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財經
據BT財經獨家獲悉,中國前置倉生鮮電商即時配送平台“一哥”每日優鮮的IPO計劃已經啓動一段時間了,pre-IPO的融資已經接洽了很多家,目前高盛為主導投行。
不過每日優鮮的IPO進程推進的很慢,因為單獨看主營業務的財務數字着實有些勸退,所以現在需要發掘其他的“閃光點”。
燒錢每日優鮮自2014年誕生以來,就一直是資本的寵兒。成立半年多就獲得騰訊的青睞,整整參與了5輪投資;截至2018年9月,之前平均大約每7個月拿到一輪融資,其中不乏高盛、中金、工銀國際、阿布扎比資本集團等“大腿”參與;2020年7月,每日優鮮獲得了“生鮮到家行業目前的最大規模融資”,並在去年12月獲得來自青島國資的橄欖枝。
成立至今,每日優先從一級市場拿到的資金不低於21億美元。對比一下, “補貼狂魔”拼多多上市前融資額不到20億美元,激進擴張的瑞幸咖啡在一級市場和IPO時總共也只拿到12.45億美元。打造前置倉生鮮到家平台有多燒錢,看看每日優鮮的融資歷史就可略知一二。
再結合去年7月每日優鮮CFO王珺在接受《零售老闆內參》採訪時表示,每日優鮮已於2019年年底實現全面盈利,一家盈利的公司一年依然需要超過8億美元的外部輸血,來滿足自身的擴張和研發計劃,無底洞一般的需求讓人有些望而卻步。
錢都哪去了?首先,建設前置倉(即把傳統的建在郊區的配送中心,移到離消費者更近的位置,以實現更快送達)需要大量資金。離更多消費者近意味着選址要更接近人口稠密的市中心,則租金會大幅上升。其次,公司需要建立相應的供應鏈體系,包括尋找產品生產者或供應商、自建冷鏈物流體系、建立即時配送網絡等等。
據易觀分析報道,每日優鮮近日還宣佈啓動了“百億俱樂部”計劃,預計將在未來5年投入100億元,扶持100個億級合作規模供應商,在研發、品牌、渠道、數據、資金、資本六大方面賦能供應商。不管結果如何,這個2B的“百億補貼”已經預定成功。
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資金用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領域:撒錢拉客。
之前各生鮮品牌各自佔領一方——每日優鮮以北京為營、叮咚買菜紮根上海、樸樸盤踞福建,大家尚能相安無事。但品牌都想做大做強,叮咚打進北京,每日優鮮進軍上海。想讓用户啓用新的APP,就得有足夠的吸引力,而在某家企業供應鏈、智能化運營等核心高科技領域有所突破之前,生鮮即配行業同質化嚴重、壁壘很低。於是,進攻者最簡單也可能是唯一的戰術就是大力補貼。
進攻者補貼,防守者通常多少也得意思意思,不然老用户可能會不太滿意。於是就有了“邀請新客户成功送滿59減40優惠券”,“新用户專享108元大禮包”等行業“標配”。
最氣人的是價格戰你來我往打了半天,雙方都沒撈着好處。每日優鮮投入10個億高調進軍上海市場,最終因為“水土不服”、選品功課沒做足而不太成功,叮咚買菜為了應對也失去了一部分利潤。類似美團打車和滴滴的補貼戰,打到最後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過這裏“損”的最終是投資人的錢,補貼的是老百姓,不知算不算某種意義上的“劫富濟貧”。
規模增長,“質服”落後即便花錢真“買”來客户,還得想辦法提高客户的留存率,避免他們被新的補貼吸引走。舉個例子,現在社區團購雖然還集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但已經有幾家進駐北京上海,社區團購的價格將對生鮮即配平台產生極大威脅。
有人認為,社區團購不能保證時效性,在“即時”方面每日優鮮們的確有優勢,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需要時效性的人們有很大一部分同樣是外賣的受眾羣體,對於這批用户,每日優鮮們同樣面臨餓了麼、美團等綜合平台的競爭。
四面楚歌,每日優鮮卻不爭氣,好不容易搶來客户,服務和產品質量跟不上,硬是讓客户開心而來、憤怒而歸。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每日優鮮的投訴有1926條,而同為生鮮即配平台的叮咚買菜只有505條投訴,另外兩家生鮮電商——京東到家和多點——分別有1500和672條投訴,均低於每日優鮮。
去年年初由於疫情影響,生鮮電商迎來了一波大爆發。在這絕佳的發展時機,每日優鮮2至3月份的投訴量接近300條,大多數都是下單後遲遲不發貨,也不能取消訂單。最誇張的是有用户購買的商品拖延一兩個月不發貨,期間用户多次與客服交流,客服均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脱,或乾脆不回不理。
客服不作為是每日優鮮遭投訴的重災區之一,還有一個重災區則是產品質量問題。發黴的、變質的、漏的……食品安全偶爾出一次問題已經夠嚴重了,經常出問題搭配上客服不解決,這樣的產品體驗或許不能讓人滿意。
每日優鮮的品控問題與其微倉開放加盟密不可分。每日優鮮採用的是“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體系,“社區前置倉”即“微倉”,是向用户送達前的最後一站。根據每日優鮮官網,只要達到很簡單的一些條件,就可以申請成為微倉合夥人。
但是,《IT時報》曾報道,很多加盟者為了降低租金成本,都是選擇老舊小區內的閒置房或者偏僻的底商作為前置倉,條件一般極其簡陋,有些甚至“內部骯髒混亂,就像一個垃圾場,沒有空調設施,只有電風扇,夏天的時候內部炎熱潮濕,分揀食品的就是一個簡易的灶台,衞生情況堪憂”。
還有媒體報道的每日優鮮虛假宣傳優惠券、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先按下不表。作為生鮮電商,品質應該是生命線。每日優鮮只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置食品安全於不顧,如果還不予以重視,難免會翻車。
未來仍不樂觀12月,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獲得了新一輪融資。每日優鮮表示將以青島為基礎,打造上下游生態鏈企業聚集的產業集羣,叮咚買菜則打算加快從長三角地區向華南、華北以及西南地區擴張。每日優鮮開放加盟,並走上了政企合作的路,除了青島,還和西安市有關部門進行過接洽;叮咚買菜繼續堅持自營,但同樣加速擴張。
兩家老對手在實體市場獲得暫時的和平,在資本市場又開始劍拔弩張。兩家差不多的企業,誰先上市,誰就有可能掌握市場定價權,吸引更多的資金,率先獲得更多彈藥,繼續這場從沒真正停過的燒錢大戰。
網約車之戰撒錢無數,最終留下滴滴;百團大戰極為慘烈,美團活到最後。生鮮電商大概率要重複這樣的歷史,在漫長的燒錢過後,有幾家勝出,佔領市場。每日優鮮CFO王珺認為,對於北京這樣一些大的市場,線上可容納的玩家大概在兩個左右,而最終大家拼的是誰能先碰到百億規模這條線,且實現盈利。
王珺的預測可能是對的,但是,誰説最後留下來的兩三個玩家是前置倉玩家?生鮮電商自己細分出前置倉模式、到店模式、社區團購模式等等,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説,這些模式的劃分沒有意義,只有“快、好、省”有意義,他們只按自己的使用體驗投票,結果嘛……
易觀分析2020年第四季度自營型生鮮電商應用榜單上,每日優鮮雖然排名第二,但幾乎只是盒馬的一半,排名第三的叮咚買菜則已經不到盒馬的1/2。
到2021年,“生鮮電商”細分類目下,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分列三四名,但活躍人數環比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盒馬被歸入“零售O2O”項下,活躍人數1,550.8萬,環比下降3%。)
再倒退回疫情剛爆發時,那是整個生鮮電商增長最迅猛的時候。根據艾媒諮詢統計,2020年1-2月四個平台的日新增用户情況如下:
一個月增長慢是偶然,一季度比不過是巧合,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跌不是意外。上述數據很明確的體現出前置倉模式在用户端的接受度不如“到店+配送”。
至於差距到底在服務、質量,還是如盒馬CEO侯毅所説的“前置倉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不燒錢、不去補貼,無法獲得流量與用户粘性,但持續以低於市場的正常價格出售商品來獲得流量,我認為不是長久的”,需要每日優鮮們去積極探索。
我們其實希望看到每日優鮮們有良好的發展。像當年京東埋頭打造京東物流,一個曾經被嘲笑的產品十幾年後成為估值超400億美元的獨角獸,並且惠及全國乃至全世界供應鏈體系。每日優鮮們踏踏實實做前置倉、供應鏈,説不定能再創奇蹟。
每日優鮮前置倉損耗率是1%,遠低於國內超市5%到10%的平均損耗,但這已經是英國最大的生鮮電商Ocado損耗率的50倍,並且中國的冷藏庫容量和人均容量水平遠遠低於其他國家。這些問題都可以靠每日優鮮們的努力來解決。
所以啊,每日優鮮于其絞盡腦汁包裝自己去IPO,不如踏踏實實發展、改變、創新,有一天讓財務數據真的能吸引投資人。資本市場上靠包裝、畫大餅圈錢,被戳穿後身敗名裂的故事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