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持續下跌,為何肉包子的價格依舊堅挺?”“希望政府能做個調查,並採取措施,使與豬肉相關的食品價格迴歸到合理範圍。”類似這樣的話題,近期在不少地方的網絡論壇、自媒體甚至政民互動平台上出現。據媒體報道,不只是肉包子,熟食、火腿腸、香腸等豬肉製成品價格也沒有隨着此輪肉價下跌而下調。
記得當初豬肉價格一路高漲之時,樓下早點店的肉包子價格還沒漲,筆者曾感到納悶:“豬肉價格這麼貴,樓下早點店的肉包子還不漲價,這肉包子不會是有什麼問題吧?”第二天肉包子就漲價了,漲幅達到了50%,從1元錢一個漲到了1.5元錢一個。
今年以來,肉價一路下跌,已經跌至十來塊錢一斤,但早點店的肉包子、餐館各類肉絲炒菜等豬肉製成品價格並沒有隨之下跌,仍然保持着漲價後的水平,而且有的還漲價了。
實際上,“肉包子”價格跟漲不跟跌儼然是餐飲行業的一種普遍現象。我們不妨把時間軸拉長一點,就不難發現,在此之前的每一輪豬肉價格漲跌中,“肉包子”的價格幾乎都是跟漲不跟跌,“肉包子”的價格漲上去了就不會跌下來也基本上成為餐飲行業的常態。
站在消費者立場,對肉包子等肉製品價格跟漲不跟跌現象,心理上不太能接受,因為消費者要多花錢。而且,按照我們普通人樸素的經濟常理,豬肉作為原材料,價格下跌了,豬肉製品的價格理所應當跟着下跌,肉包子等肉製品只跟漲不跟跌,顯然不合理。
但是,“肉包子”跟漲不跟跌到底合不合理,歸根結底還是要交由市場選擇。因為豬肉、“肉包子”的價格漲跌終究是市場經濟問題,只能在市場中找尋答案。
豬肉雖然是肉包子等豬肉製品的主要原料之一,但餐飲企業經營的成本不是隻有豬肉,豬肉成本佔據餐飲企業的經營成本比例其實並不大。雖然眼下豬肉價格大幅下跌,但確實如一些餐館經營者所言,房租、人員工資等其他成本支出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豬肉價格下跌減少的原料成本。而且,“肉包子”的價格不是一天一個價,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相當長的一個時間段不會變動,而在這期間,很多原料成本卻是一天一個價。從這個角度説,“肉包子”跟漲不跟跌,未必沒有合理性。
更關鍵的是,餐飲行業不同於其他一些容易“集中”的行業,餐飲市場是完全充分競爭的市場,沒有處於壟斷地位的餐飲企業,消費者的選擇餘地非常大,既可以去這家飯店吃飯,還可以去那家餐館吃炒菜。而且,要不要下館子吃飯,這本身就不是一種剛需,消費者完全可以在家做飯吃。換言之,如果消費者覺得“肉包子”跟漲不跟跌不合理,可以選擇不去吃,倒逼“肉包子”跟漲又跟跌。餐飲行業是倒閉率最高的行業,大多數新開的餐館活不過一兩年。有數據顯示,70%的餐飲店活不過兩年,平均生命週期只有508天。
總之,“肉包子”跟漲不跟跌或許不合理,但不必大驚小怪,這是市場的選擇,也應交由市場選擇。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