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北交所指數被頻繁提及,打造晴雨表可期?落地或需這些條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胡萌)虎年開年以來,關於北交所指數建立的相關話術被頻繁提及且日益明確細化。2月23日,全國股轉公司、北交所總經理隋強在“第四屆西城區企業上市主題交流活動”上表示,下一步將研究發佈北交所指數,動員市場開發指數產品,推動落地北交所混合交易,豐富市場的交易工具和交易策略,着力降低市場參與成本,增加交易便利。

早在1月8日,北交所董事長徐明在第26屆(2022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也公開表示,下一步,北交所、新三板將立足自身發展規律和需求,加大制度、產品和工具創新力度。

對此,徐明特別提出,“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和估值定價能力,適配市場的規模建設,構建北交所的指數與產品體系,逐步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晴雨表”。

今年1月18日,北交所網站公示了北交所指數採購項目,彼時市場認為,這或意味着北交所指數編制已提上日程。

此外,2月18日,在北交所2022年新聞媒體座談會上,徐明談及未來一段時期市場建設發展的主要目標時表示,未來在資本市場發展一般規律基礎上,立足自身發展規律和需求,加大制度、產品和工具創新力度。

為什麼北交所指數如此受關注?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滬深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指數委員會,也有非常豐富的指數體系,指數能夠綜合反映交易所的整體運行狀況。

“只有當指數體系比較豐富時才能反映出市場層次、市場結構、市場的流動性、有效性以及掛牌企業的行業結構等。”張可亮表示,通過各類指數多維度地反映資本市場的運行狀況,可以讓投資者更好地決策和投資。

在他看來,目前北交所市場規模較小,隨着今年市場的擴容,北交所指數的編制是理所應當和水到渠成的事情,這也預示着北交所未來的主要工作是加強二級市場建設,透露出了監管層對北交所未來發展的信心。

“同時編制市場指數是機構投資者研發指數型投資產品的基礎。也就是説,下一步,北交所也會從開發指數型基金方面來改善投資者結構。”張可亮指出,基金公司通過開發指數型投資產品,進入北交所市場,這不但會為北交所帶來增量資金,而且還會是長期的穩定資金,對市場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當前北交所指數建立持比較保守的意見。在他看來,北交所指數的建立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市場個股的成交量和成交的活躍性要有一定提升;二是對樣本股的選擇需要更加精細化,能夠反映專精特新的特徵,同時個股本身應有較好的持續經營能力;三是指數的設計更要結合北交所的板塊特徵,不能簡單地套用主板或科創板。

張可亮也強調,指數的開發需要眾多樣本,以上市公司家數的增加為前提的。未來北交所指數的發佈需綜合考慮上市家數及市場的市值規模等因素,在超過100家以及超過200家之後,擇機推出相應的一些指數,以反映市場的概況。

“市場規模越大,可供推出的指數種類就越多,這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張可亮強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盧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4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內北交所指數被頻繁提及,打造晴雨表可期?落地或需這些條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