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新規發佈以來,定增融資規模持續增長。而同樣作為上市公司重要融資方式的轉債則受到擠壓,募資規模大幅減少;基金公司新佈局的轉債基金也從去年同期的13只減少為4只。
轉債類基金申報降温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今年2月14日再融資新規發佈以來申報的轉債類基金產品僅有3只,為華商、招商、銀華基金變更存量基金為轉債債券基金或可轉債及可交換債券指數增強基金而來,年內唯一一隻新產品為1月份申報的光大保德信中證可轉債債券型基金。
去年同期申報的轉債類基金多達13只,全年共16只;相比去年轉債基金的佈局數量和節奏,今年轉債基金申報呈現出明顯的“降温”。
從轉債融資角度看,截至6月6日,今年以來公開募集的上市公司轉債數量為66只,比去年同期增加11只;發行總規模為651.07億元,同比減少了56.58%。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上市公司增發融資2932億元,在股權融資中佔52.79%,超過去年44%的比重。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同樣作為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資方式,定增與轉債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長的關係。
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總監莫遷認為,再融資新規對於增發的放開,疊加上市公司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下增大了融資需求,定增佔比出現提升。而轉債發行作為自2017年開始被上市公司接受的“類股權”融資方式,融資量在短期受到定增放開的擠壓。但從絕對數量來看,轉債發行仍在平穩增長,下半年可預見的新增轉債發行至少有2000億。長期看,二者應該是齊頭並進的趨勢。短期的變化不會影響公司產品佈局規劃,產品佈局仍然遵循長期邏輯。
北京一位定增基金經理告訴記者,近期上市公司申報定增預案規模增長迅猛,超過了7000億元,今年已經落實的規模接近3000億元,全年有望迴歸萬億規模。定增融資方式的猛增,對可轉債融資方式形成擠壓,今年可轉債發行總規模可能不及去年。“定增和轉債融資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而且,上市公司融資會比較性價比,2018年~2019年,轉債融資規模增長較快,主要是因為此前定增融資難度大,而企業存在融資需求,於是轉向了可轉債融資。”不過也有投資人士認為,從轉債的發行結構看,剔除部分規模較大的銀行轉債,轉債市場的活躍度與去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
萬家可轉債基金經理陳佳昀表示,轉債融資規模的下降主要是由於比較基數較高:去年同期3只銀行轉債發行規模達到800億元,若剔除這3只銀行轉債,今年轉債的發行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相當。“轉債和定增相比有其無法替代的優勢,轉債擴容的趨勢仍在持續。目前存量轉債規模超過5000億元,數量超過290只,日均成交量超過200億元,均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從新成立轉債基金數量看,2015年~2017年,每年成立的帶“轉債”字樣的新基金分別為2只、5只和3只;而在2017年再融資新規疊加減持新規後,2018年~2020年轉債類產品成立數量分別為9只、5只、6只。
融資方式各有優劣
從上市公司角度看,融資方式、門檻高低是它們在選擇融資方式時的重要考量因素。
北京上述定增基金經理分析,從上市公司融資角度看,不少公司還是傾向於定增的方式。因為發行難度較小、節奏快。新規後,發行門檻也隨之降低。而發行可轉債有一定財務指標要求,門檻相對高一些。債券發行後還存在穩定股價、爭取轉股,轉股不成還存在還本付息壓力。總體而言,轉債融資方式後續操作流程複雜,不確定性較高,定增融資在上市公司融資中應更為有利。
陳佳昀則認為,作為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資手段,轉債和定增各有優劣,並不能完全互相替代。不同訴求的上市公司會採取不同的再融資手段。在他看來,定增採取非公開發行方式,審批流程快,相對限制條件少,募投項目靈活,但一般有6~18個月的鎖定期;而轉債採取公開發行方式,無需上市公司事先尋找投資方,大股東可以較快地減持,而且可以溢價發行,減輕股權攤薄壓力。
莫遷認為,定增的難度降低,上市公司選擇融資方式時有了挑選餘地,有融資需求的公司仍然會傾向於定增,達到轉債發行要求的部分公司一般會選擇可轉債融資。莫遷分析,相比較而言,轉債的發行門檻並不低,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有許多硬性要求,而達到要求的企業採取轉債融資會快一點。
從過去一年的業績看,截至6月5日,55只具有可比數據的轉債基金(份額合併計算)平均收益率為12.7%。
在莫遷看來,過去一年轉債基金收益大部分來自權益市場行情,未來轉債市場仍有較多的投資機會。
陳佳昀認為,過去一年轉債基金獲得了較好收益,市場對轉債這類資產的關注度較過往明顯提升。轉債投資的策略也日益多樣化,投資人要及時適應市場的變化,才能獲取較好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