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多次發聲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 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有望加快推進

  本報記者 孟 珂

  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這期間,以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代表的權益類產品發行數量和規模明顯增加,截至2020年12月份,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幅攀升至6.43萬億元,較2019年末驟增101%。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的供給,一方面,可以給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理財通道,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可以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資金,更好的配合註冊制的全面推進,助力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發揮。

  權益類基金規模

  大幅攀升至6.43萬億元

  1月28日,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以更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與服務創新力度,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儘快落地,優化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

  事實上,近兩年權益類基金產品實現較快發展。根據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份,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幅攀升至6.43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3.19萬億元驟增101%。其中,股票型基金規模超過2.06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7608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達到4.36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2.47萬億元。

  “加大權益類產品的供給不僅是滿足日益高漲的投資者需求,而且可以發展直接融資,優化我國融資結構。同時,權益類基金產品有助於企業降槓桿,助力研發創新。”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那麼,今年開年監管部門再次提出“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與服務創新力度”,發力點將在哪些方面?何南野表示,一是擴大理財子公司權益市場投資規模和比例,讓理財子公司成為權益市場的重要力量。二是進一步推動養老基金、社保基金加大權益市場投資,三是鼓勵公募基金公司設計出更好的基金產品,便於普通投資者認購和投資。

  “今年我國證券市場應該在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方面發力,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力量。”田利輝表示,權益類公募基金應該積極創新服務,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和國際化,推進價值投資,獲得基金持有人的長期認同。同時,基金經理人應本着信息挖掘、深入調研獲得公允估值來為投資者進行股票投資。此外,我國還應該大力發展公募基金母基金來引導投資者選擇能夠長期進行價值投資的專業基金經理人。

  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政策

  有望落地

  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金制度。第二支柱是由企業和職工自願建立的職業養老金制度,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賬户計劃,通過税收優惠鼓勵個人自願參加,並可個性化地選擇不同投資工具。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户計劃承擔着為民養老、保值增值的任務,是一種遠期投資,在收益穩定性、信息披露的公開透明方面,都有嚴格要求。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公募基金都被認為是最佳的配置工具。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截至1月29日,已有122只養老目標基金陸續發行,基金規模為653.73億元。其中,2020年以來,共發行37只養老目標基金,基金規模為205.4億元。對此,何南野表示,近兩年,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整體步伐明顯加快,但規模和佔比依舊較小。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提及推動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2020年2月15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證監會鼓勵和支持社保、保險、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推動個人養老金税收遞延賬户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2020年5月15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繼續加大與有關方面的溝通協調力度,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比例和範圍,儘快推動實現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業內人士認為,發展以個人養老金賬户為基礎的第三支柱,不僅有助於大眾分享經濟增長成果,還有助於為資本市場帶來長期資金。未來,鑑於良好的發展趨勢以及日益擴大的需求,在養老目標基金的發行主體資格、產品類型等方面,都可以在試點基礎上合理補充。此外,由於養老金的安全性質,對發行主體和產品投資策略的宏觀、微觀上的監管把控必須比其他產品更加嚴格。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8 字。

轉載請註明: 監管部門多次發聲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供給 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有望加快推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