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億級規模超級爆款基金誕生,居民投資情緒高漲
截止發稿,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認購規模已經超過1400億。
今日,A股滬深兩市低開高走。截止收盤,滬指漲0.83%,報收3596.09點;深成指漲1.58%,報收15269.27點;創業板指漲1.92%,報收3149.2點,市場成交額較昨日減少386億元,合計成交9977億元。
盤面上,多數板塊飄紅,電子領漲,化工、計算機、銀行等漲幅居前;僅休閒服務、食品飲料、鋼鐵等板塊收跌。題材概念方面,可降解塑料、氟化工、國家大基金持股等概念領漲;僅芬太尼、特鋼、廣東自貿區等少數概念指數飄綠。
“今天市場整體表現比較強勁,維持了前期成交量比較大的趨勢。板塊方面,主要是TMT、銀行、地產等表現比較強勁。TNT裏面主要是半導體表現比較好,最近因為國外疫情導致半導體供需比較緊張,有漲價的預期存在。銀行板塊已經走強了一段時間,但是裏面也有分化,表現相對比較強的是以招行、寧波、興業、平安為主的零售銀行,四大行的表現還是相對比較弱。地產板塊已經弱了很久了,階段性有所反彈也比較正常。”匯信資本投資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偉1月18日向時代財經表示。
“今天表現相對弱的是白酒板塊,從早盤開始就一直在往下殺,臨到收盤也沒有怎麼反彈。另外,免税板塊受到疫情的影響,最近也開始走弱。新能源電動車也相對偏弱,這些前期表現比較強的板塊出現階段性休整,都是比較正常的。這些板塊調下來之後,還是會有機會的。”李朝偉表示。
超級爆款基金誕生
財信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胡文豔認為,今日大盤上漲原因有三:一是2020年四季度國內經濟數據大超預期,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如四季度國內GDP增速高達6.5%,比三季度高1.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顯示當前經濟增長已恢復至常態水平;二是權益基金髮行火爆,為市場帶來較多增量資金,如2021年以來國內權益基金募集規模已超過2000億元;三是美國拜登政府推出1.9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方案,增強了投資者對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預期。
“爆款基金的出現,説明居民的投資情緒還是比較高昂的。”李朝偉表示。
今天,老將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有望成為創紀錄的超級爆款基金。據報道,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首募規模已經超過1400億元,成為2021年首隻受到千億資金搶購的新基金,遠超150億元募集上限,業內預計配售將低於10%。另外,廣發、華泰柏瑞、博時基金旗下也有新基金或將“一日售罄”,三隻產品認購總規模也可能超過300億元。
2020年我國戰勝了新冠疫情,經濟實現了正增長,同比增長2.3%,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裏面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經濟面的回升也為股市走出慢牛長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佈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中國GDP首超百萬億規模,達到101.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GDP同比增速呈現逐漸回升態勢,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長6.5%,高於上年同期,超出市場預期。
同時,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節點。根據國際的經驗,當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以後,消費升級和消費大爆發將會成為主要特徵,這會給消費行業帶來比較大的機會,消費白馬股依然是值得拿來養老的品種。
港股牛不牛
港股方面,今日,南向資金淨買入超200億港元,創港股通開通以來新高。
開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強勢。放眼全球股市,大多發達市場與新興市場股指均在開年前兩週經歷了先漲後跌,即使對經過連續兩週上漲的少數國家股指來説,第二週的漲幅也明顯低於第一週。但是,恆生指數卻在開年首週上漲2.38%之後,在第二週繼續上漲2.5%,顯現出穩定的強勢運行態勢,為2021年開了一個好頭。
平安證券認為,2021港股牛市當前正在進入價值股補漲的第一階段,有三類資產有望在這一輪港股牛市中領跑市場:一是全球範圍的製造業龍頭,有望在全球經濟從疫情中恢復帶來的盈利與估值的雙重提升;二是新興科技成長領域的“弄潮兒”,無論是互聯網,還是新能源,都是未來成長空間極大的領域,勢必將產生全球領先的領軍企業,且未來中概股的迴歸也將給相關標的帶來提振;三是傳統領域賽道的“領跑”者,這裏的“領跑”不僅僅是指規模與份額,更重要的是在傳統領域中進行引領行業的革新,伴隨着運營模式的升級,傳統領域的領跑者有望迎來價值的重估。
“從實際情況看,港股裏面的優質資產也並不便宜,包括美團、騰訊、農夫山泉、藥明生物這些核心資產的估值也並不低,其實跟A股裏面的核心資產的漲跌基本上也同步的,港股並沒有很明顯的價值窪地。不過,在傳統金融板塊裏面,可能顯得折價會更多一點,但是未來有多大的空間,也不好説,金融板塊的機會可能不是特別大。”李朝偉表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