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破淨潮”“自購潮”後,銀行理財市場收益情況正呈現向好態勢,不少銀行、理財公司開始趁着教師節、中秋節契機推出節日專屬理財產品。9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多家銀行及理財公司推出的“教師節專屬”或“中秋節專屬”理財產品目前正在銷售中。上述節日專屬理財產品類別均為固定收益類,募集資金大部分用於投資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業績比較基準略高於同類型同期限理財產品。
當前,理財產品已全面進入淨值化時代,“保本”成為歷史,雖然節日專屬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高於同期產品,但需要注意,該指標並非衡量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唯一標準,即使風險等級相對較低的產品,也存在“破淨”可能性的發生。在分析人士看來,投資者購買節日專屬理財產品仍需關注產品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係。
專屬客羣理財上線
恰逢教師節、中秋節來臨之際,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推出面向特定客羣的專屬理財產品。9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興業銀行近期上線了教師節綜合金融服務專區,推出了3只僅面向教師羣體銷售的專屬理財產品,分別為“穩利恆盈14M封閉(桃李滿園)”“豐利悦動封閉1期(花好月圓)專屬款A”“豐利增盈穩享31號(師澤如光)專屬款D”,產品期限分別為14個月、13個月和14個月,業績比較基準為3.9%-4.5%、4.25%和4.15%,產品來源於該行旗下理財公司興銀理財。
北京商報記者從興業銀行理財經理處獲悉,上述理財產品需持有教師資格證的客户才可購買,與一般同期限、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相比,上述專屬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相對較高,同期限、同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一般在3.3%-4.2%。
以“豐利增盈穩享31號(師澤如光)專屬款D”為例,根據產品説明書,該產品適用於“豐利增盈穩享31號”D類份額,其業績比較基準略高於4.05%的“豐利增盈穩享31號”A類份額和3.9%的“豐利增盈穩享31號”C類份額,與“豐利增盈穩享31號”B類份額業績比較基準一致,不過,在起購金額上,其起購點為1元,遠低於“豐利增盈穩享31號”B類份額的30萬元起購點。
在資深金融監管專家周毅欽看來,以節日為契機針對教師等特定羣體推出理財產品往往業績比較基準稍高,既履行了一定社會責任也拓展了新客户。不過,教師與其他羣體,除職業屬性不同外,並無本質區別,因此,建議面向專屬羣體的理財產品可以有一定的費率傾斜,但業績比較基準應該統一。
理財產品再打節日牌
與興銀理財僅面向特定客羣銷售的節日理財不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家銀行、理財公司推出的“教師節專屬”理財,大多是以節日為契機,非教師羣體仍可購買。中國理財網顯示,農銀理財、河北銀行也推出了“教師節專屬”理財產品,分別為農銀理財“農銀匠心·靈瓏”2022年第16期人民幣理財產品(致敬教師)、益友融通-2022年安益個人062號理財產品(教師節專屬)。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官網信息發現,上述理財產品的認購起點金額分別為1元和5萬元,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為4.2%和3.94%-4.6%,銷售對象除了教師外也包含非教師羣體。
今年教師節與中秋節同日,亦有銀行和理財公司推出了“中秋節專屬”理財產品,中國理財網顯示,華融湘江銀行、烏魯木齊銀行分別推出的融智理財富盈系列(淨值型)22067號理財產品(中秋節專屬)和金雪蓮系列封閉式淨值型理財產品2022年第60期中秋專享,目前均在銷售。
“每到節假日,部分銀行及理財公司便會推出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投資類型以固收類為主,期限以中短期為主,業績比較基準會略高於同期發行的同類理財產品。”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推出節日理財產品主要目的在於借節造勢,通過更有收益優勢的專屬理財產品吸引新老客户。
仍需關注產品風險
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理財產品於2022年全面進入淨值化時代,“保本”已成為歷史。在上半年受股市、債市雙重波動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理財產品呈現出“破淨”局面,彼時跌破淨值的理財產品曾一度超過2000只。而近期隨着權益市場反彈、債市回暖,理財產品淨值也有所回升。
不過,目前來看,銀行、理財公司仍相對謹慎,推出的“教師節專屬”或“中秋節專屬”理財產品均為中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且投資期限大多在一年以上。
以河北銀行推出的益友融通-2022年安益個人062號理財產品(教師節專屬)為例,該理財產品為中低風險,產品類型為固定收益類封閉式淨值型。產品説明書顯示,該產品投資期限為371天,投資於存款、債券等債權類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的產品。
為何銀行、理財公司推出的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均以固定收益類為主?劉銀平認為,一方面,銀行及其理財公司理財產品的客户以穩健型為主,適合購買中低風險的固收類產品;另一方面,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穩定,銀行通過費率優惠等讓利措施可讓投資者拿到更高的收益率,而混合類及權益類理財產品即使設置了較高的業績比較基準,也未必能達到。
對於投資者購買節日理財產品的建議,劉銀平進一步指出,今年前4個月也有很多固收類產品“破淨”的情況發生,投資者購買節假日專屬理財產品仍需考察產品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係,包括業績比較基準、投資方向、費率、申贖規則、歷史淨值波動等,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