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奶源者得天下”,在乳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大哥”蒙牛自然深諳其道。
7月28日晚間,中國聖牧對外宣佈,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其原先大股東、大北農老闆邵根夥退居第二位。隨即7月29日早盤,中國聖牧股價漲幅就一度飆升120%。目前來看,對聖牧而言,此次蒙牛注資無疑是一次利好合作。不過,聖牧在鉅額虧損下,下游營銷乏力弊病凸顯,僅靠蒙牛資本“輸血”就能挽救頹勢嗎?接手鉅虧狀態下的聖牧的蒙牛,又在盤算什麼?
01
聖牧、蒙牛的優與劣
淺析此次股權變動原因,聖牧主招牌——有機奶源,無疑是蒙牛的主動機。作為全國最大的有機乳製品公司,同時配備具有歐盟認證的有機牧場進行生產,聖牧對於目前有機奶市場而言,絕對是一塊巨大的奶酪,讓蒙牛垂涎。當然,作為常温奶市場的霸主之一,蒙牛擁有全國化的鏈條佈局,可以向聖牧輸出更好的質量及供應鏈管理的協同,幫助聖牧取得更好營運效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聖牧虧損嚴重。 據數據顯示,聖牧在2017年淨利潤虧損為9.86億元,2018年更是虧損22.25億元 人民幣。直至2019年才出現扭虧局面,還是靠出售其下游產業聖牧高科換來的。
面對效益並不被看好的聖牧,蒙牛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增持是通過行使2018年底所獲得的認股權證實現的。蒙牛長期看好有機奶市場,增持符合公司戰略。”但是,背靠蒙牛之後,聖牧就能“轉危為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質疑。
不過,蒙牛這次的增持,不得不讓人想到蒙牛是在為它的“雙千億”目標“備足彈藥”。伊利曾於2016年提出2020年內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營收突破1000億的宏偉目標。隨即,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上任之後,在2017年也提出了銷售額達到千億,市值達到千億的目標。但是,隨着去年蒙牛出售君樂寶落定後,千億目標也變得渺茫。畢竟,君樂寶幾乎每年為蒙牛貢獻兩成營收,一成淨利潤。
中國乳業分析師宋亮也指出,“成為聖牧大股東,能夠保證蒙牛獲得穩定的奶源供應,同時也與其實現千億目標有關,因為實現相關目標就要對供應鏈體系、產品等方面進行塑造,其中奶源建設是重中之重。”
02
蒙牛的“奶源戰”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表示,“優質奶源是整個中國乳業最為稀缺的,從前瞻性的佈局來看,蒙牛未來千億目標的達成,主要取決於是否有優質奶源,以及產品結構如何往上走,即高端產品的佈局。”
近年來,蒙牛一直在通過資產收購讓自己擁有穩定、優質的奶源。與聖牧的“糾葛”也早就開始。
2018年12月23日,中國聖牧與蒙牛簽訂投資協議,後者收購聖牧高科51%股份。其中包括按照協議資產重組後,聖牧高科擁有聖牧的所有下游乳製品業務鏈及相關資產。同時,聖牧高科持有呼和浩特乳品100%股權,併成為一家擁有完整業務鏈及資產的公司,進行有機乳製品的生產及分銷。
對此,乳業專家王丁棉曾表示,“蒙牛取得聖牧下游加工板塊,對雙方都是個雙贏之舉。對聖牧而言,是止虧的一種手段和方式;對蒙牛而言,以低價接手,加強自身實力,並直接撐控了一塊很大的優質奶源,滿足自身高端產品的優質奶源需求。”隨後,蒙牛方面於2020年1月12日收購聖牧高科剩餘49%股份,實現全額控股。
除聖牧之外,2017年3月,蒙牛要約收購現代牧業成功,佔股61.3%,成為絕對控股股東。2019年2月,蒙牛又宣佈與大型上游公司中鼎牧業合作,接納對方奶源供應。加上蒙牛系旗下有自營的富源乳業,已有3大企業對蒙牛奶源支撐,供應量近200萬噸。根據蒙牛在2019年中報有“參控股牧場奶量佔總收奶量45%”的表述,可知其全年需奶440萬噸左右,而且蒙牛大部分奶源出自國內。保守估計,這家企業“吞掉”了一成多的全國原料奶。
03
乳業的“轉向”
一般而言,像蒙牛、伊利等乳業巨頭,一直都傾向於乳業下游產業。這幾年,國家政策對奶業振興的決心以及扶持力度,讓蒙牛、伊利等乳企加大了對乳業上游奶源基地的佈局。
特別是在經歷了2014年以來的原奶低迷行情後,各大企業都開始注重上游奶牛養殖業務。從以前的“奶源收購”模式,逐漸轉向自有奶源佈局,並朝着“高端化”方向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
實際上,這些年,乳業中也不乏堅守全產業鏈模式的優質乳企。如三元、衞崗等都在發展全產業鏈模式上成效顯著,產品全程可溯源,進一步保證了食品安全與乳品品質。
從目前乳業發展狀況來講,奶源已然是眾多乳企爭搶的重點。而且隨着“鮮奶”戰的打響,中國乳業勢必會進一步形成抱團之勢,朝着規模化、品質化方向發展。這也就意味着下游乳企對上游奶源的爭奪戰的進一步激化。可以預見的是,在規模乳企對奶源進行搶佔之後,中小企業之間的兼併戰也會此起彼伏,優勝劣汰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