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飲的下半場,在哪裏?
圖片來源@pexels
文丨新眸,作者丨孫蘇皖,編輯丨桑明強
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日子並不好過。
就在前不久,奈雪的茶發佈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根據財報,奈雪的茶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21.26億元,同比去年11.79億元增長80.24%,經調整淨利潤達4820萬元,而去年同期虧損6350萬元,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其中,門店經營表現突出。2021年上半年,奈雪的茶門店經營利潤3.85億元,已超過2020全年3.51億元和2019全年3.74億元,門店經營利潤率達19.2%,比2020全年高了7個百分點,比2019全年高了3個百分點。
圖:奈雪的茶的經營情況(來源:公司公告)
單從財報上來看,奈雪的茶這份成績單不差,實現扭虧為盈,但二級市場的人卻並不為此買單,在半年報發佈前,股價處於陰跌態勢(截至發稿前,股價有所回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8月30日,奈雪的茶每股報收10.26港元,總市值175.97億港元。與上市之初340億元港元市值相比,已蒸發近一半)。
面對來自資本市場的不認可與消費者的不信任,“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亟需思考的,是如何穩住高端茶飲店的形象,並向第一大茶飲品牌進軍。基於此,本文新眸將着重分析以下三個問題:
- 哪些因素影響着奈雪的盈利空間;
- 新店型奈雪PRO能否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 新茶飲品牌未來競爭點會落在零售業務上嗎?
和其它傳統餐飲行業有所類似,奈雪的茶依然避免不了原材料成本高、員工成本高等難題。
作為高端茶飲品牌,奈雪的茶主要採用鮮奶、新鮮時令水果來製作茶飲。以經典產品霸氣芝士草莓為例,新鮮草莓加芝士足以表明每杯茶飲成本不低。根據財報,奈雪的茶2021年上半年材料成本為6.69億元,佔總收益的31.5%,同比增長43.6%。
對比以往數據:2018全年材料成本為3.84億元,佔總收益35.3%;2019全年材料成本為9.16億元,佔總收益36.6%;2020全年材料成本為11.59億元,佔總收益37.9%。由此可見,奈雪的茶材料成本佔比居高不下,並且連續幾年上漲(或者説,在新茶飲品類競爭態勢中,這類成本根本無法避免)。
另一方面,奈雪的茶員工成本也不低,基本佔總收益30%左右。
以2021年上半年為例,員工成本為6.7億元,佔總收益31.2%。材料成本加員工成本就佔總收益的70%多。也就是説,奈雪的茶要想實現盈利,就必須要控制住這兩項支出,並且,如何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材料成本,這一點也值得奈雪的茶深思。
需要注意的是,與茶飲業務相比,奈雪的茶烘焙類產品表現並不亮眼,根據財報,茶飲業務貢獻出七成多收入,烘焙業務僅佔兩成左右。與主打茶飲的喜茶不同,奈雪的茶想借助茶飲消費的高頻率帶動烘焙類產品的交叉銷售機會。主打“茶飲+軟歐包”形式,但結果是,茶飲業務撐起了大半江山,烘焙業務表現平平。
國信證券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茶飲毛利率一般在65~70%左右,而烘焙類產品毛利率在50~60%之間,烘焙類產品在影響着奈雪的茶毛利率。
奈雪的茶強調門店的社交功能,走大店模式,其店鋪面積遠大於其他品牌,與之相應的是單店坪效不高。根據國泰證券研究數據顯示,從單店模型對比來看,喜茶、奈雪坪效分別為5.5、4.1萬元,高坪效是決定餐飲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要素,而奈雪的茶受制於品牌定位,單店坪效明顯低於喜茶,盈利能力弱於喜茶。
並且,奈雪的茶全部採取直營模式,重點佈局一線以及新一線城市,門店集中在各大商圈或購物中心,因此其租金成本不低,業務還受季節影響,產品銷售高峯期通常在每年5月至8月天氣温暖及暑假期間,天氣寒冷的季節訂單量就會有所減少,這些都在時刻影響着奈雪的茶的盈利空間。
奈雪PRO,會是下一個增長點嗎?去年11月,奈雪的茶推出了新店型奈雪PRO茶飲店。
奈雪PRO茶飲店分為第一類PRO茶飲店和第二類PRO茶飲店,與位於高端購物中心的標準店相比,第一類PRO茶飲店位於一般的購物中心,第二類PRO茶飲店則位於高級寫字樓、高密度住宅社區。
除了標準店既有的產品外,奈雪PRO店還增加了咖啡、零食等產品類型,拓寬了消費場景與消費羣體。標準店消費場景聚焦於年輕女性下午茶時光,奈雪PRO店則更多面向商務場景,為商務人羣、白領人羣服務。
新店型奈雪PRO優勢在於能以更低的前期投資成本和員工成本,向滲透率較低的區域加密佈局。在員工成本上,奈雪PRO藉助技術手段簡化了操作流程,平均店員人數13名,遠少於標準店的21名,員工成本得到明顯降低。
在前期投資成本上,奈雪PRO店移除了現場面包房區域,通過中央廚房預製烘焙產品,不僅縮減了門店面積降低租金成本,還減少了採購烘焙設備與招募培訓員工所帶來的成本。據奈雪的茶招股書顯示,開設每間奈雪PRO店的平均投資成本約為100萬元,而開設每間標準店的平均投資成本約為180萬元。
由此可見,奈雪PRO店前期投資成本要比標準店降低四成多。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奈雪的茶要重點佈局PRO店型。根據公開資料,截至到今年6月,新開的門店近九成是奈雪PRO店,新開第一類PRO茶飲店49家,第二類PRO茶飲店29家,標準門店僅有9家。
奈雪PRO的門店表現,證明這打法頗有效果。第一類PRO茶飲店平均單店日消費額與標準店相差不多,但門店經營利潤率卻略高於標準店近2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類PRO茶飲店門店表現卻遠不如第一類RPO茶飲店和標準店,平均單店日消費額僅有其一半多。
如果從第一類PRO茶飲店的定位尚且看不出奈雪的茶的謀算,第二類PRO茶飲店的核心要素“寫字樓+咖啡”就直接揭露出奈雪的茶的意圖——標的星巴克,打造第三空間。第二類PRO茶飲店的門店經營情況似乎表明了這條路不容易走。
在新眸看來,奈雪PRO店的另一個矛盾點,是既想走第三空間模式,又想玩GO模式。
在加速門店擴張提升門店滲透率方面,GO模式功不可沒。作為中國高端現製茶飲店行業最大參與者,喜茶擁有約27.7%市場份額,全國門店近800多家,奈雪的茶全國門店數約578家左右,市場份額在18.9%左右。
GO店主要針對自提帶走或外賣需求,所以弱化了門店社交功能,門店面積也進行大幅縮減,屬於小店模式。通過小程序自助下單,消費者再到店內取貨櫃自提,不僅便利消費者提升門店效率,還能最大化單店坪效。
奈雪PRO店雖然搭建到店取貨及外賣訂單服務的專門區域,但仍貫徹大店模式,強調社交功能。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目前奈雪PRO門店還比較少,能否證明PRO模式的成功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賽點是什麼?還有哪些尚未開發的有力競爭點,是所有新茶飲玩家都在思考的點。
按照《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所述,飲品市場邊界逐漸模糊,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新零售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賽道,從線下和線上不斷進行品類拓展與延伸是未來競爭的大勢所趨。
無獨有偶,根據今年上半年財報,奈雪的茶伴手禮及零售產品佔比3.3%,儘管目前零售業務佔比較小,但奈雪的茶對零售業務非常看好,原因很簡單,這意味着賽場已經從現製茶飲拓展到零售產品周邊。
奈雪的茶曾在招股書中説明,按零售價值計,中國即飲飲料市場於2020年達到約8187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10640億元;中國包裝食品市場於2020年達到約5638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7186億元。
以上數據,也可證明奈雪的茶佈局零售周邊業務有利可圖。
在明確了方向後,奈雪的茶便動作不斷。一方面,奈雪PRO店新增零售區域專門售賣氣泡水、茶禮盒、休閒零食外,還將在線下連鎖商場、便利店等渠道推出零售類產品;另一方面,奈雪的茶開始加速佈局線上渠道,去年3月,奈雪的茶上線了天貓旗艦店,首次雙十一銷售額就突破千萬,其中,一週好禮茶售出15萬盒。
奈雪之後,喜茶也於去年7月重點推出“喜小瓶”,以無糖氣泡水為契機切入新零售賽道,且搶先奈雪的茶一步佈局線下零售渠道,已在多個區域的線下便利店如全家、711 便利店上架售賣。與此同時,樂樂茶、茶顏悦色以及下沉王者蜜雪冰城也在往零售周邊業務發展,通過天貓旗艦店售賣茶包和周邊產品。
我們在前文贅述過,奈雪的茶等高端茶飲品牌主戰場是一線、新一線以及重點二線城市,尚未觸及到數量更多的三四線城市,線上渠道能突破空間限制吸引到下沉市場的消費羣體,而線上線下渠道相結合開展零售周邊業務,無疑能最大化發揮高端茶飲的品牌效應。
但品牌商們在發力零售周邊業務時,直接觸發了另外一個問題:產品高度重合。
不是賣氣泡水,就是賣盒裝茶,要麼是杯子等周邊產品。作為主打“茶飲+軟歐包”形式的奈雪其實有先天優勢,如若將歐包等產品同步到線上渠道,能搶佔到線上麪包市場,奈雪的茶並未這樣做,想必其中有其它的考量,但要想在新零售業務做出成績,僅靠氣泡水不一定行得通。
從茶飲粉末時代到傳統連鎖茶飲時代,再到新式茶飲時代,這個行業已經變遷多次,奈雪的茶用六年的時間,成為了新式茶飲第一股,但上市並不意味着終點,在新消費的下半場,奈雪的茶仍需要找到它的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