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葫蘆浮起瓢,當你在解決老痛點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痛點產生。痛點不休,創業不止。
如果我們做的事情是用户不痛不癢的產品,那麼我們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我們想好了要創業,那麼就要做好與痛點戰鬥不休的準備。
可是痛點主要指的是什麼呢?具體怎麼分類的,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痛點呢?
按照痛點出現的順序來看,痛點分為核心痛點以及次生痛點。按照用户的意識劃分,痛點又分為外在痛點和潛在痛點。
第一、核心痛點。什麼是核心痛點,那就是所有用户在某件產品出現以前,一直存在的痛點。理論上,誰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有可能賺到大錢。
舉個例子:夏天熱,冬天冷,一直以來是人們存在的痛點。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可是以前人們由於科技的限制,只能通過扇子、窯洞、洗澡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只有皇帝、大臣這種級別的人才能從冰川那裏伐冰,放在房間裏可以涼快一點。
隨着我們工業開始起步,電風扇開始流行,降温效果提高了很多,可是並沒有真正解決冬暖夏涼的感覺。直到空調的出現,它確實可以做到人們想要的那種效果。就算室外温度高達40度,房間裏也可以低至20度,非常涼爽。
因此,空調就比電風扇更有未來,但是不會立馬普及,因為空調在解決了老痛點的時候,又帶來了新痛點,也就是下文即將展開講解的次生痛點。
第二、次生痛點。創業只需要解決核心痛點就夠了嗎?這是很多人沒有思考過的問題,我們的潛意識在告訴我們,只要能解決人們眼前的痛點一定是可以有市場的。
實際上,有些創業者在解決了核心痛點之後,依然沒有成功,原因則是解決完核心痛點之後產生的核心痛點成為了新的痛點,用户很難接受。
我們依然以空調為例,空調在1902年就生產了出來,但是在1924年才開始在美國普及。一是技術不成熟,二是價格太貴。中國則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大規模生產空調的,儘管這個時候的空調技術已經提高,但是國內能用空調的家庭少之又少。
因為一台空調的價格可能達到了七八千,可是很多人一年的工資才幾千塊,只有超級有錢的人才買得起。
就算真的咬牙買了空調的人,也不一定捨得在夏天每天開空調,因為空調是一個非常費電的電器,一天的電費可能也是幾十元,這是很多人一天的工資。
另外,當時的電壓也太不穩定,就算你有錢買空調,也有錢交電費,但是電壓也成了影響用户體驗的因素。
如果我們是創業者,會怎麼思考問題呢?
首先,我們應該確定空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核心痛點的產品。其次,解決完核心痛點之後,又出現了一系列次生痛點,這些痛點不能夠解決,空調就很難真正做到普及。
因此,格力、美的等電器巨頭就在着重研發更加便宜、更加省電、更加智能的空調。
第三、外在痛點。站在用户的角度來看,用户能夠感知到的痛點都算是外在痛點。比如:下班高峯打不到車,這就是外在痛點,滴滴解決了這個問題;租房貴,用户可與房東直接聊,省去中介費,58同城曾經做到了,現在這一功能正在喪失。不知道哪些飯店好吃?大眾點評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實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就是一個解決用户外在痛點的高手。不過一個卓越的創業者則是一個解決用户潛在痛點的高手。
第四、潛在痛點。什麼是潛在痛點呢?就是用户不知道未來怎麼發展,創業者來定義未來。在解決潛在痛點領域,福特和喬布斯是兩個典型的代表。
福特曾經表示,如果你問消費者想要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他會告訴你他想要一輛跑得更快更安全的馬車。
福特的意思很明白,消費者的觀點並不是永遠正確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未來到底該是什麼樣的?
喬布斯也有類似的表達。喬布斯曾表示,消費者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產品,直到你把這件產品放在他們眼前,因此,我從來不依靠市場研究。
真正卓越的創業者就是一個可以解決消費者潛在痛點的人,讓消費者感嘆道:原來XX還可以是這樣的。想要達到這種程度,我們必須對前沿的科技擁有較深的瞭解,否則我們怎麼定義未來呢?
一般而言,能夠解決外在痛點的企業能夠成為行業龍頭,能夠解決潛在痛點的企業能夠成為人類文明的代表。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顛覆式創新與新商業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裏,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顛覆出局的企業,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顛覆與重構”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闆,如果顛覆與重構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何來競爭力;要想破局突圍,必須顛覆原有商業模式,重構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