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滿足老年人長期照護需求成為近年來多方關注的話題。10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年內多地新一輪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改革啓動、出台地方服務標準,也有地區發佈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賦能長護險全流程閉環管理。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長護險在試點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護理服務需求與供給不對稱等。下一步還需充分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加快多層次長護險制度建設。
擴面、補短,年內多地長護險“再下一城”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是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於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目前市場上有社保型的護理保險制度和商業性護理保險兩大類。
10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年內,天津市、晉城市、寧波市、成都市等地紛紛釋放信號,或為新一輪長護險試點徵求意見,或通過擴大參保範圍,實現參保羣體全覆蓋等方式促進長護險進一步落地。日前,天津市對《關於深入開展長護險制度試點的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公開徵求意見。與之前政策相比,擬將服務人員分為專業照護人員、親情照護人員,並優化長護險申請過程、充實申請渠道等。
10月17日,晉城市制定出台長護險三項地方標準。其中,《長期護理保險護理服務規範》中的晉城市地方標準長護險中對基本生活照料服務、醫療照料護理、情感陪護服務等五大類70小項的護理服務內容和要求做出了相應規範。同樣在10月,寧波市數字化改革成果“甬有長護”上線儀式舉行,該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可以通過數字大屏實時監測全市長護險運行情況,實現從申請、評估、服務、支付到監管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據瞭解,作為國家長護險首批試點城市,成都市自2017年在城鎮職工中先行試點,2020年啓動深化試點,經過兩輪試點,已取得初步成效,且新一輪長護險改革啓動。成都市7月1日起施行《關於開展新一輪長期護理保險改革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實現參保羣體全覆蓋,將全部城鄉居民和省本級參保人員納入制度保障範圍。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各地試點效果來看,長護險制度運行相對平穩,滿足了大量失能人員的護理需求,比如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羣體的照料提供了有力保障。
覆蓋上億人,仍面臨供需矛盾
長護險制度自2016年開始在我國15個城市、2個重點聯繫省份開展試點,當前長護險發展情況如何?
據國家醫保局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22年3月底,長護險制度試點覆蓋49個城市、1.45億人,累計有172萬人享受待遇。
雖然六年間試點城市數量有所增加,長護險覆蓋面也在不斷擴大,但長護險卻仍有着不小的保障缺口。9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瑞士再保險瑞再研究院聯合發佈《中國商業護理保險發展機遇-中國城鎮地區長期護理服務保障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城鎮地區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總需求為1.4萬億元,保障缺口約為9217億元,約佔護理服務需求的65%。
從市場發展來看,長護險的發展還面臨護理服務市場發育不足、待遇享受人羣評估體系的完善、籌資機制的完善等問題。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儁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商業長護險面臨的難點來自供需兩端。一是有效需求不足。老年人對護理保障有巨大的潛在需求,但消費能力較弱,潛在需求難以有效轉化為現實需求。中青年人支付能力較強,但對失能風險認知有限,也難以轉化為有效需求。
朱儁生也表示,二是長護險還面臨有效供給不足這一難題。在朱儁生看來,老年人失能風險較高而難以被商業保險公司所接納承保。目前尚缺乏統一的護理狀態評估及鑑定標準,給保險公司帶來風險成本管控、客户糾紛管理等方面的挑戰。另外,目前有限的長護險試點以現金給付為主,護理服務供給相對缺乏,較難滿足客户核心訴求。
“長護險相較於其他商業保險,屬於新業務新業態,它的根本價值在於為失能羣體提供有效的護理保障或者經濟補償。”廣東保險學會副會長、中國太保壽險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馮軍近日撰文指出,在長護險經辦過程中,有三個問題需要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一是居家護理服務的監管難度較大。長護險參保人目前享受的待遇主要還是居家護理,由於居家護理服務發生參保人住址分散性、隱私性和封閉性,對於服務質量的監管難度較大。二是護理人員隊伍建設亟待解決。目前存在專業護理人員數量不足、專業化水平較低、安全管理薄弱、兼職護理人員服務技能不規範等問題。三是信息支撐的技術力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加強。
解痛點需行業完善標準、險企積極佈局
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聯合編制的《中國養老服務藍皮書(2012-2021)》預計,到2025年我國失能總人口將上升到7279.22萬人,2030年將達到1億人。
面對商業長護險市場需求日益擴大的背景,長護險未來如何進一步成為護理保障缺口的最優解?商業長護險市場怎樣才能實現再突破?
對於未來在推進長護險“應享盡享”上如何綜合施策,馮軍指出,要充分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加快多層次長護險制度建設。一是完善制度頂層設計,推動我國長護險立法進程。二是將長護險置於長期護理保障制度的大框架中通盤考慮。三是提高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四是建立和完善長護險信息管理系統。五是險企要積極佈局商業長護險新賽道。
和重疾險、醫療險相比,商業長護險仍處於市場培育的過程中,有待從供需兩端側重發展。朱儁生建議,一是要提升長護險有效需求。將長護險納入税優健康保險範疇,用税收槓桿撬動居民對商業性長護險的需求。二是提升有效供給。制定保險業護理狀態評估及鑑定標準、護理經驗發生率指導標準等,為保險公司增加供給提供支持。
在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佔軍看來,商業長護險市場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進展,保險公司在商業長護險領域一方面要參與社會長護險的經辦承辦工作,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商業長護險。
“經辦社會長護險將為保險公司發展商業長護積累豐富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創新發展商業長護險,當前,已有保險公司在重疾型長護險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對於長護險未來的發展,宋佔軍表示,保險行業正在推進壽險與護理保險轉換方案研究,在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等產品責任項下納入護理責任。這些基礎制度建設和產品責任拓展將夯實護理保險發展的基礎。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