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淨流入37.10億,白酒板塊捲土重來!券商:關注四大投資主線
今日早盤,A股三大指數集體高開。隨後,三大指數集體翻綠,滬指跌0.1%。盤中,指數觸底反彈,創指再度漲逾1% ,總體來看,資金爭奪較為激烈,賺錢效應較差。臨近午盤,三大指數延續紅盤震盪。
截至收盤,截至收盤,滬指漲0.23%,報收3513點;深成指漲0.50%,報收14988點;創業板指漲0.51%,報收3177點。滬股通淨流入16.9億,深股通淨流入20.2億。北向資金淨流入;南向資金淨流入超100億港元,達105.08億元。
板塊方面,民航機場、白酒、在線旅遊、代糖概念、銀行、醫療美容等漲幅居前;商湯概念、刀片電池、電信運營、轉基因、字節概念、航天航空等跌幅居前。
興業證券:“業績+景氣度”是醫藥本輪行情的最大催化劑
“淡季不淡”的背後,“業績+景氣度”是醫藥本輪行情的最大催化劑。今年以來醫藥表現突出,短期驅動力主要是部分公司年報業績預告高增長帶動了板塊行情,尤其是CROCDMO因其板塊均業績高增長,CROCDMO呈現出板塊行情。3月後,醫藥會逐步披露一季報,進入一季報行情。從業績趨勢來看,去年一季度,醫藥板塊大多數公司業績受到影響基數較低,預計醫藥一季報業績也將表現較好。
基金持倉數據出爐,龍頭進一步集中。隨着醫藥行業在政策上進行供給側改革,增量鼓勵創新後,龍頭公司更快調整自身發展策略,迎來更高質量發展,未來龍頭增速更快這一趨勢有望延續。另外,中國進入權益大時代,機構資金逐步成為主導資金,在機構增量資金不斷湧入的情況下,龍頭也將是持續的選擇。2021年醫藥以結構性行情為主,“高景氣度龍頭”抱團趨勢還會延續,但後續風格也有望擴散。
華安證券:臨牀CRO!醫藥生物優中選優的黃金賽道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9年全球臨牀CRO市場規模為406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622億美元,CAGR為8.9%。2019年中國臨牀CRO市場規模約為37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137億美元,CAGR為29.9%;從盈利能力來看,臨牀CRO服務附加值較高,毛利率領先行業水平;從行業地位來看,臨牀CRO機構上游對接臨牀研究服務所需的專業人員和具備藥物臨牀試驗資格的醫療機構,中間對接藥品監管機構,下游對接製藥企業和其他新藥研究機構,在醫藥研發產業鏈中處於關鍵地位。
中國臨牀CRO尚處於發展初期,頭部公司優勢逐漸顯現。國內主要臨牀CRO公司中,泰格醫藥盈利能力突出,人均薪酬最高,人均創利能力最強。作為中國最大的臨牀CRO機構,頭部公司優勢明顯。藥明康德整體規模最大,推行“長尾戰略”已顯成效。“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藥研發服務能力能增強客户粘性,為臨牀業務導流。康龍化成三費控制良好,海外業務佔比高,碩士及以上的高學歷員工佔比高。作為全方位的藥物研發一體化平台,也擁有前端向後端臨牀業務導流的優勢。同時,通過收購國內外優質標的,拓展臨牀業務能力。博濟醫藥和諾思格的毛利率水平也較高。博濟醫藥總體研發投入規模較小,但研發投入佔比高。
平安證券:短期重點關注業績確定性較強的板塊及公司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發佈業績預告,短期重點關注業績確定性較強的板塊及公司:1)疫情推動核酸檢測試劑需求提升,相關醫療器械企業業績確定性較強;2)疫情使得居民將部分醫療服務需求從綜合醫院轉移至民營專科醫院,專科醫療服務機構或將迎來患者人數的增長;3)疫情使得居民對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意識增長,疫苗企業或將從中獲益;4)疫情爆發疊加國家政策的支持,慢病及常見病藥品的零售從醫院端向藥店轉移,且藥店防疫用品銷量增長明顯,醫藥零售為另一獲益板塊。
控費仍為醫藥政策主旋律,中長期建議關注創新型企業、消費型醫療領域、特色原料藥企業及特色細分領域。2018-2020年,行業政策方向已經明晰,我們預計2021年仍然處於行業政策密集推廣的階段,建議迴避受政策壓制領域,堅守政策免疫且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高景氣細分龍頭。主線一:創新產業鏈;主線二:消費型醫療產業鏈;主線三:特色原料藥;主線四:特色細分領域,如核醫學和互聯網醫療行業。
(責任編輯:趙豔萍 HF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