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消失”的十大公司
撰文 / 《財經天下》週刊作者 周享玥 趙雨潼 薛永瑋
編輯 / 董雨晴
2021年,“魔幻”與“神話”並存。
萬億規模航母觸礁、千億規模資產掌舵人失聯、百億規模企業破產清算,昔日大佬們一個比一個落寞。
但也有喜大普奔的,比如2021年前11個月,新能源車銷量280萬輛,同比增長190%;火爆的元宇宙概念,也吸引了各路人馬入場。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硬核科技集體“開單”,機構投資人人手硬科技項目。
一些曾經輝煌的,也在這一輪週期轉換的過程中,黯然退場了。
物流運輸、社區團購、直播帶貨、造車新勢力、傳統消費品牌、在線教育,有人在激烈的競爭中落敗,有人在去資本化的路途上被團滅,還有一些是被後浪拍在了沙灘上,面對多變的消費者口味,它們的掉隊可以説是無可奈何的。
在這個“喜劇”與“悲劇”交替上演的時刻,《財經天下》週刊盤點了十大公司。他們在2021年迎來了巨大震盪,破產清算、賣身被收購或者是大幅度縮減業務規模,最終都是黯然離場。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願這些公司的遭遇可以給各行業更多思考。
大戰之後,贏者為王,敗者為寇十薈團大裁員:卷着卷着,老大的寶座就沒了
社區團購行業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迎來了大發展,也迎來了燒錢搶人、低價傾銷的亂戰。2021年,行業也開始為曾經的瘋狂買單,今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對十薈團等多家社區團購企業處以罰款,理由是惡意競爭的不正當價格行為。
不到3個月時間,十薈團再次因為同樣的原因被頂格罰款150萬元。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社區團購平台,曾在2019年與深耕長沙的早期社區團購平台“你我您”合併,和興盛優選在社區團購發源地長沙正面交戰,並一舉成為社區團購老大哥。但誰也沒想到,疫情給行業發展按下加速鍵,互聯網巨頭敏鋭地捕捉到了時代風口,依仗着流量優勢開始加速入局。
食享會高管説到,巨頭們將社區團購的生意變成了流量入口,腰部玩家要麼進攻要麼敗退。到了下半年,十薈團接連傳出供應商上門“討債”、員工被“暴力裁員”、部分地區網格倉將關停的消息。今年8月21日,十薈團創始人、哈佛商學院高材生陳郢鄭重宣佈,十薈團的業務將與阿里MMC進行戰略整合。12月,據《財經天下》週刊此前報道,十薈團員工規模已由最初的上萬人縮減至不足1000人。
就在年末這個節點,興盛優選也被爆出辭退站長的消息。4個月前,同程生活則是直接宣佈破產。老牌獨角獸的時代落幕了,曾經被稱為“老三團”的同程生活、興盛優選、十薈團,已經逐漸讓位於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這“新三團”。
而依託着滴滴、拼多多和美團的“新三團”,攪動着高獲客成本的社區團購市場,頭部效應也愈加明顯。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1-5月,社區團購賽道僅有8起融資,多傾向於頭部平台。激烈競爭之下,沒有流量優勢的中腰部玩家,相繼倒下。
圖/視覺中國
昔日老大哥成小弟,天天快遞退出羣聊
作為曾經快遞行業老大哥的天天快遞,也在2021年徹底淪為二線“選手”。天天快遞只比申通和順豐的創立時間晚了一年,是江浙地區早期的民營快遞公司。2003年,天天快遞的年快件達到440萬件,遠超通達系。
然而,後來順豐、京東等砸錢擴大市場、一舉成為巨頭,天天快遞沒能抓住電商迅猛發展的機遇,被擠出了一線隊伍。快遞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還在不斷提高,一線快遞佔據了80%以上市場份額,二線快遞空間不斷被擠壓。
在這個講求規模效應的行業裏,天天快遞開始陷入惡性循環:對愈加激烈的價格戰束手無策,多次易主也未能走出困境。今年2月,天天快遞宣佈退網,通知加盟商將全面轉型,“未來聚焦最後一公里,提供同城速遞,鼓勵加盟商轉變為事業合夥人。”
破產重整,新能源的火熱與拜騰無關
曾經的明星新能源車企拜騰,也倒在了激烈的行業競爭之下。2016年,寶馬i8之父畢福康和前寶馬中國高管戴雷,自掏腰包創立了拜騰汽車。其背後核心管理團隊囊括了曾在寶馬、特斯拉、谷歌、蘋果等公司任職的多位專家。
過去4年裏,拜騰曾經歷 6 輪融資,共計84億元,領投方不乏有騰訊投資、一汽集團、寧德時代等。年初,“雪中送炭”的富士康讓曾經的明星車企拜騰汽車再次重回公眾視野。時任拜騰聯席CEO的丁清芬表示“拜騰在這一時刻得以重回賽道”,對新一輪造車競賽充滿決心與自信。
但之後,創始團隊高管陸續出走,堅持到最後一刻的丁清芬也在年底離職,拜騰的“重啓”計劃最後以失敗告終。疫情爆發後,拜騰汽車陷入資金鍊斷裂,2020年7月後更是走到了停產停工的地步。
7月12日,拜騰汽車關聯公司宣佈破產重整。12月,據媒體報道,拜騰汽車涉及的債務或達十幾億美元,員工工資已經從8月拖欠到了現在。至今,拜騰汽車首款車型M-Byte仍未量產。
與此同時,以蔚來、小鵬、理想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仍在穩步發展,傳統車企也加速入局。拜騰汽車,看來趕不上這陣風了。
柔宇科技賠本賺吆喝,燒着燒着就走入了至暗時刻
為了追求高端化、差異化,科技領域更是不惜賠本賺吆喝,加速內卷。年初,做摺疊屏的柔宇科技折戟科創板IPO,在招股書中列舉的競爭對手包括三星、京東方、華為、蘋果。柔宇科技創立的9年裏,一度被看作全球成長最快的獨角獸科技創新公司之一。
但不久後,柔宇科技就撤回了上市審核文件。年底,柔宇科技更是深陷大規模欠薪的泥澇之中。12月,多名柔宇員工告訴媒體,自己9月薪資僅部分發放,10月的薪資則全額暫停發放。另一邊,創始人劉自鴻也被限高,他在年末直言,公司迎來了“至暗時刻”。
事實上,這種現金流危機一直伴隨着柔宇科技。據媒體報道,2021年上半年,部分高職級員工的薪資就出現了拖欠,有員工回憶劉自鴻曾説預計將在月底或者次年一月發放薪資,“但仍有不確定性”。此前,柔宇拖欠員工報銷款的情況就時有發生。
究其原因,摺疊屏的需求並沒有那麼高,柔宇科技的產品缺乏應用場景。柔宇科技在招股書中坦言,報告期內,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產品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同時,公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將存在持續虧損。
圖/視覺中國
過度資本化之後,泡沫破碎的聲音在迴響北京文化終於還是ST了
對北京文化而言,2021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一邊是其主控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在春節檔大獲成功,票房與口碑雙豐收,最終以54.13億元的總票房,暫列中國影視票房榜第二位;另一邊是如影隨形的財務疑雲和層出不窮的負面傳聞,昔日“爆款製造機”淪為“燙手山芋”,一片狼藉。
儘管如今的北京文化市值正在逐步縮水,截至發稿僅有34.15億元,但在2017年《戰狼2》火爆上映之際,其股價也隨之一路飆升,7個交易日內股價飆漲逾50%,市值增長超50億元。
那幾年是北京文化最輝煌的時候,不只是《戰狼2》,橫掃2018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逆襲黑馬《無名之輩》以及叫好又叫座的《流浪地球》背後,都有北京文化的身影,“爆款製造機”因此得名。
但數據亮眼的作品終究是少數,某種程度上來説,虧損才是影視行業的常態。更何況,對賭等資本遊戲的轉盤早已為北京文化後續的走向埋下了伏筆。
2021年1月4日,北京文化發佈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事實上,早在2020年4月,曾擔任北京文化副董事長的婁曉曦就實名舉報北京文化系統性財務造假。不僅如此,年初轟轟烈烈的鄭爽“代孕棄養”醜聞還牽出了《倩女幽魂》“1.6億元片酬”和“陰陽合同”後續,這也讓作為投資出品方的北京文化陷入了更為尷尬的境地。
七個月後,證監會官網披露,北京文化子公司在2018年虛假轉讓《倩女幽魂》和《大宋宮詞》兩部電視劇的項目投資份額收益權,虛增收入4.6億元,虛增淨利潤1.91億元。在此期間,北京文化資金缺口問題仍在加劇,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處理,被ST後至今仍未摘帽。
輝煌不再,一地雞毛。北京文化最近一次出現在新聞裏是因為收到了法院傳票,訴訟原告為鄭爽,案由為某部電視劇的片酬糾紛,而該劇或為《倩女幽魂》。
失去兩大頭部主播後,宸帆電商無奈清倉特賣
擁有超2800萬粉絲的淘寶店鋪、粉絲總數近3500萬的各平台直播賬號、粉絲超1500萬的微博賬號……在雪梨和林珊珊因偷逃税款被通報和處罰後,曾經繁花着錦的這一切都成為了泡影。
作為初代網紅,雪梨還在上大學時就和室友一起開了一家淘寶店鋪,那還是十年前,電商行業遠不如現在這樣發達。以穿搭內容分享為起點,她積累下了第一批粉絲,並借微博的興起收穫了更大的流量。店鋪躍升為淘寶頭部女裝品牌後,雪梨開始嘗試打造自有網紅生態和供應鏈,宸帆也就這樣誕生了。2019年,雪梨正式切入直播賽道,在直播賬號被封之前,她一直穩居淘寶直播第三名,僅次於薇婭和李佳琦。
圖/視覺中國
但在今年“雙12”到來之前,浙江省杭州市税務部門通報,雪梨與林珊珊因偷逃税款,被依法追繳税款、加收滯納金並處罰款分別計6555.31萬元和2767.25萬元。一石激起千層浪,曾經炙手可熱的直播帶貨在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後,也由此迎來了轉折點--資本趨於冷靜,行業走向規範。
宸帆的命運與雪梨息息相關,外界擔心的是這家公司是否會因雪梨風波而面臨解散。對此,宸帆方面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公司並沒有解散,只是直播電商業務停了,而其他業務還在正常運行。宸帆內部員工也提到,尚未收到裁員、解散的消息,“目前大家都還保持着正常的工作節奏”。
儘管如此,在失去了兩大主播和線上渠道後,宸帆也不得不開始嘗試尋找新的出路,清倉特賣是當下最簡單也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在詢問內購小程序名稱和清倉羣的進羣方式。與此同時,也有用户曬出訂單截圖吐槽:“和圖片不符還不能退,到手好失望。”
體面告別了2萬名教師,好未來難言未來
2021年大概是校外教培行業的分水嶺,過去是業績向好、高速發展、資本爭奪,而未來則是方向轉換、業務調整、迴歸理性。
一紙“雙減”文件帶來了太多改變,政策落地5個月以來,教培機構紛紛宣佈停止學科類校外培訓服務,網課下線、校區退租、門店關閉、員工失業。作為這條賽道上的頭部選手,好未來應該對此深有體會。2021年12月22日上午10點,好未來舉辦了一場線上內部會議,有2萬名員工參加,好未來創始人、CEO張邦鑫也在,他説:“感謝每一位認真堅持到秋季課結束的夥伴。”
堅持實屬不易。畢竟,即使是在教培行業深耕多年的巨頭,也很難在一時之間調轉航向並有所收穫。而好未來的股價已從年初的每股90.96美元一路下挫,截至發稿為每股4.08美元,暴跌超95%。
此前,曾有長期關注教培行業的人士在接受《財經天下》週刊採訪時提到,素質教育或將成為不少教培機構的新選擇。的確,張邦鑫在內部信中重點提及了素質教育、To B與海外業務方向的佈局--2-18歲的人羣依然是好未來主要服務的用户,不同的是,業務重心將從原來“學習改變命運”的學科培訓轉變為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的素質培養。另一方面,好未來還將加大對教育科技的研發投入,並“以極大耐心推進海外業務”。
資本對於教培行業的追逐也畫上了休止符。來自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教育行業累計融資金額達1164億元,其中在線教育融資金額為1034億元,佔比高達89%。擴張伴隨着爭議,燒錢換規模的另一面是虛假宣傳和教育焦慮,而教育本應該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行業。現在,一切都要回到教育本身,或許正如張邦鑫在內部信中寫的那樣:“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圖/視覺中國
不前進就是後退,他們是被時代拋棄快時尚敗走,自救不成的拉夏貝爾只能破產清算
原央視主持人、著名互聯網投資人張泉靈曾説過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時代拋棄你時,連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説”。
這句話,換個説法同樣成立--消費者拋棄你時,一個多餘的眼神都不會再給你,除非是為了“清倉撿漏”。
2021年11月24日,因一則“拉夏貝爾被多位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的消息的持續發酵,平時觀看人數寥寥的拉夏貝爾淘寶直播間突然罕見性地湧入了超20萬人,將原本略顯平淡的直播間炒了個火熱。
這些因各類社交網絡上流傳的“破產”“撿漏”“倒閉”等關鍵詞聞風趕來的消費者,對於這個自己曾經“愛過”的品牌的悲涼現狀多少是有些惋惜的。
這個在十幾年前就喊出要做“中國版ZARA”的服裝品牌,曾經一度輝煌,憑藉着獨特的風格,征服了無數年輕女孩。2014年,拉夏貝爾赴港上市,被稱為“中國女裝第一股”,三年後又登陸A股市場,成為首個“A+H”股服裝品牌。巔峯時期,其門店數一度飆升至9448家,成為中國服裝界當之無愧的“店王”,市值達到120億元,營收更是突破了百億大關。
圖/視覺中國
然而,被譽為“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女裝品牌”拉夏貝爾,墜落速度同樣極快,瘋狂擴張的後遺症很快開始凸顯。2018年至今,僅三年多時間,拉夏貝爾關店9000多家,虧損超40億元。更重要的是,一味擴張後的“創新缺位”,也讓質量與設計跟不上用户需求的拉夏貝爾逐漸被消費者拋棄,成為了“又貴又不好看”的存在。
重重危機下,拉夏貝爾也曾一度試圖自救,在2020年底將“學習對象”從ZARA換成南極人,做起“賣吊牌”的生意,然而效果甚微。此後,持續收到的退市風險警示、糾纏不斷的訴訟案件、被凍結的銀行賬户和子公司股權……拉夏貝爾的2021年着實不算好過。
2021年11月22日晚間,拉夏貝爾更是發佈公告稱,公司已被多位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儘管拉夏貝爾聲稱“本次債權人申請公司破產清算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號稱“中國版ZARA”的輝煌時代已經越走越遠。
事實上,拉夏貝爾的破產,不過是快時尚倒退潮下的一個縮影。近兩年,Forever 21、New Look、Esprit等國外快時尚品牌相繼敗走中國,ZARA、HM也各有各的煩惱。曾經風光無限的快時尚品牌,也不得不和曾經在快時尚風潮下敗退的服裝品牌一樣,面臨着消費者需求和消費習慣的又一輪變遷。
共享衣櫥衣二三關停,從一開始就錯付了
2021年8月15日,共享衣櫥賽道頭部企業衣二三正式關閉服務,結束運營,標誌着共享衣櫥賽道活得最久的一個玩家也最終倒下,共享衣櫥模式在當下的中國市場團滅。
而在2015年,“共享衣櫥”在共享經濟的創業大潮下應運而生時,整個市場還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女神派、衣庫、多啦衣夢、魔法衣櫥、衣二三等多個項目紛紛湧出,並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在共享衣櫥玩家們的設想裏,現代女性高頻的換裝需求和優質的新衣往往過於昂貴之間的矛盾,造就了其對於“低成本換裝”存在着足夠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靠着“每月499元即可穿遍全球時尚”的噱頭,衣二三們的確一度風光無限。僅2015年2月到2018年9月的三年多時間裏,衣二三就獲得了IDG 資本、金沙江創投、阿里巴巴、清流資本、紅杉資本中國等在內的6輪融資,累計融資數億美元。而在消費端,到2018年下半年,“衣二三”已經坐擁超過1500萬註冊用户,用户平均每日打開APP約2-3次,平均每次停留5分鐘,每週下單一次。
但用户規模的激增卻帶來了衣二三服務質量的下降,其一度被用户投訴虛假宣傳、自動扣款、物流信息不對、平台衣服少且不對季、衣物污漬等問題。
更重要的是,由於衣服本身具有的私人屬性,以及更多平價且高品質的服裝品牌的崛起,在如今的中國市場上,用户對於“能夠以低價共享一些輕奢品牌服裝”的剛性需求實際上並沒有預想中那樣大。而疫情導致的用户對於共享衣服消毒清潔問題的擔憂,則進一步擠壓了共享衣櫥本就不算太大的用户需求空間。
於是,人們可以看到的是,魔法衣櫥、有衣、女神派等多個共享租衣企業已經在過去幾年間相陸續停止運營,就連衣二三這個共享衣櫥賽道活得最久的玩家,也在今年8月迎來了終局。
被後浪拍在沙灘上,輕食玩家“新元素”破產清算
12月14日,一份流傳於網絡的破產清算通知稱,由於網紅輕食餐廳新元素目前已處在嚴重經營虧損和陷入資金鍊斷裂狀態,其將陸續關閉新元素公司所屬門店,並按照相關國家法律規定,進入破產清算流程。
作為一家成立於2002年的老牌美式輕食餐飲品牌,新元素曾因其輕食概念與獨特風格成為時髦的代名詞,每年都能獲得由雜誌讀者評出的諸多頂級美食和服務獎項,並一度在上海被評為“最佳美式餐廳 ”。2017年,其還作為唯一的西餐廳餐飲品牌,入圍了當年的“大眾點評必吃榜”。而在巔峯時期,新元素在全國擁有超50家連鎖門店,每月顧客超4萬名,年營業額超2億元,絕對算得上輕食領域的佼佼者。
不過,隨着2015年到2018年間,輕食市場創業風潮的到來,期間至少有10億元的資本湧入輕食市場,眾多輕食玩家們紛紛開啓“燒錢模式”,迅速擴張。新元素頗為“小資”的菜品定價卻開始變得“尷尬”,售價動輒七八十元一份的沙拉,也不再像當初一樣具有吸引力。
圖/視覺中國
疫情的發生則加速了這家老牌輕食企業的衰退。2021年,新元素創始人Scott Minoie曾在播客節目China Paradigm中坦言,疫情的打擊之下,新元素餐廳直到2021年1月底才恢復到2019年時的狀況,而自己則依舊在苦惱於如何把曾經的客人吸引回到新元素。
但顯然他的這份苦惱並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向着更壞的方向去了。11月初,有消息傳出新元素正尋求出售的可能,一個月後,新元素再被傳破產清算,而新元素在全國的部分門店正在陸續關閉。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