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作為社會積極創富的氛圍中成長的一代,95後、00後的年輕人很早就形成了理財意識。一些剛工作不久的年輕人,雖然還沒有積累可觀的資產,但也積極向投資理財市場試水。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不少“理財課”“財商課”在線教學課程應運而生。
然而據媒體報道,不少主打低價的在線理財課隱藏着不為人知的貓膩,讓年輕人頻頻踩坑。有的理財課售價低到1元,看似“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實際上並不傳授有價值的理財知識,“與其説在講課不如説在推銷”。而投資者一旦受到誘惑,掏錢購買那些高價在線理財課程,又會遇到維權難、退款難的問題。
成功的投資理財,確實離不開豐富的知識積累。不過,與很多領域不同,投資理財並不能保證知識積累與回報成正比。一次成功的投資取決於很多複雜因素,如果市場不景氣,接受過專業訓練、具有豐富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尚且會鎩羽而歸,遑論資金和實力極為有限的個人投資者。
因此,參加理財課程的學習,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心理預期:我上課是為了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概念、彌補自己在理財知識上的盲點。任何理財課程的組織實施者,都不應該保證上了這門課就能讓投資者賺到錢。對於那些空許致富承諾的課程販賣者,消費者必須提高警惕意識。
其實,對於初入資本市場的年輕人來説,在掌握理財技能和方法之前,他們更需要獲得的是財商教育,即引導他們形成成熟理性的財富觀念。囿於傳統教育價值觀影響,不少年輕人在其成長過程中缺乏財富觀念的引導,有的父母對家庭財務狀況避而不談。那麼當年輕人真正有能力獨立掌握一筆資產時,也會遇到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正確管理和使用的問題。
學員報名參加理財課學習,其動機是為了增值盈利,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從理財課程的設計角度而言,不僅要教會人如何賺錢,也要教人如何面對虧損。資本市場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賺到錢,但至少每個投資者都會遭遇階段性的虧損。相比“躺着就能賺錢”空頭承諾,如何理解與應對賬面虧損狀態,才是理財課程應該提供的“必修課”。
現實中,哪怕是教學內容本身,一些在線理財課也是漏洞百出、粗製濫造。在網絡知識社區的理財問答、理財板塊,時常能看到人們對在線理財課不專業的吐槽。有些所謂講師自己連基本的概念都沒搞清楚,就大言不慚地向學員傳授“理財經驗”,其真實效果可想而知。
有的在線理財課非但不深耕教學設計,還一味“拉人頭”,呈現出一種網絡傳銷的色彩。隨着區塊鏈和元宇宙等概念的走紅,一些機構和個人也忍不住上前蹭流量,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術忽悠學員。如果學員沒有基本的判別能力,就可能落入傳銷式圈套,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要為此蒙受經濟損失。
不同於普通的“知識付費”,在線理財課不僅是一門知識課,還直接關係到參與者的“錢袋子”,必須設立嚴格的准入門檻。比如,平台在審核發佈相關課程時,要核實授課者的資質,防止濫竽充數;對課程收費也要建立監管制度,在學員提出維權訴求時,按照合約承諾及時進行補償或退費。同時,投資者也要明辨是非,選擇有公信力的平台和機構進行學習。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句話每個投資者都熟悉,甚至“耳朵都聽出了繭”,但不少人只有在嚐到虧損的滋味時才會恍然大悟,重新理解投資風險提醒的深刻含義。合格的投資理財課程不在於着急勸人入市,而要幫助投資者樹立健康理性的風險意識,在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裏“有所為有所不為”,最終實現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
文/王鐘的 編輯 孫曉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