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億海運巨頭突然發力大漲!A股三大指數集體飄紅,後市可關注這些板塊
2月,A股三大指數紅盤收官!
烏克蘭局勢持續發酵。海運股大漲超5%,港口股上漲超1%。2600億巨頭中遠海控漲近8%,港股亦漲逾6%。國防軍工股異動拉昇,航天軍工盤中漲近1%。數字貨幣指數上漲超過3%,四方精創、新晨科技盤中“20釐米”漲停。工信部表示,支持北京、上海建設數據交易所。
港股恆指收盤下跌0.24%,地產股大幅走低,融創中國跌逾16%,正榮地產跌近6%。其中,融創中國近1個月股價已接近腰斬。
中遠海控AH股價雙漲
烏克蘭局勢持續發酵,A股海運股大漲超5%,港口股上漲超1%。
其中,寧波海運漲停。中遠海控、安通控股大漲,中遠海發、中遠海特、渤海輪渡等跟漲。
錦州港漲停。寧波港、日照港、招商港口、天津港、連雲港、廈門港務等跟漲。
中遠海控漲近8%,股價報收17.52元/股,上漲7.82%,總市值達2645億元。港股中遠海控亦漲逾6%。
消息面上,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27日,烏克蘭邊防局表示,將從28日起暫時關閉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的邊境口岸。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俄烏局勢升級或將導致船期混亂,相應運力供給減少;主要班輪公司或將減少進入黑海海域的班輪航次,平均運距或將提升;若俄烏局勢持續升級,俄羅斯或將網絡攻擊IT系統等基礎設施,或對全球集裝箱供應鏈造成較大打擊。
同時,歐洲各國居民物資儲備需求或大幅增加,或將增加來自運距較遠國家的進口量,帶動整體噸海里的需求提升。預計後續集運供需矛盾或更加凸顯,運價或產生非線性突變。
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俄烏局勢的不明朗,地緣因素提升了航運風險,間接造成了航運成本提升,運價水平有上漲預期。然而,中遠海控本身具有一定的強週期因素,股價受地緣局勢、經濟週期等因素影響,短期BDI(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持續走強成為股價上漲催化劑,但後續走勢仍與經濟週期性等因素有關。
數字貨幣漲逾3%
數字貨幣概念大漲,數字貨幣指數上漲超過3%,四方精創、新晨科技盤中“20釐米”漲停,海聯金匯一字漲停,天陽科技、亞聯發展、南天信息等大漲。
消息面上,美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共同聲明,宣佈禁止俄羅斯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月28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促進工業和信息化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加強數字化轉型中的數據安全保障,這非常重要。我們將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支持北京、上海建設數據交易所。加強行業數據安全監管,制定重要數據目錄並加強保護。
“數字貨幣概念大漲,源自於歐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市場預期未來CIPS的市場份額會提升,促進概念股上漲,但目前仍然受到地緣局勢因素影響,仍存較大的不確定性,概念炒作仍然是市場短期現象。”郭施亮説。
軍工股異動
國防軍工股異動拉昇,航天軍工盤中漲近1%。
捷強裝備大漲近8%,愛樂達、盟升電子、三角防務、中航重機、航發控制等漲幅靠前。
首創證券認為,地區事件作為短期催化,對市場情緒有一定影響;長期來看,軍工板塊行情仍將由基本面驅動,加速新型裝備發展、保障戰鬥力快速生成,“十四五”期間板塊成長性明確。
融創中國暴跌16%
港股恆指收盤下跌0.24%,地產股大幅走低,融創中國跌逾16%,正榮地產跌近6%。
其中,融創中國近1個月股價已接近腰斬,從1月24日的最高價11.86港元,一路下跌至當前的6.4港元。
“融創中國股價大跌,與市場不利傳聞有關,地產股深受政策環境因素影響。”郭施亮認為,對高槓杆地產股來説,降槓桿會是一種發展趨勢,對踩線三道紅線的地產股,仍需要謹慎看待。
市場仍處有利窗口期
2月28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其中滬指上漲0.32%,收報3462.31點;深證成指上漲0.32%,收報13455.73點;創業板指上漲0.89%,收報2881.31點。
市場成交額達到9491億元,行業板塊漲跌互現,數字貨幣、光伏設備、航運港口板塊強勢領漲,裝修裝飾、教育、工業母機板塊跌幅居前。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關於俄烏衝突,其一影響風險偏好,當前避險情緒佔據主導地位;其二,通過影響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供給,進而抬升全球通脹預期。從中期視角來看,國內經濟的復甦仍是核心。考慮到房地產領域邊際放鬆(首付比例、限購限貸放寬),寬信用預期再次升温,信用週期→盈利週期的驅動將提振穩增長行情修復。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俄烏衝突和北約制裁後續變數不少,但市場仍處於有利窗口期,隨着兩會的臨近,基建鏈穩增長行情已經開始逐步兑現,後續隨着美聯儲3月加息預期的降温、國內長端國債收益率的回落,成長板塊環境改善,看好景氣度較高的功率半導體、光伏,預期邊際改善的CXO等。同時,關注受益於俄烏衝突的鋁、原油鏈,受益於煤價下行的火電,獲得政策支持的數字經濟等。
記者 王媛媛
編輯 陳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