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馬又要起死回生?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財經

9月14日,有媒體報道稱,海南省政府將會從一汽海馬中一汽所持的股權收購回來,計劃由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接替一汽,擔任一汽海馬的第二大股東,與大股東海馬汽車實現接管,屆時海馬汽車將真正實現獨立。

雖然此消息還未官方證實,但ST海馬在9月15日就已漲停,買一封單超10萬手,最新總市值超過41億元。

從景柱2013年卸任海馬汽車董事長到2019年的迴歸到有望可能實現的獨立,海馬還能活過來嗎?這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依舊好慘

自2017年出現9.94億元虧損之後,2018年,海馬汽車繼續虧損16.37億元。連續兩年淨虧損,海馬汽車自2019年4月24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代稱變為*ST海馬。

通過變賣房產,海馬汽車雖於今年6月19日實現“摘星”,但其現狀仍不容樂觀。最新銷量數據顯示,8月份,汽車銷量總計897輛,同比下滑42.50%;本年度1-8月,累計汽車銷量為8301輛,同比下滑55.74%。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馬汽車業績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一汽海馬帶來了零星的一點欣慰,上半年一汽海馬淨利潤為416.3萬元。

但是,在一汽的控制下,如此零星的紅利依然需要共享出去。

當年海馬汽車加入一汽是為了發展壯大和獲得生產資質,但多年來,與一汽的合作並沒有帶給海馬汽車預期中的助力。

對於海馬汽車而言,一汽一直是海馬獨立發展的阻礙。海馬汽車董事長景柱曾表示,"一汽海馬的市場表現不佳,有產品投資失敗、庫存損失大、經營水平差等原因,但最為致命的還是體制制約。一汽海馬董事會和股東會很少正常召開過,對產品、投資、研發等戰略決策慢、效率低,效果非常差。"

這也是景柱2013年曾出走海馬的主要原因。有意思的是,面對海馬不景氣的汽車業務,景柱完全可以全身而退的,要知道除了造車不順利外,海馬集團的海田金控以及青風置業兩個板塊的業務卻是風風火火。

而談到這個與海馬有着千絲萬縷的景柱,那可説來話長。

海南省首批拓荒者

198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十萬人才闖海南,景柱就是首批拓荒者其中一員。也是在那一年,海南汽車製造廠正式成立。

1996年,幾百人的海南汽車製造廠負債6億多元,嚴重虧損且資不抵債,企業瀕臨破產。年僅31歲的景柱臨危受命,出任海南汽車製造廠廠長。

1998年,國家財政部以資產劃轉方式,將海南汽車製造廠國有資產100%劃轉給一汽集團,並更名為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

由於是海南汽車廠主動示好,因此一汽方面既不提供技術支持也不給錢,只提供一個轎車生產資格。

景柱不願調入一汽集團,反而組織了幾百老員工成立持股會,四處籌措資金,建成了民營海馬汽車公司,並在2001年前後,收購面臨退市的“ST瓊金盤”,將民營海馬汽車公司裝入上市公司,從而完成了和資本市場的高速對接。

在後來海南省和一汽集團的要求下,景柱的民營海馬汽車公司和一汽海南汽車有限公司完全合併,成立一汽海馬汽車有限公司。

一汽海馬成立後,馬自達要求合資公司將一汽海馬與一汽轎車的銷售權合併到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公司,而一汽海馬只佔其中少部分股權。與此同時,馬自達還要求一汽海馬放棄採購權和國產化權。

這是景柱斷然不能接受的。就這樣,一汽海馬與馬自達的緣分走到了盡頭。

於是,心灰意冷的景柱在2007年離開海南,帶領團隊北上河南,來到距自己家鄉河南蘭考以西130公里的鄭州,從收購鄭州輕汽到鄭州基地建成投產,景柱用了3年時間,在家鄉河南站穩了腳跟。插一句,小鵬汽車此前就是在這裏代工生產。

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需要注意,景柱於2013年辭去海馬汽車董事長,在後來的海馬汽車沒堅持多久就開始走了下坡路。

但海馬在去年到了生死關頭瀕臨退市的時候,景柱在去年5月份又回到了海馬汽車,諸如賣方套現將海馬汽車賬面數據扭虧為盈就是景柱的手筆。

那麼,有了景柱的海馬,再加上海南政府的背景,這個岌岌可危的汽車廠就能活過來了嗎?

未來依舊坎坷

海馬8S是景柱迴歸海馬汽車後的第一款產品,也揹負着海馬又衰轉盛的使命,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也讓這一使命石沉大海。根據產品規劃,下半年,海馬7X、海馬6P將上市銷售。自動泊車完成全自動泊車功能驗收,智能網聯完成FOTA功能開發。

或許海馬應該慶幸這時代的東風,據瞭解,為了推進自貿區新能源車發展,海南省政府計劃讓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接替一汽,成為一汽海馬的第二大股東,與大股東海馬汽車一起運營。目前,一汽集團持有一汽海馬49%的股份,而海馬汽車則持有51%的股份。對於海馬汽車來説,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或許是個白衣騎士。

恰巧的是,如今一汽集團正籌劃整體上市,正在大手筆籌劃資產騰挪。目前一汽轎車重大資產重組已經獲批,乘用車業務方面,像一汽海馬這種累贅顯然成了一汽急於脱手的燙手山芋。

據瞭解,今後海馬品牌的營銷、運營、產品、服務等規劃將由鄭州基地負責推動,海口基地將會偏向新能源新興產業、海外業務,甚至不排除,憑藉着獨特的自身優勢,同更多外國品牌進行合資生產。

而對於海馬而言,景柱迴歸後海馬的推出進度明顯加快,伴隨着此次國資的入主,海馬汽車未來似乎逐漸光明。但是,對於造車而言,那些都是基本的外在條件,海馬要想重獲得新生,還得需要產品説話,就目前來講,我們顯然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