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編者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3月23日召開的財税工作座談會指出,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力有序做好各項財税工作,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隨着《關於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批准通過,主要收支政策和重點財政工作備受關注。針對2021年財政政策的規劃部署,人民網記者採訪多位業內專家,解讀積極財政的內涵與意義。
十四五開局之年,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如何更好發揮作用尤為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財政政策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各級政府都要節用為民、堅持過緊日子,確保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税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以資金直達機制豐富了“精準滴灌”的工具箱,財政運行好於預期。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多管齊下,保持財政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全力以赴穩定經濟合理運行。
精準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如何理解“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
張連起分析指出,“提質增效”主要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發力,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主要是繼續堅持助企利民資金“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建立實施常態化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提高財政支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及時、精準、直接、有效上下大功夫,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效能。
同時,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深入挖掘節支潛力,加大重點領域和剛性支出保障力度。進一步壓減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寶貴的財政資源用於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
“更可持續”方面,張連起表示,主要從支出規模和政策力度着眼,統籌發展和安全,為應對新的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合理確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加大預算統籌力度,大力盤活存量資金,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助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財政赤字率小幅回調 不搞“大水漫灌”
2021年,赤字率擬按照3.2%左右安排,專項債安排3.65萬億元繼續優化和落實減税政策。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財政政策中少了1萬億元的特別國債,赤字率下降了0.4%,專項債少了1000億元。
張連起表示,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積極,但側重於“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是在疫情影響遠未完全消除情況下適應擴大內需、滿足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2020年赤字率安排到3.6%以上,是階段性的,今年調整安排為3.2%左右,也是適應和服務“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需要。
赤字率安排和債務規模既體現財政政策的“積極”,又要兼顧“可持續”。張連起指出,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
第一,財政政策的“積極”仍然是總體方向和框架,其代表性的特徵是赤字率應保持一定水平。
第二,確定適當的赤字率水平,要從財政可持續性視角和防範風險的謹慎性考慮。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赤字率指標的安排,既不需要非常時期的3.6%以上水平,又要釋放積極的信號,同時為防範經濟下行風險預留政策空間。這一赤字率能夠保證我國財政擴張是在安全線之內,帶有財政可持續性的考慮。
第三,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多承擔支持科技創新、優化結構、促進內需等重點任務,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保持在3.65萬億元,着力解決“錢從哪裏來、用到哪裏去”的現實問題。
多管齊下 保持財政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此,張連起指出,2021年,財税政策也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搞急轉彎,見到新氣象,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赤字、債務及支出政策,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把握好政策時度效;另一方面,要在促進國家戰略科技能力、推進科技創新、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市場主體過“穩日子”、老百姓過“好日子”。
同時,如何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工作?張連起表示,首先,要切實做好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完善常態化監控機制,不給通過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以可能的空間。
其次,硬化預算約束,全面加強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和預算評審。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必須審慎合規經營,嚴禁向地方政府違規提供融資或配合地方政府變相舉債。同時,清理規範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剝離其政府融資職能。
此外,還應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堅決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性風險。加強督查審計問責,嚴格落實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