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本人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李慧慧 楊月 實習記者 毛婉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年多來,我國4000多萬家企業的生產經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國企業改革和發展研究會的跟蹤調查顯示,將近60%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較大影響,造成企業經營困難,旅遊業、餐飲業、航空業等行業遭受重創。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建議國家加大救助受疫情影響困難企業的提案》。
傅軍表示,疫情暴發後,為了保市場主體、促經濟發展,黨和國家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出台了社保減免、金融支持、消費激勵等大量的惠企政策措施,在幫助廣大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實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在國內疫情雖然得到控制但其影響尚未完全消除的“後疫情”時期,仍有大量的企業元氣大傷、面臨着生產經營困難。
針對這種情況,傅軍建議國家和各地在“後疫情”時期繼續加大對遇困企業的扶持和救助。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議加大扶持救助政策的供給。分行業、分區域地開展專項調研,在堅持公平、普惠的同時,把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地區作為重點,研究出台更多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措施。
二是建議提高扶持救助政策的靶向性。針對困難企業所主要面臨的資金週轉這一關鍵問題,給予靈活低成本的信貸支持。對因資金鍊斷裂發生債務問題的企業,相關訴訟、執行案件暫緩執行。對於涉及面廣、訴訟面多的企業指定集中司法管轄,避免發生踩踏。
三是建議創新扶持救助方式。對於面臨困難的大中型民營企業,可新設或依託政府現有的產業基金等平台,通過企業混改等市場化、法制化方式予以扶持,變補貼救助為賦能激活。
四是建議國家設立2萬億元的救助基金。重點為基本面較好、有增長潛力的企業紓困。
五是建議適當延長扶持政策的實行期限。在全球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部分行業的復甦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扶持政策的實行期限也應與行業復甦過程相匹配,幫助受困企業從疫情影響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