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籤如中刀”,再也不敢“無腦打新”了!“中一簽虧5000元,虧哭了!”最近打新虧了錢的股民們紛紛吐槽。
1月份還沒過完,A股已經有5只新股上市首日出現破發。這讓很多股民疑惑:A股的“打新紅利”從此消失了嗎?新股破發是否會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調整打新策略?
什麼樣的新股容易破發?
據統計,截至1月21日,今年已有5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分別是亞虹醫藥、唯科科技、星輝環材、翱捷科技和邁威生物。
製圖:中國財富網
公開資料顯示,亞虹醫藥、翱捷科技和邁威生物2021年三季度財報都是虧損狀態,淨利潤分別為-1.715億元、-4.84億元、-5.147億元。這3只股票名稱中都有字母“U”的標識,表示尚未盈利。
星輝環材和唯科科技的發行市盈率分別高達49.48倍和58.79倍。翱捷科技的發行價高達164.54元,是5只新股中最高的。如果股民中一簽500股需繳款8.2萬元,以上市當日的最低價計算,中一簽最高虧損超2.93萬元。
歸納來看,上述5只新股的特徵是:上市前還未盈利、發行市盈率和發行價偏高。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中國財富表示,近日A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新股多屬於“雙創”標的,普遍是高市盈率發行,相對來説發行價也比較高,而且募資額普遍超過了1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5只新股中,有3只是科創板股票,2只是創業板股票。是否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新股更容易破發?
郭一鳴認為,從去年年底至今的市場情況來看,上述結論成立。“新股的發行價過高或是主要原因。此外,科創板相對規模較小,新發標的多為科技股,其穩定性相對於主板的新股也差一些。”
川財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李松澤也認為,相對來説,創業板和科創板的新股上市後破發的幾率更大。“如果按照順序排列,科創板破發的幾率要大於創業板,創業板要大於主板。因為科創板和創業板的新股在上市前5天沒有漲跌幅限制,股價的博弈會更加充分,所以一旦有高溢價發行的新股,在二級市場上,股價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拋壓。其次,科創板的流動性要比創業板和主板稍低一些,所以在承接方面可能會出現不利的局面。此外,主板的新股在漲幅上有一定限制,因此短期內不容易出現‘一步到位’的炒作。相對而言,主板的個股打新賺錢的幾率要大於其他板塊。”李松澤説。
未來該如何打新?
在註冊制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新股破發已經不再是新聞,打新股不再“躺賺”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
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A股首日破發的新股達到20只,比往年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股民中籤後棄購情況也明顯增加。
郭一鳴認為,在成熟市場,新股破發是常見現象。國內新股破發增多,説明我國的市場制度在不斷完善,市場在逐步走向成熟。“不過,零散的破發是正常的,大面積破發的概率不大。隨着註冊制新股詢價制度的不斷優化,投資者更加關注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發展前景,新股分化可能會是常態。”
截至1月21日,A股今年已有18只新股上市發行,其中首日破發的新股有5只,佔比約為28%。
李松澤不認為新股破發會成為A股的常態,他説:“比如,最近上市的蘭州銀行等個股,上市後股價繼續上行。這些個股的發行市盈率偏低,説明市場資金對這些偏低估值的品種比較感興趣。”
他建議,投資者在打新前,需要了解新股的基本情況。“要特別關注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那些發行市盈率超過50倍的個股,大家就要予以警惕,容易出現破發的現象。因為同類型或同行業的個股,如果在二級市場上處於偏低估的狀態,此時高發行市盈率的新股就不具備很大的吸引力。”李松澤解釋説。
需要提醒的是,根據我國相關規定,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籤後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能參與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等的申購。
因此,建議投資者不要經常棄購新股,考慮清楚之後再點下“申購”的按鍵。
(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