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募集還未結束,基金經理卻離職了……

新基金調整募集期,原定基金經理卻突然辭職了。近日工銀瑞信恆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將基金募集期調整至10月-11月,新基金原定擬任基金經理王君正宣佈因個人原因而離職。

針對這樣的臨時變動,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對於基金公司而言,需要向投資者充分説明情況;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變動較為頻繁,人才流動屬於行業正常現象。如何留住人才成為每個基金公司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臨時換人

王君正的離職有些突然。

仔細梳理時間線發現,7月29日,工銀瑞信恆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髮布基金招募説明書,根據基金招募説明書,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為王君正。

產品募集還未結束,基金經理卻離職了……

8月6日,工銀瑞信基金公告稱,工銀瑞信恆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原定募集期為8月15日至8月29日。經與基金託管人中國光大銀行協商,決定將基金募集期調整為10月17日至11月29日。

工銀瑞信恆嘉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此番調整募集期頗耐人尋味。彼時市場已有傳聞,王君正或將離職。

9月24日,工銀瑞信基金髮布公告稱,王君正因個人原因而離職,離任日期為9月23日。

產品募集還未結束,基金經理卻離職了……

新基金將由誰接手?工銀瑞信基金表示,對於這隻待發新基金,將根據產品風格定位,將新基金交由合適的基金經理接任。

基金經理突然離職的情況此前也發生過。例如,7月21日,華安品質甄選混合基金髮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8月5日,華安品質甄選混合基金原基金經理張亮就因個人原因而卸任,此後由基金經理劉暢暢單獨管理該產品。

滬上一位基金研究員表示,當發生基金經理突然變更的情況,應當與投資者充分溝通,保證信息的公開透明,讓投資者對自己所購買的基金投資風格有着清楚的認知。

人才是資管行業的核心

從今年整體情況來看,基金經理變動相對較為頻繁。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變更數量超過700人次,其中,三季度合計新聘基金經理200多人,離任基金經理近100人。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公募基金行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才頻繁流動是件正常的事情。公司文化、團隊氛圍、發展路徑、平台支持、激勵機制等是人才選擇職業歸屬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總經理姜誠認為,從基金經理角度看,換一家公司的出發點不外乎兩個:一是個人價值最大化,二是社會價值最大化。

姜誠舉例道,如基金經理選擇奔私。雖然公轉私之後管理規模未必更大,但私募是利潤率更高的業務,個人收入可能更高。由於業績未必會比管理公募時更好,所以,奔私未必提升社會價值,但可能提高個人價值。

再比如説跳槽到更大的基金公司。大公司往往有更強的銷售能力,也可能有更強的研究能力,所以可以給基金經理更多“賦能”,轉化為更好的投資業績和更大的管理規模。雖然業績未必更好,但管理規模可以更大,不論持有人是否賺得更多,個人收入大概率會有立竿見影的短期抬升。所以跳槽到大基金公司,很可能提高個人價值,也有可能提升社會價值,給持有人賺更多錢。

“另一種可能同時提升這兩種價值的路徑是放棄對短期規模的追逐,把一隻基金管得久一點,業績做得好一些,長此以往,規模就很難不增長。”姜誠説。

對於資管行業而言,人才是核心所在。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認為,從更長的發展週期來看,基金公司更應該成為優秀的人力資源公司。“要持續建立專業的人才梯隊,無論投研團隊、陪伴服務團隊、產品和中後台賦能團隊,都要能隨着公司的發展持續地把客户需求作為核心,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源源不斷地產生新人才,這是公募基金髮展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1 字。

轉載請註明: 產品募集還未結束,基金經理卻離職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