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制”反噬 基金經理遭遇驚魂時刻

  上個交易周,一幕幕驚險劇在A股白馬股中上演。

  “一天崩一隻,在持倉中靠前的重倉股幾乎都被定點‘爆破’。”百億元公募基金經理李想(化名)心中五味雜陳,“白馬股接連閃崩影響大,加上市場情緒等因素影響,在每天收盤後,我都需要‘心理按摩’,跟同行多聊聊,發現大家一樣慘,心態才有所緩和。”

  李想所言是當前公募基金經理的普遍心態。作為局中人,雖然不知道下一隻被“定點爆破”的重倉股將“花落誰家”,但基金經理們也感受到,不少白馬股閃崩背後或是同質化的策略在作祟。過分強調短期相對排名的“賽馬制”,無疑是一些基金經理投資策略同質化的罪魁禍首。

  收盤之後要“心理按摩” “你也被‘大白馬’傷了?”

  “可不,傷得還不輕。就像前段時間,我重倉的中國中免因業績不達預期,股價直接下砸。”北京地區一位基金經理説。

  近日,一些基金重倉白馬股相繼閃崩、跌停。截至4月18日,自2月18日以來,在2020年末基金前二十大重倉股中,有10只跌幅逾20%,其中6只跌幅超過25%,部分“大白馬”的股價更是較前期高點直接腰斬。

  “在管理產品的職業生涯中,這種情況我遇到過好幾次。總結下來,我在每次特別着急時所做的決定可以説百分之百都是錯的。”李想説,“我需要做到的是,在心態受影響時不做投資決策。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會跟同行多聊聊。通過‘心理按摩’,我可以更客觀地看待自己持倉的股票,梳理標的基本面是否發生改變。”

  為對抗焦慮,李想將基金倉位從93%降至91%,雖然只有區區兩個百分點,對淨值波動幾乎沒有影響。但在減倉當天,他的心情非常舒暢,尤其是當市場下跌時,更感欣慰。

  除了上述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外,以量化模型進行投資的基金經理們也因白馬股進退兩難:“自去年四季度開始,權重股股價猛漲,量化模型根本無法接受如此高的估值,本以為今年1月市場可能出現回調,結果仍在上漲。”他説,因錯失年初的上漲收益,有機構客户表示不滿。不過,他硬扛了很久也不敢進行策略調整,若當時跟風調整,現在可能會面臨“兩邊捱打”。

  “賽馬制”愛恨情仇

  “從2020年開始,白馬股引領行情發展。我們很難做到不買‘大白馬’,畢竟短期相對排名考核就在那裏。”一位公募轉私募的投資經理説,這導致大家的投資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同質化。

  新華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申峯旗表示,對於基金經理而言,是否在判斷估值高企時立刻減倉,是一個藝術而非科學的問題。減持過早,會大幅犧牲短期相對排名;減持過晚,往往難以避免被踩踏的命運。A股歷史上任何一次投資策略趨同,最終都形成了泡沫。若完全不參與泡沫行情,那在短期相對排名和絕對收益上都將受損。

  在此次基金整體淨值調整、市場風格輪動開啓前,公募基金短期相對排名就一直備受詬病。

  “短期相對排名制度下的基金經理就像賽馬場上被圍觀的馬,基金經理作為那匹‘馬’,每天被人看着參賽,能高興嗎?”北京一位基金經理説,“現在基金短期相對排名競爭激烈,相差一點兒,排名就會拉開很多。”

  不僅如此,短期相對排名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基金經理獨立思考的能力。

  由從業20年的基金經理擔綱、今年2月初成立的匯安均衡混合基金為“趕上”年初的上漲行情,快速建倉,導致在成立一個月內淨值下跌近20%。業內人士表示,如此下跌幅度,必定重倉了“核心資產”,而基金經理這麼做的初衷正是為了讓短期相對排名不至於落後太多。

  不過,“賽馬機制”也讓基金公司嚐到甜頭:一旦奪得基金業績年度冠軍,基金經理管理的老基金或新發行產品都會讓投資者蜂擁而至。例如,某基金經理憑藉年度業績冠軍基金經理的頭銜,個人管理規模從2019年年末的7億元飆升至當前的200億元,管理費收入同步大幅增加,個人及基金公司的“江湖”地位火箭式躥升。但是,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位基金經理在管基金近三個月業績均位列同類基金排名末端。

  “靈魂拷問”相對排名

  從基金經理到渠道銷售的種種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長着短期相對排名的風氣,但很多基金公司已意識到排名帶來的問題,並嘗試改變。

  多位受訪基金業人士認為,從與投資者利益一致化的角度出發,基金業在短期相對排名外,需加大對絕對收益的考核力度。申峯旗認為,應提升最大回撤的內部考核權重,這是當前較多基金公司正在實施的考核方式。對那些在淨值相對高位買入的客户來説,此舉可減少他們在遭遇基金淨值大幅下降時所面臨的較大短期浮虧。

  “相較於以往追求相對收益、以戰勝同行為目的,今年我們把追求絕對收益放在首位,將基金經理的考核與所管理基金的絕對收益掛鈎,提高絕對收益考核佔比,降低短期相對排名和業績基準的佔比。”某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説。

  若要改變公募基金短期相對排名的考核機制,僅靠幾家基金公司更改考核指標還不夠。業內人士認為,要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財富管理業在客户分類、風險收益特徵定位、基金投資等方面做更深入細緻的瞭解,進而幫助上游的公募基金業將考核機制進一步精細化。申峯旗稱,這需改變行業的渠道端和客户端對基金的評價標準。

  基金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對150家美國基金公司的研究顯示,以中長期業績為主的考核機制非常重要,既有利於持有人的長遠利益,又能消除基金經理短期業績壓力、鼓勵長期投資。其中,將相對收益、風險調整後收益引入業績考核,能有效遏制基金經理承擔額外風險以博取短期超額收益的衝動,最終有利於保護持有人利益。此外,從2004年開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公募基金包括基金經理考核方式與薪酬構成採取信息披露制度,共同基金持有人能夠在基金的額外信息披露中便利地獲取基金經理薪酬決定機制等相關信息。

  關於這一難題,我國基金業也一直在探索。對於資管行業,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要立足中國國情,促進行業端正文化理念、提升專業能力、改善業績考核、優化業務結構,體現差異化發展路徑。

  2019年9月,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系列座談會指出,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長期業績導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1 字。

轉載請註明: “賽馬制”反噬 基金經理遭遇驚魂時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