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值因馬斯克的一句話,瞬間蒸發了近5000億元。
近日,馬斯克稱對經濟形勢有“非常糟糕的感覺”,特斯拉計劃裁員10%。這一消息使特斯拉股價應聲大跌。上週五,特斯拉股價暴跌9.22%,截至收盤報703.55美元,總市值7288.85億美元。這相當於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超過7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00億元。
圖片來源:馬斯克推特
或許是受到股價波動影響,6月5日,馬斯克又在推特上表示,“(未來12個月)特斯拉員工總量將增長,領取固定薪酬的員工數量會相對平穩。”外媒評論,馬斯克此舉是對特斯拉週五市場表現進行“救火”,對外釋放樂觀情緒。
對於特斯拉裁員消息,中國新聞週刊向特斯拉中國方面求證,對方表示暫無相關回應。一位3月參加特斯拉上海臨港工廠面試的人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此前因疫情耽擱的入職事宜目前正在恢復,他剛剛收到了特斯拉發送的名為“入職即將恢復,特斯拉信息收集”的郵件。“我也看到了馬斯克的言論,但目前來看我的入職還算順利。”上述人士稱。
如今,快速崛起的特斯拉被視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域的“領頭羊”,也是不少傳統汽車企業電動化轉型的主要競爭對手。馬斯克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是否意味着汽車產業面臨着更大的壓力?
或不涉及電動汽車生產
馬斯克是汽車行業中的“工作狂”,他此前曾表示自己每週工作100小時,甚至曾吃住在工廠,以督促特斯拉車型的早日交付。事必躬親的馬斯克近日在郵件中直言,無法接受員工居家辦公。還表示特斯拉的每個人必須每週至少在辦公室工作滿40小時,如果不願意,那就默認選擇離職。
馬斯克稱,此次裁員不會影響到電動汽車的生產。“裁員不適用任何實際生產汽車、電池組或安裝太陽能產品的員工。”他還表示,儘管特斯拉正在裁員,但公司目前的在職人員總數相較往年仍有增加。
得州超級工廠——Model Y車身產線(圖片來源:特斯拉)
最近兩年,特斯拉快速擴張,根據其早前透露的數據,2021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招募了28533名員工,人數同比增長高達40.3%,新增崗位主要集中於歐洲和中國兩個地區。截至2021年底,特斯拉全球員工人數為99290人,其中39%是生產工人。如果此次裁員不涉及生產工人,則意味着大約6000名正式員工可能會受到裁員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一路飛奔的特斯拉此前也經歷過裁員。2018年年初,特斯拉股價一路下行,彼時的馬斯克甚至被投資人視為“大騙子”。在2018年和2019年,特斯拉分別裁員9%和7%。馬斯克在2018年裁員後還曾承諾,公司將永遠不會再做出類似舉動。
對於此次馬斯克對經濟“糟糕的感覺”的言論,美國總統拜登在記者會上反駁:“福特正在大舉投資美國電動車,並將在美國中西部地區提供6000多個新增就業崗位;Stellantis集團也在美國投資電動車行業,以生產汽車芯片,並創造了超過2萬個新增就業崗位。”拜登稱,“如果馬斯克認為經濟糟糕,那麼,祝他的月球之旅好運。”
警示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2022年一季度以及2021年度都交出了漂亮的財報數據。特斯拉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淨利潤超33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658%。而2021年全年,則實現歸母淨利潤76.4億美元。特斯拉在汽車行業內的賺錢能力,甚至遠超不少老牌造車企業。
“不差錢”的馬斯克表示特斯拉要“咬緊牙關”,不免讓行業內的其他參與者重新審視當下的環境。“經濟下滑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馬斯克和其他人都知道這點。但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作為一名企業家,馬斯克自然更傾向於採取行動,説出真相,即使這樣做並不受歡迎。”福特和通用汽車前高管、專注於交通行業的投資公司Qell的創始人巴里·恩格爾(Barry Engle)認為,馬斯克的擔憂仍然不容忽視。
事實上,汽車產業確實在近幾年面臨較大的發展壓力。自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都造成衝擊,全球多家汽車工廠因疫情影響而停工停產。僅2020年,包括寶馬、奔馳、大眾、日產等汽車產業頭部企業,就先後經歷了裁員。
此後,汽車產業又遭遇半導體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及物流費用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今年以來,俄烏衝突進一步衝擊供應鏈。產業數據公司Ward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5月美國新車銷量相當於年化1268萬輛,表現疲軟,遠低於疫情前的1700萬輛。
除特斯拉之外,美國網約車平台Uber和Lyft也於上月表示,將縮減招聘和開支。二手車線上交易平台Carvana表示,將裁員12%。“我們不像馬斯克那樣悲觀,但對招聘和開支也持謹慎態度。”汽車零部件巨頭彼歐集團旗下Clean Energy Systems的美洲首席執行官約翰·鄧恩(John Dunn)這樣表示。
當然,對於馬斯克的擔憂,行業內也有不同看法。福特日前公佈了在美國市場的月銷量數據,並表示庫存繼續以創紀錄的速度週轉。日產美國市場營銷負責人埃裏森·威瑟斯龐(Allyson Witherspoon)近日也表示:“目前消費者需求非常旺盛,製造商甚至沒有庫存。”
轉型挑戰
對於汽車產業中的大多數參與者來説,與其擔憂經濟會不會更糟糕,更應該關注的是,行業在向電動化轉型過程中迭代與洗牌帶來的衝擊。
近年來,包括大眾集團、寶馬、戴姆勒、Stellantis等歐洲車企相繼公佈了電動化轉型路線圖。對於傳統汽車企業來説,轉型過程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人員的迭代”。
早在2021年底,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就曾表示,大眾未來的工作崗位會再次減少,汽車產業的方向應該是電動化和數字化。在此之前,大眾集團曾針對德國工廠進行裁員,涉及4000多名員工,這一舉措還引發了部分員工不滿。迪斯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強調,希望旗下主要工廠加速電動化改造,如果轉型進度太慢,公司可能將削減多達3萬個工作崗位。
不只是大眾。“到2030年,雷諾品牌在歐洲銷售的車將100%是電動汽車。”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今年年初在媒體活動上如是説。雷諾的轉型同樣伴隨着人員的迭代。在去年年底,雷諾汽車就曾表示,為加速電動化轉型計劃裁員4,600人,並在2022年至2024年招聘2,500名不同職位的新員工。
而本田汽車此前同樣為了加速向純電動汽車轉型,推進員工換代計劃。也即本田汽車在55歲以上64歲以下員工範圍內,徵集2000多名提前退休人員,約佔本田日本國內正式員工的5%。這也是本田汽車近10年來首次徵集提前退休人員。
當不斷推動的“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進程,遇到不確定的全球經濟形勢以及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壓力,行業洗牌正不斷加劇,汽車企業的調整與變革也在加速進行。無論馬斯克對於經濟“糟糕”的説法是否屬於“危言聳聽”,不斷適應環境與行業的變化都是身處其中的企業的必修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