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編輯:小市妹
正所謂風口之上是非多,過去兩年,牧原股份憑藉超強豬週期而賺的盆滿缽滿,還因此被扣上“豬矛”的頭銜。但就在這個週末,一篇名為《牧原會是驚雷嗎?》的文章刷爆投資圈,引發投資者的廣泛熱議。
農業股向來是財務造假的重災區,獐子島、雛鷹農牧的教訓還歷歷在目,3月15日開盤,牧原股份的股價低開兩個點以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資金避險的謹慎態度,那麼此次牧原事件究竟是驚天大雷還是虛驚一場呢?
通過梳理信息可以發現,此次牧原股份的被質疑主要集中在四個主要問題上。
首先就是少數股東權益收益率同公司ROE存在顯著的區別。
根據財報,牧原股份2020年三季度的少數股東權益為150億元,少數股東淨利潤為21億元,計算後可知少數股東權益收益率為14%,而同期公司歸母權益為438億元,歸母淨利潤為210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為48%,這與少數股東權益收益率差距巨大。
對於這一問題,目前已經基本有了合理的解釋,首先,牧原股份的少數股東進入時間較晚,而項目建設到最終實力盈利需要一定的時間,在產能利用率未打滿之前,這部分股東的相對收益率較低。
其次,牧原在2019年與華能信託合資設立公司,而華能信託的目標是長期的穩定收益,並不是完全按照股權佔比來進行當年分紅。
綜合以上兩個因素,少數股東權益收益率同公司ROE存在顯著區別這一問題基本得到了有力的支撐和解釋。
存貸雙高是牧原股份此次被質疑的另一個問題,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Q3,牧原股份的貨幣資金為225億元,而同期的短期借款達到152.5億元,這讓很多投資者聯想到了曾經的康美藥業。而且牧原股份的貨幣資金收益率非常低,但利息支出很高,賬上有閒錢卻要高成本借錢顯然不合常理。
事實上,早在去年七月份的時候,深交所就曾針對這一問題給公司下發了問詢函,當時公司給出的解釋是:貨幣資金主要規模較大主要為短期節點時統計時期導致,實際大部分為活期存款,後期很快將用以支付原材料採購款以及勞工服務款項等等,因此存款時間短,利息收入低。深交所隨後沒再追問,似乎接受了牧原股份的解釋。
牧原股份的盈利能力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也遭到了質疑,截止到去年三季度,牧原股份的毛利率為64.67%,淨利率為58.94%,而同期温氏股份的這一數據分別為23.26%和14.95%,新希望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3.03%和8%。
事實上,如果仔細來看,這一問題也比較容易解釋,首先,温氏股份除了養豬還有養雞業務,新希望還有飼料業務,各個公司的經營有所差別;
其次,單純生豬養殖業務來看,牧原股份採用自繁自養育肥的模式,該模式的成本優勢突出。數據顯示,去年生豬養殖行業中採用自繁自養育肥模式的每頭盈利約1500-1600元,而外購仔豬育肥的頭均成本達30元/公斤,頭均盈利約500元左右。綜合來看,牧原股份的高盈利的特徵也是有跡可循的。
最後,牧原股份高居不下的在建工程關聯交易也成為熱議的焦點。
但有市場人士在解讀時表示,在建工程高企的原因是公司產能快速擴張,而當初設立關聯方牧原建築是為了應對“營改增”而做的税務籌劃,而且將擴建業務交給牧原建築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能統一管理和運營,提高擴張的速度和效率。
你怎麼看待遭到質疑的牧原股份呢?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