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間,上交所在回應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於資本市場的建議時也明確表示“適時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保證價格發現功能的正常實現”。
上交所明確表示“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這是不是意味着T+0要來了呢?為此,有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表示,T+0目前只是在研究階段,並非立刻實施,不必過度解讀。
對於T 0,投資者一直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節。自從1995年1月1日,滬深交易所取消“T 0”以來,市場對T 0的呼聲就從未間斷過。但接近上交所人士的提醒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這不是上交所第一次研究T 0交易機制了。實際上,早在2013年的“兩會”上,時任全國政協委員、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就透露,上交所正在研究T 0交易制度。但上交所的“研究”一晃就是7年的時間過去了,T 0始終不見出台。所以,這一次上交所“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是不是會重複2013年的故事,還是令人擔心的一件事情。
不過,以本人之見,在引入T 0交易的問題上,本次重複2013年的可能性很小,T 0正式落地的可能性很大。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斷,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文字的表述上來看,上交所目前的“研究”與2013年的“研究”顯然是不同的。2013年上交所的“研究”是在“研究T 0交易制度”,即是對制度的本身進行研究。而目前的“研究”是“研究引入單次T 0交易”,即是對“引入”制度的一種研究,研究的是“引入制度”的問題,而不是對“制度”本身進行研究。很顯然這二者之間是有明顯區別的,而“研究引入”自然是離市場更近了。
其次,從市場監管的角度來説,“鬆綁”是一個大的方向,而不是給市場更多的“約束”。比如,在今年4月7日金融委召開的第二十五次工作會議上,金融委在談到資本市場的內容時就明確表示,要“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而目前的T 1顯然是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之一,也不利於提升市場活躍度。最明顯的標誌是,今年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而世界主要股市都是實行T 0交易,T 1顯然是與對外開放的腳步不符的。因此,實行T 0是大勢所趨。
其三,上交所引入了“單次T 0”的概念,用“單次T 0”取代“T 0”,這可以有效地防止T 0帶給市場的過度投機炒作。對於T 0,管理層擔心的是T 0會助長市場的投機炒作,但“單次T 0”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在“單次T 0”的交易機制下,投資者每個交易日只能進行一次T 0操作,即投資者買入股票後,可以賣出股票,但再次買入的話,就不能賣出了。所以,“單次T 0”,保留了T 0的糾錯功能,但卻剪除了T 0的助長投機炒作的功能,這是有利於T 0交易機制的落地的。
其四,上交所有了科創板這塊“試驗田”,可以讓“單次T 0”在科創板率先試行。畢竟科創板的定位就是A股市場制度改革的試驗田,如今,A股市場實行T 0的呼聲很高,所以先在科創板試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將試點“單次T 0”的風險控制在局部範圍之內。這是投資者與管理層都樂意看到的。一旦試點成功,再推廣到整個A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