持其他科技創新項目。
【來源:上海證券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