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國經濟復甦的內外挑戰與應對
沈建光 首先非常榮幸參加博鰲房地產論壇20年的活動,這個活動我也參加了好多屆,一個會議辦20年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這個論壇越辦越好。
昨天聽了不少關於房地產方面的論壇,作為經濟學家,我主要講經濟方面跟房地產有關的政策,經濟和房地產當然是密切相關的。
今天準備了三個話題,一個是中美關係,疫情最大的影響,就是中美關係的急劇惡化,對特朗普來説,大選還是他的第一要務,疫情其實是打亂了他的競選步伐。大家知道疫情前,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非常高,經濟表現非常好,當時都認為他是穩贏的,但是疫情一來,美國經濟所有的指標都非常差,完全靠印錢來維持,所以經濟牌就沒法打了,沒有經濟牌就只有打中國牌,所以疫情對它的大選選情影響很差,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第二是內部的挑戰,現在全世界就只有中國正增長,二季度美國是接近負10%的增長,中國是3.2%的增速。全球都預計只有中國是唯一正增長的大國,其它國家都是負增長,都衰退。當然中國經濟我想主要強調的就是四個失衡,現在為什麼要提出雙循環,怎麼克服這四個失衡。
第三個部分是政策導向,7月30號開的政治局會議,提供了四大關鍵信息,對今年如何應對挑戰,下半年的經濟政策如何演變。
一、外部局勢:中美脱鈎與“逆全球化”。
大家知道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已經兩年多了,貿易戰很明顯對雙方都不利,對美國也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基本上貿易戰也沒有什麼很明顯的勝負,其實是雙輸的,最主要接下來大家看到科技、知識產權、金融,包括現在又有意識形態、制度的問題,最後就是超級大國的競爭,這其實是非常複雜的。當然這個疫情催化了這個過程。
我畫的這張金字塔圖,越往下,中國的牌越多,因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很多國家依賴中國的市場,包括美國很多大企業,包括蘋果、通用都是依賴中國的市場,還有很多歐洲國家、發展中國家也依賴中國市場,所以在貿易上,中國有很多牌可以打。
但是越往上走,在科技、金融方面,美國的牌就越來越多了,畢竟它還是戰後維持超級大國的地位,又在冷戰中勝利,所以越往後走,到金融戰、科技戰、政治、意識形態方面,中國的挑戰是比較大的。美國11月初就要舉行大選,在這之前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事件發生,包這些都是我們要關注的,不管是做經濟還是做房地產的,都要關注美國大選前的一系列動作,我們的應對非常關鍵。
現在要防止去全球化演變成去中國化,全球產業鏈在轉移,這是切身的跟經濟密切相關的,因為貿易戰、因為中美關係惡化,全球本來就有去全球化的態勢,這當中中國經濟會不會跟美國經濟、全球經濟脱鈎。
這裏我提供一些最新的證據,我在京東主要做大數據研究,我們以數據來説話,當然不用大數據,我們也會對宏觀數據做詳盡的研究。
我們説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的比例非常高,貿易戰之前有人開玩笑説中國不給美國貨了,它就沒地方買,或者它的通貨膨脹率要上升。
但是實際情況是什麼呢?比如説箱包,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大幅下降,它從東盟的進口大幅上升。我們的很多產品,在我們這邊生產,並不是説別人生產不了,我們因為有勞動力優勢、物流優勢。但實際上如果加上關税的成本之後,就覺得還不如到東南亞去。
現在到東南亞去的浪潮可能才剛剛開始。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從中國出口的量下降很快,關税戰之後帶來了加速下降,從原來的70多億美元,降到只有現在的40多億美元。
從8000多種商品統計出來中國出口美國的情況,可以看到這幾年的變化還是很大的,從2015到2017年,明顯地看到中國在美國市場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已經在下降了,所以這個產業鏈轉移,勞動密集型商品上,在貿易戰之前就發生了,這完全是經濟因素。
但是2015-2017年,在美國市場上,中國的技術附加值高的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是大幅上升的,包括計算機、手機,中國的這些產品競爭力在加強,而且全球的產業鏈往中國在移,更多地依靠中國市場,這是完全符合經濟規律的,就是中國的優勢越來越體現在技術上,中國巨大的工程師紅利,巨大的畢業生、科技方面的人才供應,使很多高科技產品往中國引。
但是從2017到2019年,在美國市場上基本上中國所有的商品的比重都在下降,就是貿易戰打亂了靠經濟規律形成的產業鏈的佈局,誰替代了中國?
2017-2019年,勞動密集型產品更多是被東南亞取代,高技術產品,包括資本密集型產品,是墨西哥取代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接下來這個趨勢還會延續,包括我們也看了越南的情況,還有東南亞其它國家的情況,很明顯中國在全球的紡織出口比例已經在很明顯地下降,在2015年,我們的佔比接近了45%,現在中國的紡織品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只有35%,降了10%。誰替代中國?就是東南亞國家為主。東南亞國家在全球紡織品貿易中的比重大幅上揚。
中國過去一年出口美國計算機是500多億美元,現在只有400多億美元了,墨西哥出口從100多億美元上升到現在的200多億美元,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地認為我們不可取代,其實這個脱鈎之後,東南亞、墨西哥這些國家都可以生產我們本來在生產的東西。
最核心的就是東南亞,為什麼説產業鏈轉移是實實在在已經在發生的事情?我們也看了很多數據上的分析,看到中國對印尼、越南的機械出口大幅增加,從最早的三四十億美元,現在已經到了八九十億美元,就是説這種機械品出口到越南、印度,增加了他們的產能,然後就從那邊加工,從那邊出口美國。
而且我們也看到中國對這些地方的直接投資也是大幅上升的,今年東盟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這也是更緊密的中國和東盟的產業鏈,中國更多的輸出機械、投資品,在那邊開始組裝、生產,從那邊出口。
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就是越南對美國出口和從中國進口,大家看到從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越南的進出口當中,基本上其它的變化都不大,就是對美國的出口增加,幾乎等於中國對越南的出口增加。這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據,轉運的現象非常明顯,中國的東西運到越南去,貼個牌再從越南出口美國,特別是2018年下半年貿易戰之後,這個現象非常明顯。
後來越南、美國也發現了這種情況。去年下半年就已經發生這種情況,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大幅上升,但是中國對越南的出口反而增加值大大低於越南出口美國的增加值,這就説明也不光是貼牌,很多原料開始運到越南,生產也主要放到越南。所以中央提出的六保當中有一個就是保產業鏈安全,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部挑戰:經濟復甦與四大結構性失衡。
大家看到中國二季度的GDP增長反彈是非常猛烈的,昨天邱曉華首席也講到,中國的表現在全世界應該是最好的,這個確實沒有疑問,但是這裏面有四個不平衡:
首先就體現在生產恢復方面,昨天也討論過,很多經濟學家談到這個觀點。生產恢復得非常快,已經是正增長4.8%了,但是零售還是-1.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6月份只有1.1%,遠遠低於生產的恢復。而且我們的三大投資當中,房地產投資是比較穩定、恢復最快的。基建投資現在也大幅上揚,V形反彈。最主要是製造業投資,現在還是負增長。
第二個是工業恢復快於服務業。我們知道這次受到打擊最大的就是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等等行業,我們看到工業恢復很快,但是服務業受到的打擊很大,所以GDP結構也是在發生變化。
第三個是大中企業、高科技企業恢復得很快,甚至變成一個利好,所以我覺得接下來一個大的趨勢就是數字化,數字科技的崛起,包括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你會發現大型企業抗壓能力都很強,倒閉很少,裁員也很少,但是中小企業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小型企業的PMI現在又在往下走,大型企業的PMI是在改進的,但是小型企業的PMI又跌破50了。
我們也做了1萬家中國上市企業,包括A股、新三板和科創板的企業的調研,發現現在中小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現在中央反覆強調保市場主體,主要就是保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户。
這是我們做的3萬家企業的財報情況分析,包括受到疫情衝擊,企業出現很多危機,如何幫助企業度過難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裏面服務性行業的影響是最大的。
第四個是實體經濟恢復得慢,包括需求也恢復得慢,但是金融業的恢復是非常快的。因為現在很多金融服務都線上化,包括理財、買賣股票、購買保險、存款、貸款,都可以在線上完成。為什麼中國受疫情衝擊最小,因為我們在線上化起步最早,我們的移動支付很發達。
我之前經常去日本,日本50%以上的支付全部用現金,老百姓出門都帶現金,它不是沒有技術。包括德國也是這樣,這兩個國家的民眾隱私保護要求特別強,他覺得我付現金,你就不知道我的行蹤,也不知道我的偏好。
當然這是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文化不一樣。但是總的來看,中國的移動支付,包括電商的發展,使得我們這次受到的衝擊是最小的,恢復得也最快,金融業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中國的股市,包括房地產市場,包括資產類別,因為大幅的放鬆,它有利於這些資產類別,但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慢慢恢復當中。
三、政策部署:730政治局會議的四大關鍵信息。
這次政治局會議一個非常大的特點,不是隻談下半年,公報上講的主要是五年規劃,甚至2035年遠景,同時也談了下半年的經濟,把中期、長期兼顧起來。現在短期這些措施不與中長期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相違背。所以要想搞大規模刺激,搞一時的政策,包括房住不炒,中央反覆強調,不把房地產作為一個短期調控的手段,堅持中長期目標,就是一定要控制住房價,重新提了三個穩。十四五規劃就是要高質量發展。
第二個信息點是對中國的經濟復甦是滿意的。因為二季度經濟增長點明顯好於預期,所以接下來要回歸正常,包括一次性的救助政策、刺激政策等等都會逐漸淡出。今年兩會是5月召開的,所以很多財政政策的措施在三季度會表現得比較明顯,貨幣政策在一二季度就開始發力了,所以接下來就要適度寬鬆了,而不是非常寬鬆。從這個角度來看,接下來的政策不會像之前這麼寬鬆了。
第三個信息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需要加速推進改革。
包括數字化轉型,推進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創新生產要素的供給。中國政府應該是全球第一個提出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國家,明文寫在我們的重要文件上。接下來包括新基建,很多人説新基建就是7類、8類,比較狹義的概念,我認為新基建其實把所有中國傳統的商店、製造業,包括傳統的業態進行數字化轉型改造升級的所有有關基礎設施,都可以認為是新基建的範疇。
整個數字化浪潮,中國應該在疫情之後特別凸顯了數字化的力量,所以接下來對數字化轉型是非常重視的,接下來很多資源,包括財政、新基建都在往這方面投,包括也提到了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農村土地改革,這些方面一些房地產大佬都已經分析過了。
第四個信息,內循環不是閉門造車。
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次沒有強調內循環,而是雙循環,要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關鍵。其實雙循環是對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經濟復甦超預期這一點我再強調一下,貨幣政策方面,央行行長易綱談到,今年新增貸款目標是20萬億,新增社會融資總額是30萬億,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可以看到今年6月份就是高點,如果按照這樣一個目標來看,下半年新增貸款和新增社會融資總量都會明顯的下行,增速可能到年底會從現在的社會融資總量大概13.5%要下降到11.5%,新增貸款的增速要從接近13%降到12%左右,所以下半年整個新增貸款速度是往下走的,這一點我覺得跟房地產是密切相關的。
雙循環這一塊,最好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大灣區的金融開放政策,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這些都凸顯了中央對雙循環相配合,自貿區的政策力度非常大,現在對免税、自由貿易,從股市上反應也非常強烈,跟貿易相關的港口、機場的股價都大漲。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中,中國還是高舉改革開放的大旗,特別是開放,而且用實際行動不斷地強調,更進一步地向全世界放開市場。我認為這幾年中國經濟最樂觀的數據就是海外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全世界的直接投資都大幅下降,只有在中國,現在海外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還在上升。
在中美博弈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大幅上升,這個背後就是中國不斷放松管制,包括對金融企業,包括海外的保險公司、券商,還有汽車產業。特斯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過去外資只能最多佔50%的股份,現在可以提升到百分之百,還有對石油業的放開,外資也可以百分之百佔股,所以這兩年外資石油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就增加了300億,所以現在提出雙循環是一個很重要的國策。
沈建光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科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觀點地產新媒體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