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政策幫扶助服務業解困局開新局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服務業是普惠大眾的幸福產業,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琪延日前在出席主題為“精準施策戰疫前行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研討”的中宏論壇第二十場在線研討時指出,儘管2021年服務業發展整體向好,但部分服務性行業仍未擺脱疫情陰霾,推進服務業恢復發展迫在眉睫。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14部門於近日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有利於推動服務業整體恢復。

微觀層面降升並舉

王琪延認為,《若干政策》將從微觀層面令企業和從業者受益,對服務性中小企業起到“一降一緩一增”作用,即降成本、緩壓力、增收入;對服務業從業人員起到減少經濟壓力、緩解就業難、提升收入的“兩降一升”作用。

具體而言,對於服務性企業,尤其是接觸性服務行業來説,顧客的減少會直接導致營收鋭減、經營壓力頓升。《若干政策》所涉扶持政策的實施有利於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企業節省資源、提高產出;金融類政策有利於帶動投資積極性,緩解企業的資金流壓力,同時為企業創造了優化服務、轉型升級的機遇;財税減免政策可直接增加企業收入,令其能有更多的資金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服務業從業者而言,疫情造成的經濟不景氣導致產業裁員嚴重。《若干政策》實施帶來的紅利可推動服務業企業營業額和收入的增長,進而保證服務業從業者薪資發放的穩定性,減少經濟壓力。此外,《若干政策》的實施還可激發服務業市場活力,增加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從而提高產業就業率。

宏觀層面推動改革創新

從宏觀層面看,《若干政策》有助於鞏固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推動服務業整體改革創新。在王琪延看來,政策將給服務業整體帶來以下四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首先,新政策有利於推動投資和消費齊頭並進。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的主要投入產業,還是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若干政策》中財税、金融、疫情防控等政策的實施將對服務業恢復發展產生較明顯的邊際效應。從投資帶動消費、消費吸引投資的角度分析,政策扶持一方面為服務業吸引投資,利用投資不斷完善服務產業結構、優化服務產品供給,從而擴大消費需求,帶動消費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服務業消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居民需求導向以及巨大的市場潛力,進而可吸引更多投資。

其次,新政策有利於服務業升級老基建、發展新基建。如運輸業和民航業是兩大受困服務產業,新政策的扶持有助於推動車站、鐵路、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從而提升傳統服務行業的競爭性。同時,隨着數字化社會的發展,數字化服務平台的建設成為服務業“新基建”的關鍵力量。數字化服務平台的廣泛運用可在傳統服務行業催生新的服務模式,如線上買菜、線上教育等。

再次,新政策有利於打造新興小巨人企業。完善中小企業培育體系、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等政策支持,可培育出更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並帶動其他企業協同發展。

最後,新政策有利於推動數字化服務業全面升級。數字經濟不僅豐富了服務的種類和渠道,也解決了疫情下服務業所面臨的困難。政策保障有利於企業建設並提升數字平台,從而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服務體驗滿意度。

“服務業恢復發展工作意義大、任務重、時間緊。”王琪延表示,《若干政策》的實施將對服務業整體恢復發展起到支撐和推動作用,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產業有“止血”和“輸血”的效果,對精準實施疫情防控有指導作用。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需有關部門強化監督,以最大化、最優化的政策效果激發服務業的發展活力,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為保障政策實施的落地見效,普惠政策在落地過程中需有關部門對相關企業進行督導、審核、評判,對符合要求的企業依政策施以補助,對弄虛作假騙取税額減免等紅利的企業嚴厲問責,做到法治公平,為受困企業恢復發展保駕護航。同時,為保證政策實施的高效性,還應對各級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監督,以確保在精準防疫背景下,服務業能有條不紊地向前發展。(國際商報記者 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