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青峯:比亞迪汽車“十四五”策略與佈局

汪青峯:比亞迪汽車“十四五”策略與佈局

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該論壇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的行業頂級論壇。本屆論壇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 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其中,在8月14日下午舉辦的“‘十四五’時期中國主流汽車集團發展策略與展望”分論壇上,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青峯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汪青峯: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媒體以及業內同仁,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這麼一個機會,跟各位同仁做交流。前面分享的嘉賓是汽車行業的前輩,比亞迪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間是比較短的,但比亞迪也是從進入汽車行業開始立足於在新能源做突破。從我們進入汽車的第一天開始,夢想就是把電池技術和汽車技術做結合,把整個帶入到新能源內。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比較大的,也是借這個平台跟大家分享一下比亞迪。

對於現在來説,“十四五”對國家、汽車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在整個“十四五”處在歷史交匯期,對於比亞迪來説市場下行比較大。目前都是處在汽車新舊動能交匯期,以及汽車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

第一,我們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間,中國整個經濟經濟體增速放緩到5%,同時GDP增速和之間汽車倍速關係會整體降低。今年看到經濟和汽車的增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在未來理解和判斷的話,未來整個汽車結構將由增量向存量市場轉變。第二,消費能力轉變,將由消費信息驅動為主體,未來市場總量不會有非常明顯的增加,2025年很有可能恢復到“十三五”的起點,如何去生存和發展呢?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尤其是傳統企業向新能源汽車轉變。

我們來看一下市場,這個關鍵在“人”。之前2015年時人羣沒有什麼變化,2015年後年齡結構增速發生了改變。在35歲以上的人羣整體在快速增加,隨着人口整體調整,市場就由高速增長向質量轉變發生變化。之前講的小鎮青年,我們會看消費人羣往兩個端口去,未來城市新人羣將成為最核心動能的人羣。

我們再看一下未來市場趨勢。這張圖在很多機會都看到過,中國與主要汽車消費國差距是非常大,我們看到中國跟其他國家區別是非常大的,整個地域分佈和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未來會處在一個相對快速的普及階段,這個市場在5-10年前的市場的情況。隨着各地城鎮化加速和出行改善,未來會實現增量市場的組合,基本上形成高低兩種市場組合,尤其在高線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會高於中部和西部的發展,像特斯拉進來後,在一二三線市場增速是遠遠高於傳統車型的,並且在局部頭部市場超過了BBA的燃油車地位。我們理解判斷,這類消費需求會是未來阻力的增長需求,結合人羣的結構分佈,這兩項市場分佈的話,可以看到“十四五”兩端市場會明顯形成組合差異。

我們再看一下對市場上的增長分析理解。整個“十四五”乘用車市場規模非常堅定認為會是一個規模化的提升,政策的穩定,包括新能源市場的需求有着強烈推動,這個會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高速增長,未來消費信心和消費趨勢內心構建,更多從高端市場帶動。前期更多市場,我們看到低速電動車是5萬、6萬市場,但是並沒有完全激活整個市場,也沒有激活消費者信心。屏幕上的10%,它離國家產業規劃還是有很多的差異,我們看到有兩個關鍵數:第一,4.0升。第二,25%。根據“十四五”相關規劃,要達到這種指標,我們理解還是需要強有力數據去支撐才能發展,要針對存量市場的導向和支持。

在去年,政策上的波動對新能源市場發展造成了影響,因為政策不穩定前期有很大支持,但是補貼像毒藥一樣,有時候讓你很爽,有時候讓你很難受。所以,對於我們理解來説,政策上需要保障和持續穩定的支撐保障,這塊更有利於以市場為驅動下的良性發展,這是對整體上的情況。

未來在“十四五”方面將會怎麼發展呢?第一,我們比亞迪一直在做探索,概括來説用九個字概括“向新而行,強大中國車”,在新能源發展道路上依然是未來發展的核心目標,以新能源、新技術為主動趨勢進行發展。第二,強大中國車,這裏面從三個關鍵面講,分別是科技自信、品質自信,民族自信。在今年疫情情況下,包括疫情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面臨了機遇挑戰,像華為在國際市場的影響,近期華為又到了其他產業,不斷面臨挑戰和壓力。目前汽車還沒有大這麼一種體量和影響力,我相信未來汽車會像通訊、家電一樣,在未來市場會佔主導地位,那時候依然會面臨挑戰。

“十四五”是一個變革期,國家基本上推動到2025年實現整體工業化。在這個時期我們基於上述核心思路,更多會將強大產品讓比亞迪貼近於用户,塑造科技自信、品質自信、民族自信,已經不是之前單純的導向了。比亞迪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力上傾注的投入更多在於產品力方面,這樣可以加快技術強化。怎麼讓用户買自主品牌?我們希望基於產品力打造這三種自信。

第一方面,科技自信。我們在做汽車之前,很多是做IT、電池等各領域,這些領域生存之道,就是“技術為王”,這個延伸到汽車產業領域,也是一直以來按照這個方向走的。我們可以看到進入汽車行業,2005年推出發動機,在今年成都車展推出了新的動力總成,這塊動力總成達到了38%熱效率;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插電式混動車,從上市後也在不斷迭代;到2020年,我們在動力電池方面,發佈了全新刀片電池,這款刀片電池是繼承了比亞迪動力電池汲取和動力電池包的產業鏈優化,帶來了超安全和超循環的壽命,將“自然”這個詞從新能源方面抹掉。我們認為所有都是基於安全下進行,將來用户安全放在最高地位。

第二,比亞迪一直是堅持深化核心技術開發,注重核心技術平台化、模塊化。後續我們是全產品系列都有燃油平台、插電混平台等,這些都是得益於車型平台化技術平台化支撐。今年也推出了全新的平台,第一個是DMP平台,這個是超級混動的版,第二個是DIM平台,這個追求經濟型,節能和操控型,將節能放在第一位,我們會在DMP方面會推出多種模式,會匹配到A0級到C級等多個產品系列。在技術平台化匹配到車型平台化,這是在“十四五”以及後續會持續推動的點。

同樣的話,不光在基礎技術上,整個我們是通過對技術、人、車、生活滿足結合,來滿足人對汽車的嚮往。我們在持續不斷迭代中,結合場景化、智能化,打造更多人機交互和智能空間。我們將枯燥技術型東西貼近於用户場景化定義產品。

在近期推出的產品打造了非常多的業界獨創性的智能化場景,像移動電站、遙控駕駛、NFC手機智能鑰匙、遠程車內高温殺菌技術,結合雲服務推出了千里眼模式、快遞倒車模式等等,我們會將技術和用户使用場景做全面接入,打造更好的用户體驗。

同時,基於現在產品力的技術支撐,整體來説我們並不會將技術而封閉在自身的體系內。我們將核心產業鏈會逐步開放,將核心技術進行相關共享。

之前講的是垂直整合自力更生的能力,現階段會將優勢技術進行對外開放的共享。早在2010年跟奔馳合作了電動車開發,推出了新品牌,2018年發佈了E平台,同時宣佈將E平台核心技術和產品向全球開發共享。我們也在今年和豐田成立了合資公司,會基於E平台技術,去開發豐田新一代全技術車型,在不久將來會推向全新市場和國外市場。

第二方面,品質自信。技術最終還是要落在品質上,我們對整個品質有這樣的信心。整體我們會構築品質研發體系以及品質檢測體系、全球國際化供應商體系,我們從這些方面進行賦能和支撐。

第三方面,民族自信。怎麼實現強大中國車?第一,強大中國車是民族自信的表達,在這代產品是將中國設計元素全面貫徹到車的外觀、內飾、很多體驗的設計。比亞迪是中國的品牌,我們也是將這份中國文化設計融入自己責任去推向,通過比亞迪的產品將中國文化產品推向更多文化市場。我們推出了設計語言,整合全球最頂級的內飾、外飾、整體造型的國際化團隊。所以,我們看到對於這樣強大中國車的體驗,我們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到現在不斷推出新能源產品,推出了40多款產品,整個累計達到了560萬輛的用户,率先突破了80萬新能源的用户。當時客單價從5.3萬現在到了12.3萬的水平,比亞迪的“唐”也是國內首款突破12萬的中國品牌。

近期,剛剛上市的“漢”的車型在轎車領域也會突破,現在整個訂單達到了3萬輛了,在整個銷量結構基本上有80%在產品上。為什麼説現在整個市場更多會在高端市場形成突破呢?我想好的產品對中國產品來説,對中國消費者來説也是願意選擇高端品牌,“漢”這款產品也是搭載更強的技術,這個從目前市場訂單來看階段性驗證了這一點。

在未來比亞迪也是一直將全球化戰略去貫穿始終。從最早的IT進入到汽車行業,我們在整個汽車領域一直將國內國際兩條線並齊走,在體現變革化過程當中,我們在全球都是率先推動這些工作,不僅在公交領域,在其他各領域都有發展。整個運營區域遍佈在六大洲,我們在6月份向德國交付了12米的大巴,在美國和其他汽車工業強國都已經在推動純電動大巴全球化的進程了。

從研發體系到整車品質、用户變革和用户體驗,以技術創新打造用户金牌。今天很榮幸代表比亞迪品牌跟業內同仁進行分享,也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們這個機會。

未來在“十四五”期間,希望跟業內同仁一起將中國汽車做大做強,我今天的分享內容就是這麼多,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92 字。

轉載請註明: 汪青峯:比亞迪汽車“十四五”策略與佈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