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是很多現實問題的最優解。
如果我們能夠實現財務自由,那些令人頭疼的問題,比如交通、住房、教育,也就不再是問題。
財務自由並不需要我們有過人的膽識、驚人的運氣和高深的智慧,作為工薪族,我們只要做好規劃,踏踏實實穩步積累,用工資理財一樣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文末有贈書福利!歡迎參與~
財務自由,讓你對不喜歡有説“不”的底氣
對於許多工薪族而言,財務自由可能意味着能安心辭去當前的工作而不用擔心生計,被動收入能夠維持當前的生活水平,而且對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有説“不”的自由。
這裏説的被動收入的來源可以是投資、版税、房租、專利費等各種不需要自己全程參與也能創造收益的工具。
1、用工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可行嗎?
提到財務自由,大家的第一反應大多是“那需要一大筆錢”,但是對於到底需要多少錢、怎麼賺到這些錢卻很少有人認真思考過。
實際上,不是賺一大筆錢就能財務自由,實現財務自由也不一定非要擁有鉅額財富。
影響財務自由的因素其實就三個:本金、收益率、開支。
其中,被動收入=本金×收益率, 而只要被動收入>開支,那我們就財務自由了。
假設一個人每年40%的收入可以積累下來進行投資,並用這些資金實現10%的收益率,通過簡單的計算,這個人10年後的個人資產/年收入為701%,被動收入/年收入為70%,被動收入基本可以維持生計。
也就是説,大部分人用10年的時間,通過儲蓄和投資,是有機會踏入財務自由的門檻的。注意,這裏的財務自由,是指不上班依靠被動收入可以維持當前甚至略高於當前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實現財富階層大跨越。
2、沒錢,是開始理財的最佳時期!
一個人一生至少有兩次機會迎來財富積累的拐點,第一次是畢業參加工作, 第二次是工作早期的工資快速上漲時期。這兩次機會基本都發生在工作頭幾年,也就是很多人認為的“沒錢”的時候。
沒錢=更好的儲蓄基礎
沒錢往往意味着低消費,而這正是儲蓄的基礎。這個時期是實現儲蓄率飛速增長的最有效時期。
由於前期的基數低,這個時期工資收入翻倍並不是難事。但是,重要的前提是能夠維持消費不要快速升級。
如果工資翻倍,而消費只是微增,儲蓄率就很容易實現成倍的增長。相比之下,如果我們已經習慣高收入、高消費,想要消費降級回到以前的消費水平則難上加難。
而沒錢時,維持消費水平或者只是稍微增加消費改善生活,並不難。如果這個時期沒能好好利用,等人到中年,收入雖然很高,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房貸、車貸,消費就很難再降下來了。
沒錢=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是可以換錢的。在本金少的時候開始理財有兩個優勢:本金少,虧得少,“學費”更便宜;可以嘗試波動性更大的投資產品。
年輕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普遍比較高, 來自家庭的壓力也更小。這個時候可以選擇更大比例的高波動、高收益投資產品,比如指數基金。
而人到中年以後,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風險承受能力大幅下降,需要配置更高比例的穩健的投資產品,會直接拉低最終收益水平。
在早期從學生身份向工作身份過渡的階段,理財意識的建立與否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以後的財務狀況。
巴菲特説過: “如果我晚10年開始, 一定不是現在這個結果。”
改變口頭禪“我沒錢”
很多人把“我沒錢”掛在嘴邊拒絕理財,其實問題並不在於錢,背後的原因更多是不願意把錢留給理財。
相比於“難受”的理財,還是消費更痛快。如果把理財換成買手機或者買包,答案可能立刻就變成“沒事,我省省,再攢一點就夠了”或者“沒錢也可以先研究研究,看看”。
解決“沒有錢的方法,不是簡單地找賺錢的方法,而是從動機出發,找到足夠的動機來改變自己對於理財的“不感冒”。
當你再抱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不妨想一想自己到底缺的是什麼。究竟缺的是錢和時間, 還是對於解決問題的渴望和對理財的那份認可。
工薪族就要投資躺賺,10%收益率並不難
對於工薪族來説,投資有一個核心要求,就是一定要能夠“躺賺”。不用操心的投資才是適合工薪族的好投資。
1、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
適合工薪族的投資體系可以濃縮成4個可以按部就班操作的步驟,分別是:規劃緊急備用金;規劃必要的保險;安置3 年內要用的錢;建立長期投資組合。這幾筆錢建議分別安排到不同的賬户,進行物理隔離,以做到相互獨立。
規劃緊急備用金
切記先規劃緊急備用金再考慮投資,投資最忌諱的就是突然撤資。緊急備用金的金額一般建議為家庭6個月的正常開支及以上。也就是説, 即使突然失去全部收入來源,至少能夠維持當前生活水平6個月及以上。
對這部分資金的規劃就一個要求——安全,收益率不作為優先標準, 建議是投入一個專門賬户的貨幣基金,和其他資產進行物理隔離,以防自己一不小心就挪用了。
從這個角度看,餘額寶並不是一個安置緊急備用金的好去處。
規劃必要的保險
保險很必要, 但是度同樣很重要。保險就相當於戰場上士兵的護甲,沒有護甲會死得很快。但是護甲穿得太多,人就失去了靈活性,反倒增加了被敵人消滅的可能性。
安置3年內要用的錢
扣除了緊急備用金和保費開支,在開始投資以前,我們還要把3年內要用到的錢劃出來,單獨安置。比如計劃買車、買房、裝修、結婚的費用,這部分錢不宜用作長期投資。建議為不同目的安排不同的賬户以做區分,方便管理和追蹤。
這部分資金最合適的去處是定期理財產品或者債券基金。除非用錢的期限非常固定而且比較短,否則還是債券基金更合適,因為收益更高,代價則是有一定波動性,適合稍長一點兒的持有時間,建議持有半年以上。
建立長期投資組合
嚴格來説,這部分才是真正用來投資的錢。前面3步要用的錢一次性準備妥當,以後就可以完全放手,一勞永逸。長期投資組合的最高目標是“永遠用不完”,也就是財務自由的狀態。
強調一點: 不要把3年內要用的錢用於長期投資。長期投資這件事,有的年份賺,有的年份賠,我們只要做到賺得比賠得多就算是勝利。但是假如你只能投資3年以下,大概率還沒等到賺錢呢,你就到用錢的時候了。到時候賠錢的事兒全趕上了,看着別人賺錢乾瞪眼。
2、投資武器庫
就投資標的的資產屬性來講, 投資產品大體可以分為四大類:債券、股票、抗通貨膨脹資產、現金。
債券, 最大的特點就是約定利息、約定期限, 到期還本付息。我們平時借貸的欠條、投資的國債、傳統的銀行固定收益理財產品都屬於債券這個範疇。
股票,特點是波動大、不保本、不保收益, 但是股票的長期預期回報是所有資產類別中最高的。
抗通貨膨脹資產包括房地產、抗通貨膨脹債券和各種大宗商品, 比如原油等工業原料。避險資產——黃金也可以被劃分到這個範疇中。
現金,從投資角度理解的現金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和超短債等流動性很強的資產,最大特點是雖然回報率低,但是極穩健,隨用隨取。
上述四類主要是對資產類別的分類,但是我們日常很少直接交易這些投資產品,而是通過以下兩類工具——定期理財產品和基金進行投資。
相比於定期理財產品,基金的可操作空間更大,其回報更高,風險更大,不過高風險是可以通過投資策略來規避的,所以也是我們的主要投資工具。通過基金,我們可以投資上述所有資產類型,如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基金及其他基金。
此外大家熱議的指數基金,只是基金的一種新形式,本身並不代表投資種類,一樣可以投資所有資產類型。指數基金最大的特點是減輕了基金管理人的工作量,大幅度縮減了基金的管理成本,而這些省下的管理成本就變成投資者口袋裏的收益。
3、投資戰略庫
定投
定投是一種省時省力、長期收益又有保障的投資策略。只要選定一隻或者幾隻基金,制訂一個計劃,每月或者每週按計劃投資這些基金就可以。
定投一次性解決了“沒有本金”“不知道什麼時候入場”“該買多少”等問題,同時大幅降低波動風險,堪稱“個人理財的一大利器”。
每週定投好,還是每月定投好?
結論是,長期來看,差別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投資者選擇自己最舒服的操作方式即可,而最理性的定投頻率是與工資發放頻率保持一致,工資一到手就定投。
如何選擇定投策略?
建議按照“優選自動定投,次選手動操作”的原則。意外中斷是定投的大忌,而自動定投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中斷帶來的不利影響。
定投什麼時候開始?
定投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最終收益受短期市場波動的影響很小,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定投。雖然不同時點開始, 短期收益會有區別,但是對長期收益影響其實並不大。就絕對收益而言,選擇開始的時點遠不及選擇止盈的時點重要。
什麼時候止盈?
根據估值來決定止盈,更符合投資的內在價值規律。但是對於工薪族來説, 跟蹤和判斷這些數據的工作量和難度也不小。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採用更加討巧的方式——盯梢。
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不錯的公開策略可以參考,我們可以盯準自己比較信任的幾個跟投計劃,分批次地跟着止盈,退出自己的定投。
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把本金按照一定比例投資各種大類資產並保持再平衡的過程。定投雖好,但不能解決全部的投資問題。隨着人生髮展和本金積累,從定投逐漸轉向資產配置幾乎是必然的。
什麼是大類資產?
不同大類資產的底層投資產品應該是不同的。例如,股票、股票基金、股票指數基金,表面看起來是股票和不同基金,實際都是股票大類;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看起來都是基金,但是是股票、債券兩個大類。
為什麼要再平衡?
隨着市場行情的發展,不同資產的佔比會偏離當初買入的佔比,再平衡則是通過賣出上漲的,買入下跌的,把這個佔比調整到最初的目標值。本質上,是一種被動的高拋低吸。
何時再平衡?
主要有兩種思路——定期再平衡、定波幅再平衡。對於工薪族投資者, 考慮到時間成本和精力,建議按照時間週期再平衡,一般選擇半年或者一年再平衡一次為佳。
在定時再平衡的測試中,有時每年再平衡效果更好,有時候則是每半年效果更好,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概率思維提高你的成功率
投資中並不存在“我做了A 就一定能得到B” 這樣的關係,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一種可能性。很可能我們學了很多、做了很多,但是偏偏這段時間市場環境不好,我們還是虧損了。如果擁有概率思維,我們就會知道,這不是方法本身的錯誤,即使成功概率超過50%,依然可能失敗。
• 基金買了幾個月了, 怎麼還不漲?
• 為什麼某人能力各方面都不如我,卻過得比我好?
• 為什麼我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些問題,你可能聽過很多次。難道真的是別人運氣更好? 其實,這些問題用概率思維在1分鐘內就能想明白。
1、概率思維如何提高成功率
從概率上來講,能不能成功一方面取決於單次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則取決於嘗試次數。
成功率≈單次成功率×嘗試次數
我們經常提及的好或不好、能力強弱、技能高低,其實都是與單次成功率相關的,而嘗試次數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而概率思維的核心則在於,我們努力的方向不僅僅在於提升單次成功率, 更在於增加嘗試次數, 進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這個思路在減肥、健身和投資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以減肥為例,甭管你的方法多麼系統專業,如果三天減肥兩天吃喝,效果也不可能趕得上用“笨方法” 堅持下去。
投資也是同理,一天換一個“套路”,不管多麼努力,結果也很可能不如堅持簡單的“傻瓜式” 定投。
甭管一個方法是高級還是簡單,先選能用的、能堅持下來的那個。用這個方法堅持下來了,才到了考慮方法本身的層面,否則都是空談。
把這個思路用到投資理財上,就是多學習投資相關知識和堅持長期投資。
2、4種阻礙你理性決策的認知
概率思維在投資理財中很適合被用於解決關於不確定性和博弈等問題。投資中的買或賣、計劃的堅持或放棄等, 説到底都是在做決策。既然説了要理性決策,那我們就有必要先明白自己的認知中有哪些不理性的部分,也好針對性地修正。
生活更像玩撲克而不是下象棋
現實生活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運氣本身對決策的結果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我做了A 就一定能得到B”,就好像打牌時我們不知道下一張牌會是什麼。
理性的決策必須正視不確定性的存在,再好的決策也可能因為運氣不佳而出現壞結果, 但是這個壞結果並不能説明我們的決策是錯誤的!
結果質量與決策質量
在一個A或B的選擇題中,選A有70%的正確率,選B有30%的正確率。從決策質量的角度來看,顯然選A更加明智。
但是現實的情況,人們更多以結果為導向而不是以決策為導向。如果選A,最後發生了小概率事件B,這往往會被認為是一個糟糕的決策,結果被看得比決策的過程更重要。
更豐富的經驗和更高的能力只能保證決策質量,卻不能保證結果質量。因為不確定性的存在,一個經驗豐富、能力很高的人可能得到一個負面的結果,一個經驗不足、能力不高的人反而會運氣爆棚獲得好結果。
理性決策、理性判斷,本質上就是認可決策質量重於結果質量,注重決策本身,而不是某一次的結果。
自利性偏差
“賺錢是因為我厲害,賠錢都是大V的錯”就是自利性偏差一個生動的解釋。人都需要創造自我認同,許多人傾向於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能力,而把失敗總結為運氣不好,不願承認自己能力不足。
自利性偏差雖然很少直接影響一次決策的質量,但是會妨礙我們從結果中學習,減緩決策質量的提升。
非黑即白的決策思維
投資中經常遇見類似“買不買?買哪個?” 的問題,但是很少遇見“買多少?怎麼買?” 的問題。
事實上,很多問題的答案不在買賣中,而是在倉位中,即多少。大多數時候我們糾結的不應該是買不買、賣不賣, 而應該是倉位的多少,即買多少、賣多少。
3、 如何利用概率思維做投資決策?
• 檢查決策的成功率, 而不是隻看結果。
• 檢查自己是否做好了替補方案。
• 根據成功率重新考慮倉位問題。
結語
財務自由並非遙不可及,作為工薪族,只要能夠早早開始規劃、認真執行, 同樣可以實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
但是客觀地説,投資理財對於生活很重要,但是投資理財不是萬能的。投資理財本質上是一個將職業價值和人力價值變現的過程,我們自身的價值才是投資理財成功的基石。
一些投資者在投資理財入門之後會產生一種錯覺——理財能賺大錢、理財無所不能,然後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操作,比如炒股,力圖擊敗市場獲得更高的回報。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投資理財的邊際成本是越來越高的,小白從零起步,多花一點時間就可以創造滿意的收益。但是如果想着在裏面投入雙倍時間就能獲得雙倍回報,那現實可能就讓我們失望了。
建議工薪族制訂自己的投資計劃以後,安心執行即可。可以再花一點兒時間學習理財相關知識,也可以投入更多時間到自己的本職工作或者發展一份副業,都能獲得不錯的回報,唯獨一條路要慎重考慮——專研主動操作,力圖擊敗市場獲得更高回報。
工薪族投資者一定要“躺着賺錢”!
贈書福利來啦!
《工薪族財務自由説明書》中,作者也小談公開“財務自由公式”,手把手教你如何用工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提早退休。你將輕鬆學會:
提前規劃:明確目標,制訂可量化的實踐計劃;
投資“躺賺”:獲得簡單實用、易上手、收益有保障的投資策略;
積累本金:高效儲蓄,理性消費與享受生活兩不誤;
合理保障:有效配置保險,為財務自由之路保駕護航。
這不是一本理財書,而是一本用理財為生活服務的實踐手冊。作為工薪族,無須精通投資,也不必成為保險行家,做好提前規劃、踏踏實實穩步積累,一樣可以財務自由!
書名:《工薪族財務自由説明書》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説説你為什麼想得到這本書?請在文末評論區留言。
9月18日,我們將綜合留言點贊數和留言質量,選出5位粉絲贈書一本。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每四期連續贈書的活動中,同一讀者只能獲獎1次
歡迎轉發評論留言,還有更多好書等着你
點擊關鍵詞可直接閲讀
41家民營老闆"賣殼"求生 / 科創板新能源第一股"爆雷" / 央行突然"降息" /危機中的香港零售業 /100%中籤的新股來了 / 480家房企破產 / A股第一家虧損企業IPO / 2019最悲慘的獨角獸 / 40個一字跌停 / 500億民企巨頭,資金鍊崩了 / 科創板第一隻"巨無霸" / 2份科創板重磅名單 / 房地產最害怕的事,來了 / 科創板潛力企業榜單 / 1000億減持潮 / 2萬億減税 / 白馬爆雷 / 3000億巨頭,艱難還債 /董事長"爆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