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一家包攬定增,表明大股東看好自家公司,是件好事,而且購買成本低於二級市場增持,但投資者也要防範大股東“搗糨糊”的可能。
以往的定向增發,一般都是由多家機構投資者認購,但現在有時大股東全額包攬定向增發。從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來看,無外乎有兩個可能,一是其他機構拒絕認購增發新股或者對認購增發新股的興趣不高,二是大股東不願意讓別的機構分食,自己想要“獨吞”。
從邏輯上看,如果是其他機構都不願意認購定向增發股票,那麼説明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已經不太樂觀,此時大股東又怎麼會去全額認購增發呢?畢竟參與增發是要掏出真金白銀的。如果上市公司真的缺錢而需要大股東的援助,那麼最好的辦法可能是大股東把自己的持股質押出去,然後把獲得的資金借給上市公司使用,或者減持股票,並把減持的錢借給上市公司。這兩種做法都不會讓其他股東反感,自己也不用擔很大的風險,而大股東偏偏選擇全額認購定向增發,顯然與前面的基本假設不符,所以大股東因無人認購定向增發股票而自己主動包銷,這個邏輯並不成立。
那麼如果是大股東看好自家公司的未來,於是利用大股東的特殊地位,全額包攬了定向增發,這樣的做法明顯好於大股東從二級市場直接增持股份,因為定向增發股票價格是有折扣的,而二級市場增持則是按照市價購買。而且一旦大股東發佈增持預案,股價還有可能會瞬間上漲,購買成本將會更高。
那麼大股東既然願意踢出其他機構投資者,自己“獨吞”定向增發,肯定是對自己公司後市非常看好,這對投資者持有股票的信心肯定是一種鼓勵。
不過,這裏面還有一個潛在的問題,即大股東利用自己的地位認購折價發行的增發股票是否侵害了其他股東的權益?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對於新發股票,原股東有優先認購的權利,所以既然是再融資,那麼是否應該優先選擇向全體股東配股?是不是隻有原股東放棄的部分才應該由大股東認購?這種直接包攬定向增發的做法,似乎對其他股東有些不公。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大股東只是想“搗搗糨糊”,賺點差價。諸如,在數年前大比例減持股票過後,公司股價出現明顯回落,此時大股東在合規的情況下,又大手筆地參與定向增發,並且獨家包攬,這樣的話,相當於做了一個大寫的“T”。如果是這樣的行為就顯得有些不妥,但好在信息披露比較完善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很容易暴露出來,大股東的臉面也會有所損失。
總體來説,大股東包攬定增肯定是對公司基本面的認可,投資者也可以適當關注這樣的公司,當然如果能夠把大股東的定增方案改成向全體股東配股就更加完美,再或者是發行可轉債,也能由全體股東優先認購。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大股東獨家包攬定增的股票雖然值得重點關注,但並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參與投資相關標的。畢竟大股東參與認購併不等於給投資者買了一份安全保險,而且大股東即便真的看好自己家公司的發展,也仍然有可能“踩雷”,投資者還是應該注意相關投資風險,對於具體個股具體分析,不能盲從。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