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江特電機,從ST到市值500億的秘密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因投資失利,去年一度“披星戴帽”的江特電機,在一年的時間漲幅14倍,成為名副其實的大牛股,而資金趨之若鶩的背後是因為江特電機背靠鋰礦。

鋰礦量價齊升,問詢函也阻擋不了這匹江西“黑馬”的漲勢。

9月17日,江特電機在鋰概念普跌的狀況下,盤中走出深V,最終強勢大漲5.26%,市值突破500億。

有趣的是,去年此時,江特電機尚是一支股價不到2元的小盤股,而截止9月17日收盤,公司股價錄得29.2元/股,過去一年中累計上漲近1400%。去年的*ST江特,如今市值已站上500億,漲幅高居A股前列。

今年以來,眾多新能源產業鏈上市公司迎來一波風口,這是剛“摘帽”的江特電機,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逆襲並突圍的唯一原因嗎?

1 鋰礦造就14倍漲幅

資料顯示,江特電機位於“亞洲鋰都”江西宜春,主要業務為鋰雲母採選及碳酸鋰加工、特種電機研發生產和銷售,處於鋰電池的上游材料端。

公司表示,其在宜春地區擁有鋰瓷石礦2處採礦權和5處探礦權,合計持有或控制的鋰礦資源量1億噸以上,資源儲量較大,各條產線碳酸鋰年產量合計約3.5萬噸。是目前國內鋰礦儲量最大和鋰雲母提鋰產能最大的企業。

隨着新能源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下游需求旺盛,全球鋰資源持續偏緊。截止9月17日,年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增長幅度已超70%。業內人士指出,從技術層面看,鋰電在很長時間內都將是主流,其中鋰礦開發仍占主導地位,預計鋰價未來仍將持續爬坡。

事實上,江特電機含有的鋰瓷石礦此前並不是“最優選”。據悉,其含鋰率較低,提取難度較大,復產的利用率較低,價格偏高。但在全球“缺鋰”的大背景下,坐擁稀缺的鋰礦資源的江特電機迅速形成了“量價齊升”的邏輯,業績實現騰飛。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江特電機實現營業收入13.65億元,同比增長50.02%;淨利潤1.81億元,同比增長6442.29%。其中,碳酸鋰業務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4億元,同比增長251.59%。

值得一提的是,碳酸鋰業務在江特電機總營收中佔比僅三成,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中報顯示,碳酸鋰收入佔公司總營收比重為32.23%,和年報的6.75%相比已有顯著提升。而根據公司披露,光今年一季度,蓬勃向上的碳酸鋰業務就貢獻了59%的利潤。

除了現有儲備帶來的回報,2021年,江特電機將對產1.5萬噸鋰輝石提鋰產線進行擴產改造,預計在使用鋰輝石的情況下,約可提升1萬噸碳酸鋰的年產能。

不過,“靠天吃飯”的礦業,業績和股價也會隨着市場價格行情顯示出大幅波動,穩定性較弱。

2020年至今,江特電機一共發佈了22份股價異常交易波動公告。第一份發佈於2020年2月5日,因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彼時,市場情緒還沉浸在疫情的陰霾中。公司發佈業績預告,因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下滑、碳酸鋰價格下跌、公司財務費用增加等因素,將導致2020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7.5-21.5億元。

據上海有色SMM數據顯示,直到2020年前三季度,碳酸鋰市場仍處於整體低迷狀態。這一背景下,江特電機前三季度碳酸鋰業務營收同比下降74.44%,毛利率同比下降28.42%。同時連帶公司儲備原料跌價,計提鋰輝石等資產減值約4161萬元。

對此,江特電機在今年3月26日回覆投資者時稱:“公司通過持續進行研發及擴產投入,通過技術進步及規模化來達到碳酸鋰產品降低成本與提升品質,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在進行鋰鹽產品多元化的佈局,增強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去年11月份,碳酸鋰市場價格觸底反彈,這一時點也與江特電機股價暴漲的啓動相吻合。

2 三輪“聯姻”

最新數據顯示,宜春國資及一致行動人金融控股公司分別持有江特電機3.38%和2.78%,這也是上述宜春國有資產投資機構直接持有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背靠“亞洲鋰都”的巨量資源,江特電機也獲得了鋰電巨頭的青睞。

9月13日晚間,江特電機公告稱,公司與國軒高科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承諾在產能允許的情況下,每月按商議價格向國軒高科供應不低於500噸電池級碳酸鋰。按此計算,預計每年可為至少10GWh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提供原材料保障,一定程度上鎖定了雙方的未來業績。

圖片來源:公告

此前,江特電機投資與對外合作的經歷並不順利,甚至直接導致公司陷入“ST”的境地。

第一次“聯姻”發生在2015年。新能源汽車創業風口正盛,江特電機也意圖佈局下游,於是分三次完成對九龍汽車的收購,累計耗資高達29億元,資金來源主要為現金及發行股份。

2016年11月,江特電機進一步加大投入。公告顯示,公司擬定增募集13.4億元,其中九龍汽車的智能製造技改項目擬投入5億元。該筆定增事項於2018年12月實施完成。

或許時機不對,收購後,九龍汽車始終未能兑現業績承諾。

按約定,九龍汽車2015年、2016年、2017年三個會計年度實現的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億元、2.5億元、3億元,承諾期內淨利潤總和不低於7.5億元。而實際上,2015年至2018年,九龍汽車完成淨利潤分別為3.55億元、1.84億元、2.29億元和-1.09億元(截止被上市公司出售前的7個月)。

於是2019年11月,江特電機便再次公告終止九龍汽車智能製造技改項目,將以5.13億的對價出售所持九龍汽車全部股權,同時變更該項目募集資金剩餘的4.68億元,用於鋰輝石年產1.5萬噸鋰鹽項目。

這筆投資也使得公司承受了巨大的商譽減值壓力,2020年4月,江特電機因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虧損而“披星戴帽”。

彼時,公司表示,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國內外經貿關係等影響,公司主要子公司九龍汽車和米格電機業績出現下滑甚至虧損,造成較大金額的商譽減值,同時公司處置資產、提取資產減值等對利潤造成較大影響,導致公司連續2年虧損。

不過剝離九龍汽車之後一年,江特電機2020年由虧轉盈,順利摘帽。

第二次“聯姻”是與巨頭贛鋒鋰業,不過最終也未能成功。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

去年8月,贛鋒鋰業發佈公告稱,將與江特電機及其子公司簽訂鋰鹽生產線合作協議。合作期限是2020年10月1日起30個月,贛鋒鋰業將向後者支付合作管理費1.92億元。

不過僅僅一天後,*ST江特就以避免同業競爭方式等條款未達成一致的原因,宣佈贛鋒鋰業方案未能實施。

3 機構錯失牛股,財通基金成“唯一”贏家

作為一隻市值500億,一年上漲14倍的股票,在江特電機的十大股東中,僅有財通基金的資管計劃在列,似乎不太符合市場對“抱團股”猜想。

而這或與其ST的身份有關。截止今年4月,江特電機都是“披星戴帽”的狀態,而ST股難以進入機構的選股池,更難談機構買入。

根據choice數據,在2020年6月底,江特電機僅有2家基金,6家其它機構持股,彼時正是公司股價最低的時候。截止今年6月底,僅有十餘家基金持倉,甚至沒有一支基金持倉規模高於中央企業貧困地區(江西)產業投資基金。

唯一吃到肉的財通基金,則是在三年前的非公開發行中認籌。2018年,財通基金、宜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宜春城建投資等7家機構參與定增,此後鮮少機構入局。

今年由於江特電機股價重新走強,又成功“摘星脱帽”,少量機構開始入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基金合計持有公司1851萬股,佔總股本的比例為1.08%。

另一方面,交易也更為活躍,江特電機頻頻現身龍虎榜。最近三個月,機構席位共登上龍虎榜22次,累計買入金額為16.55億元,累計賣出金額為13.15億元,成為股價上漲的一股重要推動力量。

展望後市,江特電機業績和股價增長的可持續性有多大?

行業主題方面,中信證券指出,鋰電板塊的高確定性和長期成長性預計將吸引資金的持續流入,推動相關上市公司股價繼續上行,持續看好鋰板塊,鋰礦自給率高,業績增長確定性強的企業。

另有分析觀點認為,目前鋰電板塊短期增勢過猛,也已經有了一定炒作泡沫,累積了回調風險,需要根據鋰鹽價格波動謹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