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海運價格依舊“燙手”,並且還在不斷升温。在疫情和商品供需失衡的雙重衝擊下,多個國家的供應鏈都遭到嚴重的影響,還推高了全球海運價格。就以中美海運航線為例,該航線每運送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FEU)就需要14287美元,同比上漲超500%。有業內人士透露,一個集裝箱能賺1000美元。
據媒體週六(9月18日)最新報道,海運價格不斷刷新高度,全球海運業成了最大獲益者。數據統計顯示,今年8月份,世界海運業每日平均收益高達37400美元/天(摺合人民幣約241809元/天),創下13年(自2008年起)以來最高紀錄。同期,全球最大的海運公司馬士基集團將該司2021年全年的利潤預期上調了近50億美元。
為什麼海運價格難以“降温”呢?那是因為全球貿易結構不一致,有些國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復甦進程穩步前進,全球貿易也持續升温。
但相對的,部分像美國一樣生產和貿易都出問題的國家,只能從外面大量進貨。這樣一來,多數貨運船都是往同一個目的地跑,造成港口的堵塞,貨物積壓在碼頭,再加上卸貨不力,最終就造成集裝箱和貨船無法回收充分利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不少貨運企業選擇造新船和新集裝箱。但是市場分析認為,隨着貨運價格越漲越高,更多的外貿企業因無法負擔得起運費而選擇不下單,海運需求量將越來越低,若現在盲目增加運力,待到供需斷裂,海運行業或將面臨運力過剩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海運價格還在走高,一些海運巨頭為了挽留客户,果斷選擇讓利。今年9月份,全球第三大海運公司法國達飛集團,以及排名第五的德國赫伯羅特公司先後宣佈,凍結該司的海運價格,即未來不會繼續上調。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15日,全球十大集運公司中5家已宣佈暫停上漲即期運費。若越來越多海運公司發起“海運凍結令”,全球海運價格是否有下降的希望呢?
文| 張建琳 題 | 黃紫鎵 圖 | 盧文祥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