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曹雯璟 莫琳
2022年“兩會時間”結束。但受疫情、國際局勢等影響,A股各大指數依舊經歷較大幅度的回調,原因何在?後續A股的機會和風險又在何處?就此,記者採訪七大券商“大佬級”人物,他們分別是: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何海峯、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鍾正生、東方證券總裁助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邵宇、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兼宏觀固收首席分析師董德志、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林榮雄。
首先,先給大家分享一下他們的精彩觀點:
管濤:地緣政治風險大多都是短期衝擊,如果出現地緣政治衝擊緩解的信息,風險資產又會顯著修復。
何海峯:資本市場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整體向好的基本態勢不變,總體上會保持一個前低後高的走勢。
鍾正生:經過前期的大幅調整,當前A股的配置價值凸顯。隨着“穩增長”政策實效逐步顯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盈利的悲觀預期將逐漸扭轉,主要指數的運行中樞將大概率漸次上移,股票市場也將湧現出更多結構性機會。
邵宇:地緣風險迅速壓低風險偏好,導致了大幅度市場調整,但穩定向好的基本面和邊際上更為有利的流動性會對市場形成支撐。
劉鋒: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產業鏈體系以及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國家,自身產業鏈的強化加內需的深耕應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董德志:面對俄烏衝突的巨大不確定性演繹,國際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空前高漲,風險偏好的變化是本輪全球金融資產動盪的觸因。但是情緒的波動是不可持續的,這種地緣政治衝突是否能延伸到對全球經濟的持續影響,演化為市場所擔憂的長期滯脹局面依然具有不確定性。
林榮雄:我們認為A股總體風險不高;經濟長期穩定向好、企業更加註重技術創新和內生增長、居民資產配置對股票的偏好上升,這些因素是A股投資價值的基礎支持。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構成了A股市場穩定運行的政策基礎。
精彩問答如下:
風險偏好的變化是本輪全球金融資產動盪的觸因
A股市場風險整體可控
中國基金報:近期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的情況下,A股、港股不斷創新低,您怎麼看其中的金融風險?
管濤:地緣政治風險大多都是短期衝擊。由於避險情緒上升,黃金價格大漲;而油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更多是因為地緣政治的特殊性。近期,全球風險資產價格都出現了劇烈的調整,A股和港股自然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比如,對全球經濟滯漲的擔憂,高估值的股票劇烈回調。但是,如果出現地緣政治衝擊緩解的信息,風險資產又會顯著修復。3月9日,歐美股市就因俄烏衝突緩解出現了暴力反彈。
目前,由於地緣政治事件的高度不確定性,我們還難以準確評估對全球金融條件和宏觀經濟的影響。但是,主要央行都保持偏鴿派的謹慎,流動性並不緊,避免金融系統因地緣政治事件出現動盪。上一次金融系統風險出現是2020年2月底3月初,幾乎全部資產都在跌,全市場都在追逐流動性和美元。現在避險資產還在漲,表明金融系統並沒多大問題(除了俄羅斯以外)。國內股市雖然震盪加劇,但交投活躍,沒有出現大面積跌停、流動性枯竭。
何海峯: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通脹不斷升温、發達經濟體貨幣面臨政策轉向及俄烏地緣政治衝突突發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近期全球市場均出現大幅調整。
但從國內看,我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日趨完善。黨的十九大作出“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重大戰略部署,金融監管部門會同有關方面高效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確保金融市場保持穩健運行。央地監管協作進一步加強,有效形成風險處置合力。加上我國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經驗豐富,曾有效應對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政策儲備工具日益豐富,金融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市場雖有所波動,但總體可控。
從國外看,美歐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的金融監管體系更為完善,各項金融監管改革方案層出不窮,能夠有效應對全球市場突發狀況。例如,近期青山集團與外資集團的“妖鎳逼空大戰”就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連夜修改規則,彌補其監管漏洞。全球都把防範發生系統性風險當作重中之重,對整體性風險發生的防範手段及其發生之後的綜合治理辦法均有應對機制。
鍾正生:今年2月中旬以來,海外德、法、英、美等主要發達國家股票市場多數出現了10-20%的調整,而同期國內上證指數的跌幅約6.6%,體現出A股市場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不過,除卻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的影響外,A股市場調整也有三個深層次原因:一是,穩增長政策雖陸續推出,但實效顯現仍需時日,市場信心略顯不足;二是,新冠疫情後,以“茅指數”、“寧組合”為代表的消費、成長賽道交易過於擁擠,局部估值出現泡沫化現象;三是,以美聯儲、英央行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通脹壓力加大之下,加息箭在弦上,亦對全球風險偏好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
我們對後續A股市場的表現葆有信心。一是,經過去年以來的調整A股市場估值已具備較強吸引力。二是,經過人民幣匯率近兩年的升值,即便外圍主要經濟體加速“緊貨幣”,我國貨幣政策也仍具備“以我為主”、為穩增長保駕護航的空間。三是,諸多宏觀政策有力支撐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經濟結構快速向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綠色領域等方向轉型,這將支持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不斷湧現,吸引國內居民與全球投資者加大對A股市場的配置力度。
邵宇:地緣風險迅速壓低風險偏好,導致了大幅度市場調整,但穩定向好的基本面和邊際上更為有利的流動性會對市場形成支撐。
劉鋒:風險時時都有,但是今年一月份以來,不少個股已經下跌超40%。最近一週的劇烈波動,不少融資盤已經接近爆倉,我們要密切關注,要有預案應對這件事。
董德志:這輪風險資產的表現具有相對分化性,下跌品種主要集中在股票類資產,而大宗商品價格則持續暴漲。從這種分化性來看,可以顯著發現以俄烏衝突為代表的地緣政治問題是造成金融市場持續動盪的根本原因。面對俄烏衝突的巨大不確定性演繹,國際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空前高漲,風險偏好的變化是本輪全球金融資產動盪的觸因。
但是情緒的波動是不可持續的,這種地緣政治衝突是否能延伸到對全球經濟的持續影響,演化為市場所擔憂的長期滯脹局面依然具有不確定性。
世界各國在努力化解當前的地緣政治衝突,在竭力避免這種衝突格局的持續化,我們也相信通過世界各國政府的努力協作,會化解當前的矛盾,伴隨戰爭蔓延風險的消除,預計全球大宗商品的暴漲局面會得以化解,全球經濟滯脹憂慮會逐漸消散,股票市場會出現明顯修復。
林榮雄:由於國內經濟週期性下行、海外金融市場波動、海外貨幣政策的收緊預期以及地緣爭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A股近期預期較弱、信心不足,指數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往下調整,部分去年熱門行業回調幅度較大。總的來説,我們認為A股總體風險不高;經濟長期穩定向好、企業更加註重技術創新和內生增長、居民資產配置對股票的偏好上升,這些因素是A股投資價值的基礎支持。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構成了A股市場穩定運行的政策基礎。
市場風格會更加均衡
尋找盈利和估值更有性價比品種
中國基金報記者:就市場行情而言,政府工作報告對其有何指引作用?對於今年的市場運行情況,您如何預判?哪種風格可能會佔優?
管濤:穩定市場信心,改善市場預期。外部環境越不好,內部工作就越會努力,穩增長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任務。不能讓公眾形成經濟無法企穩的擔憂,就像年初劉國強副行長説的,“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我們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
市場在焦急等待經濟數據的驗證,穩增長的成果是否開始顯現。今年表現相對較好的是穩增長相關的板塊,尤其是在外部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不過,由於房地產銷售一直未見好轉,前2個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增速不斷下滑,降幅較1月有所走擴,穩增長的難度確實不小。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大概率會同時實施。考慮到國內通脹壓力不大,如果美聯儲大幅緊縮壓制大宗商品價格,後續貨幣寬鬆的潛在操作也確實可以支撐科技成長。
何海峯:政府工作報告不但是對去年工作的回顧總結,更是對今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也是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今年的報告再提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一個“穩”字貫穿報告始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期全球股市波動加劇,各種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A股也出現大幅回調。儘管困難不斷,但政府工作報告還是明確給出國內生產總值增5.5%左右的主要預期,這是在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同時報告指出要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因此,資本市場穩中向好、長期向好、整體向好的基本態勢不變,總體上會保持一個前低後高的走勢。
市場風格大概率較過往頻繁切換的頻率不同,相對趨於均衡。特別是報告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註重精準、可持續”,因此財政發力是關鍵因素,疊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核心驅動因素,我們建議重點關注新基建、地產、消費和大金融板塊,並對科技創新與一帶一路等相關領域保持密切跟蹤。
鍾正生:我認為政府工作報告對資本市場有三方面指引:一是,釋放出我國有信心、有能力實現5.5%左右增長目標的積極信號。這意味着後續將會出台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維穩,股票市場盈利中樞或將抬升;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強調了“更加精準、可持續”,意味着大水漫灌式的支出難以再現。因此,把控宏觀政策的發力方向對於尋求市場結構性機會尤為重要。三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相關制度的完善之下,資本市場將會迎來更多優質的上市公司,投資者也將擁有更豐富的選擇。
經過前期的大幅調整,當前A股的配置價值凸顯。隨着“穩增長”政策實效逐步顯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盈利的悲觀預期將逐漸扭轉,主要指數的運行中樞將大概率漸次上移,股票市場也將湧現出更多結構性機會。我們重點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專精特新的高技術製造業板塊,其相對合理的PEG水平將受益於減税降費的託底、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二是,高股息的紅利板塊,其PB仍處歷史極端低位,板塊的避險屬性可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三是,基於我們對本輪豬週期的判斷,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反彈可期,提前佈局養殖相關板塊有望獲得豐厚的投資回報。
邵宇:關注經濟穩定,結構優化將指引受益板塊。市場風格會更加均衡,尋找盈利和估值更有性價比的品種。
劉鋒:從短期來看,基建投資作為逆週期調節的重要工具,仍然是今年備受關注的經濟增長變量。尤其注意到去年四季度的1.2萬億的專項債額度結轉今年使用,加上中央“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基調,上半年財政發力加基建投資的組合拳是穩定經濟增長、改善市場預期的重軸戲。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傳統基建增長空間已經縮窄,而新基建領域的投資目前佔比仍然較小,對整體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還略顯不足。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通信業統計公報》顯示,作為新基建的主要投資領域的5G基建在2021年的總投資為1849億元,僅佔全口徑基建投資的1%。因此,我們認為基建投資對當下經濟來説仍然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託底作用,但長期來看將難以持續支撐經濟增長。
此外,出口作為去年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國外產能逐步恢復的大環境之下,中國出口降低拉動經濟下行的速度也將快於其他國家。
總的來看,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全產業鏈體系以及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國家,自身產業鏈的強化加內需的深耕應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董得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增長”的主題,有助於提升市場對穩定經濟增長的信心。我們對今年的股票市場的看法還是比較樂觀的,考慮政策利好到股市向好的傳遞過程,二季度開始A股市場還是有全盤小牛的機會。
投資建議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幾個方向重點佈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等等。
具體到主題方面,可以關注:(1)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專精特新”;(2)數字信息基礎設施、5G規模化應用、產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工業互聯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3)新能源汽車消費、綠色智能家電下鄉;(4)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綠色製造和服務體系等等。
目前來看低估值的板塊具有一定避險效果,中長期我們還是看好產業升級與產業進步主題下的成長板塊。
林榮雄:今年的市場行情,信心和預期是特別重要的影響因素;中央穩增長的決心和逆週期政策的誠意,有助於提升各類投資者的信心、穩定預期。對於市場本身來説,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和全球通脹等外部因素確實形成壓制,但我們認為A股市場運行的核心還是基於內部情況的研判。目前來看,A股對於國內環境的研判聚焦在對於分子端的盈利預期在什麼時候出現拐點。後續需要跟蹤這個穩增長政策落地的一個過程。當前整個市場是屬於一個戰略底部,大家對於未來經濟或者基本面的這個增長,要有信心。
市場的後續演繹大概率是結構性的。目前市場的四條主線分別是:穩增長、高景氣、疫後修復和全球通脹。在研判高景氣還是穩增長配置關係中,我們提出兩句話:第一句話叫做“穩增長不起,高景氣難興”,第二句話叫做“穩增長兑現,高景氣轉機”。一定程度上,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體現出“穩增長不起,高景氣難興”的一個局面。那麼,隨着兩會召開,往後走就會逐漸到穩增長兑現。同時,我們認為高景氣將有一個分化再孕育的過程,智能化有望成為2022年高景氣新共識,短期重點在於在低位當中尋找成長+短久期(Q1業績超預期與政策強支撐)。
編輯:喬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