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就地過年下的春節消費:物價怎麼走?菜肉管夠嗎?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財經

  中新經緯客户端2月9日電 (董湘依)春節是傳統消費旺季,加之2021年就地過年羣眾較多,穩住 “菜籃子”價格尤為重要。今年春節假期的物價形勢如何?肉蛋奶、蔬菜水果等保障供應情況如何?消費者遭遇了商家違規漲價該怎麼辦?

  就地過年新形勢,物價怎麼走?

  “當前,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完全有保障,保供穩價具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國家發改委給出“定心丸”。

  從供應來看,國家發改委指導大中城市切實組織好蔬菜特別是春節期間很多老百姓想吃的速生葉菜、芽苗菜等蔬菜生產,暢通生豬和相關產品調運,積極對接外地貨源,確保節日市場供應充足。

  從價格來看,據商務部檢測,近日,米、面、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有所增加,價格逐漸企穩,有的品種出現回落態勢。1月25日至31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週下降0.5%。另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月8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下降0.2%;重點監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上升1.0%;重點監測的6種水果平均價格下降1.1%。

  臨近春節,一些地方出現蔬菜價格不同程度上漲,農業農村部對此強調,蔬菜價格波動仍以季節性上漲為主,屬春節期間正常價格波動。全國冬春蔬菜播種面積、月均上市量穩中有增,市場供應充足。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在接受中新經緯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春節期間的消費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一是,在提倡就地過年的背景下,對於旅遊、交通運輸、住宿行業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二是,雖然我國總體疫情防控成效非常顯著,但目前仍要加強疫情的防控,所以一些服務類的行業,比如餐飲、影視、文化娛樂等涉及人員聚集性的行業會有一些影響。但總體來看,相對於去年同期,我國消費市場會呈現明顯的增長。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此前表示,倡導就地過年對生活物資和能源的供應,總量上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基本生活物資和能源需求是差不多的。但是,就地過年會帶來區域性需求結構的變化。

  温彬認為,"從結構上來看,民眾的生活保障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價格也會保持穩定。同時,因為對線下聚集性活動的限制,線上娛樂、網上購物等需求會呈現一個大幅度的增長。”

  大口吃肉,春節肉管夠嗎?

  春節一天天臨近,親友歡聚、大口吃肉的時候越來越多。餐桌上的豬肉供應有保障嗎?其他畜禽肉品供應是否充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表示:“從生豬產能恢復、豬肉產量增加、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幾方面趨勢綜合來看,春節期間豬肉供應較為充足,豬價整體下降趨勢明顯。”

  從中央儲備肉投放來看,今日(9日)將掛牌投放3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為2021年以來第六次投放,年內累計投放量將達17萬噸。

  價格方面,今年1月初開始活豬價格持續下降,從每公斤約36.7元降到目前的約32元;豬肉價格也已開始下降,批發價從1月高點的每公斤47.64元跌至2月4日的45.30元。

  據介紹,按照往年規律,春節前肉雞和牛羊出欄比較集中,市場供應和消費增長同步,價格將以穩為主。雞蛋價格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影響,在元旦之後兩週短時間衝高後,近期開始回落,雞蛋批發價格從1月高點的每公斤10.64元跌至2月4日的8.81元。

  近期,農業農村部召集專家會商,結合前期生豬生產恢復情況、新生仔豬數量、豬飼料銷量等因素測算,預計今年1-2月份生豬出欄比上年同期增長25%左右,後期豬肉價格還有下降空間。此外,禽蛋、禽肉、牛羊肉的產量都在增長,春節期間市場供應有保障。

  違規漲價想得美!官方出手打擊

  春節期間,消費者遭遇違規漲價、虛假宣傳、虛假折扣難免糟心,對此,有關部門提前發文,對違規行為重拳出手。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通知,要求着重加強生活必需品等價格監測監管,滿足人民羣眾過年基本生活需要。加強米麪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價格監測監管。對供應偏緊、價格上漲較快的,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價格串通等違法行為,確保市場的供應,穩定價格秩序。

  此外,要求加強對線上平台促銷行為監管,督促平台企業規範明碼標價行為,重點打擊虛標原價、虛假宣傳、虛假折扣等不正當價格競爭行為。嚴厲查處景區門票不執行政府定價、不落實減免政策等違法違規行為,規範景區門票明碼標價。

  中消協發佈2021年春節消費提示稱,今年春節黃金週各式各樣的年貨將成為商家促銷的重點產品。面對商家的各類促銷手段,消費者要擦亮雙眼、保持理性,避免陷入商家虛假打折、低價誘惑等“套路”。另外,當前預付式消費糾紛時有發生,消費者辦理預付卡時,不要一次性充值較大金額,儘量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並仔細審閲合同條款。

  今年春節“買買買”要注意啥,你都get了嗎?(中新經緯APP)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