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電市場的這個消費陷阱為何逃不掉? 企業投入少, 職業沒尊嚴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財經

最近20年以來,令眾多家電企業和一線大牌們,最為擔心的企業危機,並不是資金鍊斷裂、市場業績大跌,而是來自於一線消費的投訴和陷阱不斷。那麼,為什麼這些年來家電消費陷阱總是這個呢?

何聲||撰稿

這一現象釋放三個行業趨勢和拐點:一,家電產業越來越成熟,像那種其它行業頻頻發生的產品欺騙甚至商業欺詐的情況,已經愈發少見,越來越多的頭部企業都將市場經營的風險管控,已經上升至企業戰略的高度。即便是一些商業投機者們,採取一些忽視、欺騙手段,上當的用户也越來越少了。

二,家電產業鏈的成熟度,往往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那塊板。當前,售後服務的規範性、透明度與家電產品的質量穩定性、可靠性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解決並推動現有的售後服務向全服務、大服務升級,考驗的不是家電企業智慧,而是全面盈利能力提升下面向服務體系的投入力度和決心。

三,服務在家電產業的價值鏈條上,一直是包袱而不是財富。因為家電企業需要在每台產品上為服務預留一筆不小的費用開支,用來支付家電服務商向用户提供"免費三包"服務的費用。這也就造成了,一旦企業壓縮服務費用,就會造成家電服務商面向用户服務縮水,甚至出現家電服務"小病大修"、"無病亂修"的情況。

為什麼,近年來涉及家電產業的消費投訴和消費陷阱,無論是來自各級消協組織,還是行業媒體的監督,多集中在產品的售後服務環節,而不是產品的功能技術誇大、忽悠?這充分説明,家電產品經過幾十年,甚至半個世紀、一個世紀的發展,已經趨於成熟和完善。同樣,運營家電產品的企業,也都是行業頭部和領軍企業;在這種局面下,產品功能和技術本身的創新都是"有一説一",不會無中生有。

但是,在家電服務領域當前的問題頻出、投訴不斷原因,其實還是"投入不足"引發的。當很多服務人員的正常服務得不到回報、不得不通過一些非常規手段(欺騙忽悠)等賺取利潤。説白了,靠真功夫、真本領賺不到錢,自然就逼着一些家電服務人員就開始通過"歪門邪道"撈錢。這才是多年來家電售後服務亂局的根源。

比如,整個家電售後服務體系過度依賴於家電企業,沒有形成完全獨立而自主的經營權和盈利模式。家電服務收費價格,都是由企業定價,同時一半左右的家電服務費都來自家電企業統一標準結算,缺乏自主定價權;同樣,長期以來家電服務人員不是被工廠和用户當作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藍領對待,而只是當作一般苦力和廉價勞動力,甚至很多家電企業提供的十年免費包修等承諾,直接將服務的價值體系被摧毀。

諸如此類問題,帶來的結果,則是整個家電服務體系目前普遍處在"被動響應"階段。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電服務體系,沒有辦法給家電企業在市場營銷、用户交互過程中加分,相反是頻頻減分。因為,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電服務人員,根本不熱愛自己的職業,也無法從工作中獲得職業感、成就感,很多人就是“幹一份工作拿一份錢”罷了。

重塑家電服務的價值鏈,賦予家電服務人員新的職業感、價值感和用户尊嚴。這是接下來所有家電廠商必須要正面、直視、破解的經營新課題,也是徹底根治一線市場消費陷阱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