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成也滅活

科興,成也滅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財健道,作者 | 吳妮、張羽岐、楊燕,編輯 | 楊燕,製圖 | 李紫雅

裁員、年終獎和科興關聯在一起時,市場大跌眼鏡。

5月5日,有自稱是科興中維員工在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網上留言,稱科興中維為了降低賠償金額,惡意扣押員工2021年年終獎,惡意減少辭退賠償金。不過,該留言存在數天後已無法顯示,疑似被刪除。

根據該員工描述,科興正是藉着新冠東風,A股橫空出世的最大“黑馬”。

2021年,科興實現營收193.75億美元(約合1280億元),其中大部分營收來自於新冠疫苗,在一眾企業中一枝獨秀。

這是什麼概念?

對科興來説,這個轉變不亞於在低矮平地上憑空而起一座高樓大廈。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科興營收同比增長了3691.6%,其中新冠疫苗其創造了日均超過2億元的營業收入。

科興,成也滅活

這個業績放在A股醫藥市場,同樣可以“秒殺”大多數公司.

僅從營業收入這項指標來看,科興生物可以在2021年A股醫藥榜上排到第2位,僅低於上海醫藥(601607.SH),換句話説,它1年的收入,相當於掙了恆瑞醫藥2015年至2021年連續7年的總和。

如果裁員信息是真,在“糧倉”裝滿之際卻大批遣散員工,科興是覺得收穫期已經過去了嗎?

01 科興營收千億,靠的是什麼?

年報稱,2021年科興在中國大陸銷售額1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3億元)。結合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3月31日,我國接種32億劑次疫苗,疫苗費用1200餘億元。可見很大一部分都落入了科興的口袋。

如果要為這段商業故事寫下注腳,那應該是“選擇大於努力”。科興的成功,首先要歸因於它選擇了滅活技術路線。

在疫情初始,國內有5條技術路線在同時向前推進,分別是滅活疫苗、重組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DNA/mRNA)。

滅活疫苗作為最傳統和常用的疫苗製備技術,研發起來難度較低。科興在製備滅活病毒疫苗的基礎也比較好,曾先後研製出全球第一支SARS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完成I期臨牀研究)、中國第一支大流行流感(H5N1)疫苗以及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

開啓“easy模式”的科興,跑贏了其他技術路線,成為第一批上市的疫苗。

滅活技術成就了科興的業績,但也在限制了科興的效力。這為科興招惹了很多爭議。

此前,智利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第一劑接種完成後,在接種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的28天內,保護力僅3%。也就説,在這一階段,疫苗幾乎沒有保護效力。接種第二劑疫苗2周後,疫苗保護接種者的有效性提高為56.5%;而在2周內則為27.7%(智利93%接種科興疫苗,其他為輝瑞/BioNTech疫苗)。

3月22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通過medrxiv預印本平台發佈了一項重要研究,該研究比較了1-3針科興滅活與復星mRNA疫苗(與輝瑞/BioNTech疫苗同源同宗)在香港2021年12月-2022年3月初奧秘克戎疫情中的有效性。復必泰的抽樣結果顯示,接種完3針mRNA疫苗,有效性約70%,而接種完成3針科興滅活疫苗的有效性則在40-50%。

雖然科興疫苗不夠完美,但完成得很及時。更令人羨慕的地方在於,科興不是孤軍作戰,而是整合國家科研力量,與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浙江省疾控中心等單位合作進行的疫苗研製工作。

在科興創始人尹衞東看來,正是有了國家聯防聯控機制對疫苗研製高水平、戰略性的把握,國家藥監局嚴謹、高效的審評以及合作單位科學家們的全力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的研製才能在標準不降低、程序不減少的要求下快速推進。

科興就此走上一條坦途,憑藉生產能力強、供應量大的優勢,和國藥並肩成為國內疫苗普及率最高的兩種疫苗。

這不是科興首次與國家隊合作。尹衞東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走出來的企業家。早在2003年研發SARS疫苗、2004年研發人用禽流感疫苗、2009年研發甲型H1N1流感疫苗時,科興便有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中心攜手奮戰的經歷。

在成功的路上註定飽受爭議。

4月20日,科興確認了政府事務中心高級經理曹曉斌去世的消息,這引發了網友對曹曉斌的好奇。根據資料顯示,曹曉斌加入科興前在中國疾控中心從事外事工作,吳尊友曾是其研究生導師,兩人都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過,兩人近年來也合作過多篇論文。

曹曉斌的經歷和科興的發展歷程引發了網友的種種猜想:在巨大利潤的背後,科興是否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政府背書,才能取得如此成就?

一切説法都只能止步於猜測。

值得一提的是,科興2021年度的銷售管理費用為39.41億元,僅佔銷售收入的3%。政府迅速、大面積推廣疫苗,為科興幾乎“零成本”打開了國內市場。

科興,成也滅活

相對於3%的渠道成本,高度市場化的種植牙渠道成本是其20倍,高達60%。

02 國產mRNA疫苗落敗,有何警示?

相比於一路坦途的科興,走mRNA技術路線的藥企,旅途並不順利。特別是復星醫藥(600196.SH),如果説科興是一路鮮花與掌聲,那麼復星的道路可謂是“高高抬起,重重摔下”。

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總裁兼首席醫學官回愛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走mRNA路線是基於復星醫藥最近這幾年的創新戰略,緊盯國際最前沿的先進技術和國際化。”

mRNA疫苗屬於最為前沿的第三代疫苗,回愛民將mRNA技術路線的優勢總結為四點:研發週期短、雙重免疫機制、安全、易於批量生產。

先進意味着技術門檻高。

尹衞東曾經説過,“假如有一天換了一個非H5N1病毒引發大流行,把新毒株填到我們的滅活疫苗工藝路線裏,就能迅速生產出疫苗。”

其實,mRNA疫苗的工藝製作時間也比較短,但是從技術難度上來説,跟滅活疫苗有本質區別。首先,它的技術在國內發展並不成熟,要想完整的復刻技術底座和研發出新的疫苗並非容易的事情,mRNA分子穩定差,進行基因測序及針對性的序列設計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化學修飾和遞送物質;其次,“合格”的遞送系統很難創新,卡在了這一步,就很難進行下一步。在“mRNA國際三巨頭”CuerVac、Moderna、BioNTech中,Moderna是唯一自主研發顆粒技術的,CureVac和BioNTech的LNP技術為“引進技術”。

科興,成也滅活

看清難以在短時間內突破mRNA技術後,在2020年初,復星決定通過license in的方式佈局mRNA新冠疫苗。復星最終從全球Moderna、CureVac、BioNTech三家頭部企業中,選定綜合技術能力突出的BioNTech,引進了BNT162b1疫苗。

此舉讓復星成為眾望所歸的企業。在人們的設想中,等待復星的是,臨牀試驗、獲批使用、最終憑藉mRNA技術路線的優異性佔據市場。特別是在2020年11月,輝瑞/BioNTech研發的BNT162b2(BNT162b1的姊妹款,中文名“復必泰”)III期臨牀測試取得突破進展後,復星也成為了直接受益者。

此時的復星僅需要轉而推進BNT162b2並開展橋接試驗(相當於涵蓋Ⅰ期、Ⅱ期臨牀試驗),而不需開展漫長的三期臨牀試驗,上市速度將大大加快。

復星立即付諸行動,在2020年11月25日就宣佈將在江蘇開展II期臨牀試驗。之後的幾個月內,復星也一度釋放新冠mRNA疫苗即將啓用的信號。據媒體2020年12月30日報道,復星醫藥用於存儲新冠mRNA疫苗的GSP冷庫即將於2021年1月啓用。

到了2021年1月,人們等來的只有“復星醫藥新冠疫苗獲批在香港緊急使用”的消息。2021年3月、9月,該疫苗分別獲批在中國港澳地區、中國台灣地區進行接種。

“中國大陸地區什麼時候能批?我希望明天我一睜開眼就批了,這是我們都期望的,越快越好。”回愛民説。2021-2022年,新冠病毒從德爾塔發展到奧秘克戎,全國各地疫情反覆無常,而復星的冷庫再沒有新消息,復必泰一直在臨牀階段。

直到今年5月10日,全球權威臨牀試驗登記網站ClinicalTrials.gov更新了研究狀態,顯示覆星醫藥和BioNTech公司合作的新冠mRNA疫苗“復必泰”在國內的Ⅱ期臨牀研究已於今年1月9日時完成,相比期望中的大陸地區成功接種,還差了不止一個層級。

同根同源的輝瑞/BioNTech的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 早於2020年12月11日獲得在16歲及以上人羣中的緊急使用授權,目前已經覆蓋了全球159個國家和地區,Spikevax覆蓋91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生產量超30億劑,總銷售額高達368億美元。Comirnaty更是幫助輝瑞實現業績翻盤,輝瑞2021財年總營業收入高達795億美元,相較2020財年營收增長92%。

而復星在2021年報裏提到,復必泰在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台灣三地的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可謂天壤之別。

國內在mRNA領域的研發能力和國際差距較大,技術引進已經是最高效的選擇。其他自主研發國產mRNA的企業比復星的狀況更糟糕一些,研發尚在平台期搖擺,時而有信息傳出,時而杳無音信。

科興,成也滅活

第一梯隊的沃森—艾博生物mRNA疫苗常有傳言即將上市,但是實際上目前仍在III期臨牀試驗--相關數據清理階段。相比於沃森、康希諾,艾美疫苗雖受關注不多,但它的“改良版”LNP技術備受矚目,相關研究顯示,艾美將原有的LNP技術革新,通過加入陽離子脂肪粒,減少大顆粒的數量,使得納米顆粒分佈均勻,與技術端更匹配,亦可提高封裝效率,其招股書也有佐證。儘管在LNP技術上有了突破進展,但是在“唯結果論”的技術領域,沒有成果,意味着仍在等待。

往日暗沉不可追,來日之路卻未必光明燦爛,復星在新冠疫苗市場還能分到多少份額,沃森、艾美的疫苗最終能不能在新冠的尾聲中大放異彩,都是未知數。此時回頭看他們在技術路線上的選擇,是幸,也是不幸。

mRNA疫苗的不順利,能夠引發兩個方面的思考。

其一,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基礎研究是原始動力,而且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技術沉澱和研究證實,才能最終推動臨牀研究的發展,惠及患者。這絕不是短期發力就能達成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助理、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副主任醫師瓦斯里江·瓦哈甫曾舉了一個例子,就像1990年全球第一個取得腫瘤免疫治療“許可證”的卡介苗,自1908年開始,研究者通過13年的培養才獲得安全的減毒疫苗,再經過59年漫長的基礎和臨牀研究,才最終獲批用於淺表性膀胱癌術後的灌注治療,顯著提高了患者的預後。

當然,相比上個世紀,當今時代的科研能力已經有很大提高,但臨牀需求不斷對基礎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內的基礎研究能力還不夠理想,中國臨牀腫瘤學會理事長李進在投中健康的學術論壇中表示:“到目前為止,國內生物醫藥仍面臨諸多問題,基礎研究薄弱、核心技術掌握少,像默沙東這種跨國大藥企幾乎為0”。

其二,license-in的可行性。在生物醫藥領域,大家越來越認同,引進技術是行業發展不可錯過的一步,歐美市場已經用實踐證明license-in的可行性,在國內也已有再鼎醫藥(09688.HK)、雲頂新耀(01952.HK)等本土license-in企業。對於license-in的技術,我們可以更開放,更包容。

03 新冠風口還能吹多久?

疫情暴發以來,站在新冠風口的企業簡直“殺”瘋了。

2020年可謂是“口罩元年”,一度陷入供小於求的局面,價格在暴漲中刷新人們的眼界。然而,不到1年的時間,口罩的復購率依然強勁,但在穩定供應的情況下,口罩的價格已經大幅跌至2-3毛/個。

口罩的“元年”已不復返,那麼其他乘着新冠“東風”吹起的藥企呢?

疫苗、核酸、抗原檢測、連花清瘟乘着新冠的“東風”一路馳騁,每一個產品上都寫滿了“錢”。近日來,上海某地在常規核酸檢測中出現18例“假陽性”,一時間核酸企業陷入準確率的危機,“漩渦企業”上海中科潤達也推上了風口浪尖,但是,常態化核酸已佈局到各個城市,15分鐘核酸圈正在落實,實際上這陣風對核酸企業來説,還能吹的更久。

不過,新冠給科興帶來的風口在2022年似乎難以為繼。

作為“一次性消費品”,疫苗並不會像口罩和核酸檢測一樣每天都有需要,復購性較差。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疫苗接種率已高達85%以上,有較強支付能力的國家基本都在2021年Q4完成了國內大部分羣體疫苗的接種,後續增長乏力。

2021年科興新冠疫苗近一半銷售額來自中國大陸以外的國際市場。從出口數據來看,2022年1-3月中國人用疫苗出口額42億元,同比下降了64%。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完成接種,全球新冠疫苗產能遠大於需求。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產能僅在66億劑產能左右,2022年預計將超過27億劑。

科興,成也滅活

早在2021年下半年,科興旗下疫苗銷售額和增速就有下跌趨勢。英國Airfinity數據顯示,科興、國藥和康希諾疫苗出口量在2021年11月的高峯期達到2億3500萬劑,而2022年1月、2月和3月分別只達到5160萬劑、3600萬劑和1150萬劑。

其次,此前的疫苗保護效力正在降低。接種三針輝瑞的mRNA疫苗10周後,疫苗的有效性僅餘45.7%。要知道,曾經在原始株病毒面前,一針mRNA疫苗便有高達90%的有效率。

同時,新冠病毒依然在不斷變異,奧密克戎變異新冠病毒進化出BA.1、BA.2、BA.4、BA.5、BA.2.12.1等多種亞型。其中BA.2.12.1變異株感染的傳染性比現有的奧密克戎毒株高30%。

新冠的風口遲早會消失。短期內國產自研mRNA平台或許尚不足以像科興一樣拿下千億市場,但下一個危機來臨之時,“疫苗之王”這個寶座,滅活和mRNA誰更有可能?

我們今天的選擇,決定着行業的走向,以及,技術的沉澱。

參考資料:

【1】EffectivenessofhomologousandheterologousboosterdosesforaninactivatedSARS-CoV-2vaccine:alarge-scaleprospectivecohortstudy.JaraA,UndurragaEA,ZubizarretaJR,etal.2022.4.23

【2】第一款mRNA疫苗是哪一國的?“兩盒盒飯”背後的中德合作秘辛.一節生薑.2020.12.22

【3】創業時親密似兄弟,肥了後撕起如仇敵.南方週末.黃金萍賀佳雯.胡文靜.2018.05.04

【4】央廣網獨家專訪復星醫藥回愛民.央廣網.2021.5.18

【5】復星新冠mRNA疫苗冷庫即將啓用擬建2億劑生產基地.財新網.2020.12.30

【6】揭秘科興,年賺956億的疫苗往事.華商韜略·2022.05.04

【7】半年大賺540億的科興疫苗:被外資控股的背後,是兩個中國人的恩怨情仇.製造界.2022.1.14

【8】從疫苗到口服藥,復星醫藥的新冠漂流.盒飯財經.2022.03.24

【9】mRNA的未來,不只是新冠疫苗.奇偶派.2022.5.14

【10】新冠疫苗企業不努力,馬上就過氣.氨基財經.2022.5.11

【11】境外的最新國產滅活疫苗數據,回答了哪些問題?.一個生物狗的科普小園 .2022.4.8

【12】與病毒賽跑的77天:這支新冠疫苗為什麼能獲批臨牀?進展如何?.經濟日報.2020.06.25

【13】基礎研究——臨牀創新的先導和源泉.健康報.2020.11.2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63 字。

轉載請註明: 科興,成也滅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