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事關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國務院金融工作報告透露了哪些信號?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財經

央行網站今日公佈了《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10月28日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金融工作情況。

報告指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有條件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有效性,彌補監管短板,強化金融風險源頭管控。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本源,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份報告延續了此前穩健貨幣政策基調。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當務之急是穩增長和防風險,這讓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的實施難度加大,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施策。不過,我國經濟韌性依然強勁,宏觀政策調節仍有一定空間。報告亦向市場傳遞了我國宏觀政策的確定性,以及下一階段穩增長的決心。

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

報告指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有條件儘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實際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國沒有實施量化寬鬆、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我國利率水平在全世界居中,在主要發展中國家中較低,確保了物價走勢平穩可控,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增長。

“我國有條件儘可能長時間保持正常貨幣政策,主要是我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中長期向好基本面未改變。”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我國有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不存在通縮或滯脹基礎,經濟逐步向潛在增長迴歸。

在周茂華看來,這樣的表述也意味着,我國珍惜正常政策空間,加強部門政策配合,應對複雜問題與挑戰,貨幣政策創新,提升政策精準質效。同時,國內宏觀風險趨於收斂,金融系統保持穩健。

報告還指出,總量上,貨幣政策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助力實現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綜合效應,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這意味着接下來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增長取向,其標誌就是四季度新增信貸、社融規模都有望保持同比多增,以寬信用助力穩增長,市場利率整體上將繼續運行在相應政策利率中樞下方。

“四季度國內物價將繼續處於温和水平,決定了國內貨幣政策有條件保持自主性,無須跟進美聯儲等國外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王青表示,同時四季度受國內疫情波動,房地產低迷,以及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影響,宏觀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為推動經濟增速進一步向正常水平靠攏,夯實穩就業基礎,需要政策面提供支持性的貨幣金融環境。

王青預計,我國經濟將保持合理適度的增長水平,逆週期調控能夠有效應對經濟波動,無須實施零利率以及超大規模量化寬鬆等非正常的貨幣政策。這將確保內部不發生持續的高通脹,外部不發生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即維護人民幣幣值的對內穩定和對外穩定。

突出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報告中指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本源,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要求金融機構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完善薄弱環節金融服務、強化經濟轉型升級金融支持、支持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此前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穩增長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頭戲。按二十大精神,實現經濟合理增長,重心應該放在進一步暢通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循環互促上,需求側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求為重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供給側的當務之急是要助力小微企業運營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報告指出,結構上,將持續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發展,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突出金融支持重點領域,運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等專項再貸款。

過去一段時間,央行已精準設計並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創設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設備更新改造四項專項再貸款。截至2022年9月末,各類工具餘額總計5.55萬億元。調增政策性開發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支持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保障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安排2000億元專項借款,服務保交樓、穩民生。

不過,植信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針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過去政策沒有惠及的領域,貨幣政策還可能會謹慎地推出結構性工具。如可能還會開拓一些新的領域,比如需求端、消費端等,總體看還會有一定空間。但既然是結構性工具,而且已經推出了不少,短期內也不大可能進一步大規模實施。

此外,報告中還提及,價格上,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降低企業綜合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王青預計,這意味着四季度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還有一定下調空間,特別是居民房貸利率下調幅度會更大。但考慮到短期內受美聯儲快速加息驅動,美元指數有望保持強勢運行狀態,年底前人民幣兑美元或還有一定貶值壓力。因此着眼於更好地維護內外平衡,預計四季度央行下調政策利率的可能性較小。

“下一步推動貸款‘降價’,將主要依靠壓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加點來實現,其動力則來自9月開啓的新一輪銀行存款利率下調。這將為銀行顯著降低負債成本,且效果遠高於全面降準。”王青還預計,四季度5年期LPR報價或有15至20個基點的下調空間。這將引導居民房貸利率更大幅度地下調,會有更多城市首套房利率低於4.0%;另外,部分城市二套房貸利率下限也可能會下調。

形成“好人得好報、壞人得壞報”的正確預期

報告中指出,要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有效性,彌補監管短板,強化金融風險源頭管控。同時也要積極穩妥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並指出將在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等領域發力。夯實資源保障體系,形成“好人得好報、壞人得壞報”的正確預期,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對跨行業、跨區域和跨境風險,加強監管協同和上下聯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自2018年以來,我國在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中已經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報告指出,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金融體系經受住了複雜環境的衝擊考驗。2022年以來,繼續積極穩妥化解金融風險,持續化解金融機構風險、有序處置高風險企業集團、妥善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同時,正在構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長效機制,推動加快制定金融穩定法,初步建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健全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推動各地建立省級金融風險化解委員會。健全資本市場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

連平認為,當前在各方風險襲來、壓力持續較大的狀態下,有必要關注上述因素間的關係可能會從非顯性走向顯性化,由不太密切的關係走向密切相關的關係。一旦條件成熟,則有可能形成非常密切的負相關影響。為此,防範和控制金融變量聯動風險應當是現階段貨幣政策的首要任務。

此外,周茂華表示,完善金融監管就是維護金融體系穩定,防範金融無序發展,自我循環並引發金融危機。其中,防範金融危機就是保護儲户、股東和投資者利益,就是保護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就是維護金融市場正常競爭秩序,保護市場公平,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而完善金融監管就是保障宏觀政策調控有效傳導,避免金融市場傳導錯誤信號,干擾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等。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