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電環保的25年:三大主業、一個平台、一羣人、一件事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1995年,中電環保開始站在環保產業的賽道上;25年的時間,它一路高速成長,是逐夢者也是堅守者。

中電環保始終篤定對商業價值和長期主義的堅守,不斷挑戰自我,亦在創造“青山綠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成為擔當社會責任的眾行者。

這是一羣人做好環保這一件事,25年的成長故事。

中電環保

01 故事從火力電廠的工業水處理開始

1978年,當改革的春風吹來,我國的電力行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往後四十餘年的時間裏,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點亮萬家燈火,推動社會運轉。尤其是火力電廠,一直以來被委以輸電重任,成為現代社會電力發展的主力軍。

直到2019年(1-9月累計),火力發電量佔比仍超過72%(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但是,燈火通明,萬物繁榮的背後有着不容被忽視的問題:環境污染。

在火力發電將煤等化石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中,其排放物包括燃料燃燒過程排出的塵粒、灰渣、煙氣,電廠各類設備運行中排出的廢水、廢液等,造成環境質量的劣化。

於是,二十一世紀伊始,在火力電廠建設迎來黃金時期的同時,國家開始頻頻針對環境保護出台相關的政策方案,並增加了對煤炭發電產生污染問題的政策約束。

踩在時代需求的鼓點上,中電環保淘到了“第一桶金”。

2001年,中電環保承接了首個電廠凝結水精處理,“此後,我們把主要的客户集中在火力電廠與核電廠,為其提供全方位的水處理服務,10年時間,在國內電力水處理行業,我們的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一。”中電環保總裁朱來松表示,“這也是我們日後成功實現上市的重要因素。”

工業水處理是中電環保發展前期十餘年的深耕領域。主要從事廢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零排放、海水淡化、脱鹽水、凝結水精處理等項目,為客户提供專業的系統解決方案,包括研發設計、設備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及項目投資等服務。

工業水處理

中電環保應着時代的發展起勢,又向自我發展的大潮中走去。

02 三大跨越與三個靶向

2011年,中電環保成為南京市首家創業板掛牌上市的公司。

“上市後,我們經歷了三次跨越——由工業水處理向市政水處理跨越、由水處理向固廢處理的跨越、由水固處理向大氣治理的跨越。”朱來松介紹道,“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形成了三大主業——水處理、固廢處理、煙氣治理,是生態環境治理的綜合服務商。”

如今,中電環保仍然堅持聚焦產業轉型和突破,發揮“廢水處理零排放、分佈式智慧水體淨化、污泥幹化耦合處理”特色業務帶動作用,在水務、固廢、煙氣治理細分行業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

“產業的轉型升級説起來容易,但背後需要企業不斷地付出與投入。”朱來鬆解釋,最重要的是先要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要解決技術來源問題。中電環保始終重視“水務、固廢、煙氣治理”新技術及新工藝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堅持持續性研發投入和技術開發,滿足快速發展的市場拓展需求。其中,最直接的數據證明便是2019年,中電環保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近20%;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在手專利300餘項。

同時,公司加大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通過研發協同和成果轉化,賦能公司業務創新發展。

其次,要解決市場客户問題。“好的技術和產品不賣出去,就形成不了生產力。”

朱來松舉了當年開拓“污泥幹化耦合處理”市場的例子。“其實早在2012年,我們就開始對這塊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和分析,發現每個城市在處理完污水後,都面臨其產生的‘污泥’如何解決的難題,在提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之下,‘填埋’模式不可能長久。”

污泥幹化耦合處理

“於是,我們做了很多潛在客户的分析和需求瞭解。因此,當我們研發出處理技術之後,前期儲存的大量客户資源,便得到了高效釋放,達成合作。”

現如今,深耕環保行業二十餘年的中電環保,憑藉着領先的環保技術和和成熟的項目管理經驗,積累了豐富的客户資源。

最後, 要解決經營管理問題。有了技術和市場,如果沒有良好的經營管理模式,也難以把它擴大化。“我們通過一個項目,形成一個公司,帶動一個產業。

上市之後的中電環保難免會遇到體量龐大,難以多方位全面管理的問題,於是通過子公司,將部分主營業務進行更加細化地管理,各個擊破。

中電環保部分子公司及主要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深層次地解決“成果轉化”,中電環保豐富了經營模式,打造了“環保產業創新平台”,形成了“產業+平台”雙翼模式,業務形式不斷創新,從原來以工程總承包EPC為主,拓展了環保設施運維、產業創新平台運作等。

在中電環保最新發布的半年報中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39,716.5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63%,其中,公司經營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便包括產業創新平台貢獻收益。

“產業+平台”,充滿了無限想象力。

03 1+1>2

市場江湖,早已不適合一個人單打獨鬥了。

民營節能環保企業作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最早的拓荒者,2015年以來,國家對環保重視力度空前,環保政策頻繁出台,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結合PPP模式大力推行,巨大的環保需求得到釋放,帶動大批環保企業快速成長。

然而,環保行業仍處於“小而散”的格局,2019年全國環保企業超過3萬家,其中多數都屬於中小微企業,行業集中度低。

“需要找一個平台,釋放更多的產研技術,同時,把更多的企業吸引過來,大家集中抱團後發揮更大的價值。”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中電環保首先主動依託上市公司的市場、團隊、技術、品牌、資本等綜合優勢,分別聯合南京大學及其人才團隊、省環科院、地方政府等通過股權緊密合作,創建了“環保產業創新中心”。

按照“中心+公司”模式運作,形成“平台投人才、人才助人才、成果市場化”創新機制。目前已集聚國家萬人、長江學者、傑青等高端人才團隊20餘個,引進和孵化企業40餘家。

接着,中電環保發揮“南京環保產業協會會長單位”龍頭作用,聯合“政產學研金才”資源,組建“國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聯合聯盟成員,按混合所有制成立“揚子江生態環境產業集團”,通過“產業+平台”,以市場需求導向研發,發揮經營“造血功能”,針對關鍵技術,設立專項課題和經費,與科研院校、新研機構進行“課題分包”,有效解決科技應用“最後一公里”。

同時,整體承接重大環境治理項目,向本地中小企業進行“業務分包”,並採取股權合作、投資併購、平台孵化等措施,促進人才團隊、技術引進,整合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打造南京環保支柱產業。

“做強主業,做大平台。”這是中電環保的“長期主義”,發展自我,又在競爭中謀求合作共贏,推動產業向好。

04 智慧出海與智能賦能

把自己做好,把產業做好的下一階段是:走出國門。

近年來,由於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支撐,使得國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更加便利。

中電環保及平台、聯盟內雙創企業,緊緊抓住“出海”機遇,在海外承接了20多個國家40多個項目,主要包括核電站凝結水精處理,以及電廠原水處理、循環水處理、精處理等。

項目遍佈歐洲、美洲、亞洲及非洲等“一帶一路”國家,包括孟加拉、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土耳其、波黑、哥倫比亞、巴西、贊比亞、伊拉克等,為其提供了優質服務。

截至目前,已完成合同額約2.2億,在手合同額約2.8億。

談及“出海”經驗,朱來松認為:“雖然面臨西方大國的一些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產品方面更優於國內企業;對海外國家環保行業的標準和規範有待更深入瞭解等問題,但是,國內企業在項目組織實施、管理效率等方面比西方企業更具優勢。”

“同時,在中國環保行業多年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由發展到治理’的一些經驗,而這些‘秘訣’又是可以複製到東南亞國家,包括一些中東地區、非洲國家的實際執行上來。”

在朱來松看來,“對成本的有效控制,相較西方同行,還是佔有很高優勢。”

但是2020年初以來,在全球範圍擴散的新冠疫情也對中電環保的外部業務開展、 內部經營管理造成一定衝擊,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市場營銷、人員流動等方面也構成諸多挑戰和不利影響。

朱來松表示,公司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應對疫情形勢,積極研判市場走勢,合理預案經營管理策略,謹慎安排業務承接實施及投資項目,努力保持平穩運行。

不過,本次疫情也大幅提升了政府、社會對於社會公共衞生安全的重視程度,“污水處理、污泥處理等城鎮公共生態環境服務業務將迎來更大需求釋放的機遇。”

同時,伴隨着“新基建”的提出,在智能時代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下,中電環保開始發力“智慧環保”,對傳統業務進行賦能。

“公司早前也一直致力於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環保行業,並且已經對環保行業工程項目的設計、實施、運營管理產生一定影響。”

未來,中電環保將繼續加大該領域的研發投入,構建“智慧環保/智慧水務雲管控平台”,通過5G、物聯網實現環保數據更全面的採集和傳輸,通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充分挖掘、深入應用環保信息資源,全面提升環保項目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智慧環保

05 二十五年,一羣人,一件事

“我是1999年加入中電環保這個大家庭的,二十多年了,在這裏我依然有熱忱和對環保事業美好願景的堅守。”

朱來松剛來到中電環保時,“那時正處在創業初期,公司規模很小,但不管是跟客户談還是跟身邊人介紹,我就是認為,我們是最厲害的公司。”談到這,你仍能察覺閃動在朱來松眼中的堅定又充滿希望的光芒。

發展公司最重要的一點是:人。一羣價值觀相同的人為了共同的環保願景,為了“環保”這一件事,走在了一起。

“我現在身邊仍有一羣認識了十幾年的同事,大家一路並肩作戰。”

到現在朱來松還清楚地記得2002年的春節,公司承接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項目改造任務。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包括朱來松在內的很多同事春節仍然奮鬥在現場,同吃同住同擔當,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靠的“戰友情”,現如今想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回憶。

“發展‘人’,更是保證企業長久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電環保始終堅持‘人才引領、敬業精業、價值共享’的人才觀,高度重視人才梯隊建設,不斷完善人才激勵和績效考核體系,激發工作熱情,同時通過各類項目實施的歷練和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團隊的業務技能和水平,促進職業發展,為員工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通道及成長機會。

亞當·私密在《國富論》中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好的經濟制度?好的經濟制度就是鼓勵每個人去創造財富的制度。”

好的企業發展制度同樣適用。中電環保上市後,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把企業發展的更多話語權和選擇權交給優秀的個人,當自我發展與企業發展同進退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價值的潛力。

1995年成立的中電環保,在人才的推動和人情的温暖下,二十五年,長勢正好。

06 “誠信、創新”

隨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以及“美麗中國”戰略的實施,未來環保產業將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給予整個環保行業帶來了有利的發展機遇。

如何保證先發優勢?朱來松給出了兩個關鍵詞:誠信、創新

朱來鬆解釋,對客户誠信,承接的項目用心做好,對團隊誠信,承諾的發展執行到位;創新研發,創新管理,一切都要嗅到先機,不斷變化。

三大主業、一個平台、兩個關鍵詞、一羣人、二十五年,這只是中電環保龐大故事體系中的一隅。

8月10日,中電環保剛剛披露其2020年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10.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79.19萬元,同比增長6.52%。

逆勢上揚,順勢成長,中電環保為了“環保”這一件事,還有很多個二十五年去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