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由於我國在核心技術領域起步較晚,導致眾多科技企業的發展需要長時間依賴於海外供應鏈的核心技術,因此在技術匱乏的情況下,難免也會遇到被供應商卡脖子的情況,而去年中興事件到如今的華為事件的發生不就剛好説明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作為我國通信巨頭的中興,在去年4月份的時候,中興通同樣受到了美國的打壓。不過與華為不同的是,中興在面對不公平待遇之際並沒有選擇與美國死磕到底,最終選擇了妥協,畢竟中興的產品需要美國的芯片進行支撐,所以在面對技術侷限性的情況下,中興創始人只能親自前往美國。
不過即便是中興顯得誠意十足,但是要知道,沒有錢同樣也不能解決問題。於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中興只能選擇繳納10億美元的罰款,摺合人民幣70億,以及4億美元(28億人民幣)的保證金才將事情解決。看似中興為美國的打壓付出了98人民幣的代價,但是在事情發生之後,中興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下滑了26.99%,虧損達到78.24億。而這也是受美國打壓所引發出來的一系列連帶反應。
如今距離中興被美國打壓一事已經過了一年的時間,而原本以為繳納了70億罰款即可了事的中興,如今再次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在近期,美國再次發佈實體清單,並禁止美國政府資金採購中興和華為的產品,而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中興的通信設備將徹底與美國市場説再見。
值得注意的是,從表面上看美國此次的禁令的範圍在於美國政策,但是在有礙於強制性的政策面前,同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興的業務佈局造成影響。也因為美國再次發佈的實體清單,讓中興再次蒙受損失,實體清單下達的當天,中興市值直接下降7.74%,憑空蒸發了90億元。
因此毫不誇張的可以説,中興目前的處境可謂是不容樂觀,不僅僅只是在手機業務方面出現了難題,甚至是引以為傲的通信業務也開始與同行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大。但是需要知道的是,中興如今雖然深陷困境,但不容小覷的還是其日結月累所積攢的專業技術。既然在技術力量雄厚的情況下,中興的發展為何屢遭重創?
其實,在個人看來,中興的業務之所以會因為美國的政策而受到重創的原因,無非就是在自研核心領域的掌握程度比較低,倘若中興保持與華為一樣的企業精神,在核心技術領域擁有着絕對的話語權,那麼也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