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就業市場喜憂參半
本報駐首爾記者 楊 明
儘管受到新一輪疫情的影響,韓國就業市場依舊保持復甦勢頭,但行業分化局面有所加劇,尤其是“面對面服務行業”受創較為嚴重。專家認為,韓國就業市場若想盡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必須全力克服兩大痼疾:第一是自營行業飽和,第二是中小企業成長緩慢。為此,韓國政府安排31.3萬億韓元預算,目標是在明年增加211萬個就業崗位,重點惠及老人、殘疾人和青年等羣體。
隨着韓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局勢惡化,政府自7月中旬起對首都圈地區實施了最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餐飲、住宿、零售等“面對面服務行業”受到嚴重衝擊。不過,與此前的情況不同,這一次,韓國就業市場復甦勢頭保持堅挺,展現出韓國經濟的彈性與韌性。
據韓國統計廳9月15日發佈的《8月就業動向》報告書,韓國8月份就業總人數達到2760.3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1.8萬人。這是韓國自今年6月以來,連續3個月就業人口增加幅度保持在50萬人以上。扣除季節因素影響後,韓國當月就業人數環比增長4.8萬人,環比增長態勢自今年2月起延續至今。
分行業看,醫療衞生和社會福利類服務行業就業人數增長最多,達到24.3萬人;受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住房供應等政策刺激,建築行業就業人口增加12.3萬人;快遞服務需求急速增長,運輸和倉儲業就業人口增加10.7萬人;此外,教育服務業就業人數增長也比較明顯,達到5.1萬人。
同時,韓國8月份失業人口為74.4萬人,同比減少12萬人;失業率下降0.5個百分點,達到2.6%。這是韓國1999年有失業統計以來的同月最低值,也是2013年11月至今的單月失業率最低值。
韓國經濟副總理洪楠基日前在臉書上表示,“(韓國)就業人數已經達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就業市場高點(2020年2月)的99.6%”,“我們距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又近了一步”。
儘管韓國就業市場呈現温和增長,但部分缺乏抗風險能力行業的就業情況仍令人擔憂。
8月份,韓國有僱員的自營企業數較去年同期減少6.1萬家,這一數值自2018年12月以來已連續33個月同比下降。有僱員的自營企業數為130.1萬家,這是1990年之後31年來的同月最低值。相反,無僱員的自營企業數增長5.6萬家。受政府防疫措施影響,無人販賣機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
分行業看,零售行業就業人數降幅最大,達到11.3萬人;住宿、餐飲行業就業人數減少3.8萬人,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在8月休假旺季,就業人數降幅反而較7月擴大。總體來看,“面對面服務行業”的就業總人數減少15.1萬人。
另外,受汽車行業大罷工影響,8月韓國製造業的就業形勢也非常嚴峻,就業人數減少7.6萬人,這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韓國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韓國就業市場若想盡快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並保持穩健增長,必須全力克服兩大痼疾。
第一,自營行業飽和。據統計,韓國自營行業企業在全部企業中的佔比達到24.6%,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僅低於哥倫比亞、墨西哥、希臘等國,排名第六。這些自營企業過度集中於部分領域,其中“面對面服務行業”佔比達到43.2%。利潤率低、5年生存率低的現狀導致自營行業就業崗位產出能力有限,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重了這一情況。
第二,中小企業成長緩慢。據統計,相比於OECD其他主要國家,韓國大企業數量明顯偏少。以中小企業競爭力較強的德國為例,德國每1萬家企業中有44家大企業,而韓國只有9家。同時,韓國中小企業在薪資待遇方面對就業者明顯缺乏吸引力,在員工培訓等人力資本方面的投入也不足。韓國青年人中放棄就業的人數達到21.9萬人,較5年前增長近20%。
為此,韓國政府在制定2022年預算案時,專門為擴增就業崗位安排了31.3萬億韓元(約合1720億元人民幣)預算,其中專設了中小企業僱傭支援經費和青年就業崗位獎勵金。政府的目標是在明年增加211萬個就業崗位,重點惠及老人、殘疾人和青年等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