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剛剛,股價飆升!最大上市對沖基金規模再創新高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財經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三季度,全球最大上市對沖基金集團英仕曼(Man Group)資金流入超50多億美元,創下10年來的最高水平,疊加業績增長助力,這家上市金融集團規模再創新高。

這家全球最大的上市對沖基金公司表示,其資產創新高達到1395億美元,後續勢頭良好。在資金流入超過分析師預測下,公司股價今日開盤跳漲7%以上,有望升至2014年以來高點。

對沖基金再獲資金青睞

規模近1400億美元

英仕曼管理着一系列分散化程度很高的基金,其規模常被視為投資者看待對沖基金胃口的晴雨表。英仕曼首席執行官盧克·埃利斯指出,第三季度管理資金進一步增加,非常強勁的淨流入及堅實投資業績的推動下,淨流入資金53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95億美元的新高度。

數據顯示,2020年底,受業績增長及資金流入驅動,英仕曼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236億美元,高於2019年的1177億美元。目前公司規模較去年底已經增長了約13%。

埃利斯表示,公司積極發展的勢頭將持續到第四季度,就係統性長期投資和多頭管理人戰略而言,一些大型機構委託的客户參與度很高。公司將繼續投資於人才和技術,這將支撐公司增長,為其客户提供卓越的風險調整後的投資業績,為股東創造價值。

以《養老金投資》統計的可自由支配資金計算,截至今年年中,英仕曼集團已經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最大的橋水基金,高達23%的規模增幅也位列前茅。

不過,三季度淨流入資金總額為53億美元,但公司管理資金只增長了42億美元。主要原因是產品受到了美元對英鎊和歐元走勢的影響,合計給公司帶來了15億美元的外匯相關損失。此外,公司長期產品卻相對錶現較弱,三季度長期投資產品的淨流入為2億美元,投資業績為1億美元。

從整體來看,全球對沖基金自去年開始迎來了復甦。HFR數據顯示,整個對沖基金行業在2020年的市場動盪中表現良好,回報率為11.8%,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佳的一年。今年,對沖基金的平均漲幅已接近10% ,創下20多年來最好的表現,全球對沖基金規模已創下歷史新高。

起步貿易的英國量化傳奇

商品領域趨勢跟蹤為其招牌

1783年起步於倫敦金融城、以白糖木桶貿易為生的英仕曼集團,在經過近240年的業務蜕變後,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對沖基金管理公司之一。集團旗下的AHL公司更是全球量化CTA策略的鼻祖之一。

英仕曼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783年,當年英仕曼集團的創始人詹姆斯.英仕曼在英國倫敦創立了以白糖存儲和經紀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直到1983年才開始涉足金融領域:在隨後近三十年時間,英仕曼通過兼併與收購發展成為了業務廣闊的金融集團。

1987年至1994年,英仕曼分三次完全收購以長週期趨勢跟蹤策略為主的量化對沖基金公司AHL,並通過多年的融合,使得AHL成為英仕曼量化策略的招牌;2010年,英仕曼收購GLG公司從而大大提高了其主動型投資管理能力;2012年,英仕曼收購FRM,這是一家成立以來為全球機構客户提供基金諮詢服務、投資組合解決方案的公司;2014年,英仕曼收購併整合了Numeric控股有限公司和Grove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拓全球股票市場投資業務。

目前AHL的管理資產規模近400億美元,擁有逾100名來自數學、計算機、物理學和金融學博士等高等學位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並與牛津大學在機器學習和金融數據分析領域有着獨有合作。

除了AHL量化投資以外,英仕曼集團旗下現在還有三大投資業務:分別是量化股票投資先鋒Numeric、主動型旗艦對沖基金管理GLG、私募市場先驅GPM和對沖基金管理人平台FRM。

國內發行私募產品

與A股相關性低 配置價值高

英仕曼也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2013年,英仕曼成為我國第一批6家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夥(QDLP)資格的外資管理人其中之一,2014年起,英仕曼開始將AHL的量化交易策略實盤應用到中國境內市場。2015年,其上海公司完成QDLP基金的募集。

2017年,英仕曼旗下全資子公司英仕曼(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英仕曼”)獲得了中國境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隨後,其在國內發行的私募產品宏量1號運用量化模型投資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及股票。

英仕曼在華的交易策略主要以趨勢跟蹤策略為主。該策略結合海外逾30年量化策略的經驗,進行了本土化的改良,應用於國內的活躍的期貨以及股票市場,覆蓋了商品和金融兩大板塊, 是涉獵全品種的投資組合。據瞭解,宏量1號的回撤較小,與A股相關性低,具有較好的資產配置價值。

2020年英仕曼AHL獲得合格境外機構投資人(QFII)資格,同時也在積極研發除了CTA策略之外的更多的量化策略,拓展業務線。

人工智能取得突破

量化先鋒能預測短期股價

今年6月,牛津大學英仕曼量化金融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程序,可以預測股價的走勢——在大約30秒的實盤交易中,成功率達到80% 。

該研究所的人工智能專家利用自然語言處理的原理,在限價下單池 (以預設價格買賣的記錄)中搜索流動性數據。對於尋求定時交易的快錢交易者來説,這個算法可能向前邁進了一步,它預測了價格在100筆交易內的波動方向,根據市場情況,這可以預測大約30秒到2分鐘交易時間內的股價方向。

首席科學家安東尼•萊德福德表示,該算法仍處於測試階段,但已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對沖基金通常會將大額股票訂單分解成多個較小的交易,非常適合該種算法交易。

不過,該預測對於計算能力有着較高要求,需要專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處理大量數據,並非每家公司都有能力部署這種策略,目前,英仕曼還沒有決定把該策略投入實戰。

編輯:艦長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