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丹昱)訊,奈雪的茶(02150.HK)再次因為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8月3日凌晨,奈雪的茶針對媒體報道的水果腐爛、抹布不洗、標籤不實等問題進行回應。《情況説明》中顯示,奈雪的茶成立專項工作組,並致歉。
8月3日開盤後,奈雪的茶一路走低。截至發稿,奈雪的茶跌10.83%,報9.72港元。
而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餐飲、零食、新消費行業上市企業黑天鵝事件。“餐飲企業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連累股價並不是單一事件,奈雪的茶作為新消費品牌,不僅要在供應鏈環節加強管理,還應在變數較多的終端環節採取更多措施。”餐飲行業從業者穆楊表示。
高定價無法保障食品安全
據媒體報道,奈雪的茶北京西單大悦城店、長安商場店出現“地面有蟑螂”、“用發黑芒果”、“生產標籤標識錯誤”等食品安全問題。目前,奈雪的茶已經將涉事的兩家門店暫停營業。
其中,使用發黑芒果等行為引發質疑。有消費者認為,奈雪的茶均價在30元以上,也一直標榜高端奶茶,為何高單價卻無法保障基本的食品安全?
奈雪的茶方面表示,由於每天需要使用大量新鮮水果,門店如果收到品質不好的水果,可以直接要求採購部退換,並不會計入門店成本。此外,門店的新鮮水果都有存放效期,超過存放效期的所有水果都要廢棄處理,芒果到店後的存放效期是48小時。
一位奈雪Pro店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昨晚奈雪總部已經連夜要求嚴查食材、衞生等環節。他表示,近期高温對水果運送、儲存也造成了很大壓力,預計總部會在近期推出相關管理辦法。
根據奈雪的茶招股書顯示,雖然單杯售價在30元左右,但其成本亦是居高不下。奈雪的茶最大三項支出為原材料、人工、折舊租金。2020年,這三項分別佔比收入37.9%,30.1%和14.8%。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公開表示,奈雪的茶比較貴,主要是因為食材成本高,超過35%。
這也導致奈雪的茶連續虧損的現實,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營收分別為人民幣億10.9億、25.0億和30.6億;經調整虧損分別為5658.0萬元、1173.5萬元以及盈利1664.3萬元。奈雪的茶同店利潤率分別為24.9%、25.3%、13.5%。
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登陸港股後,奈雪的茶表現一般。上市首日,奈雪的茶跌破發行價,開盤跌近5%。隨後亦是跌跌不休,始終未能回到發行價。
“奈雪的茶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沒有更多可以對標的企業,市場只能依據業績表現來做判斷。”有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表示,與備受投資機構追捧的背景不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更加理性,而奈雪的茶護城河並不清晰。
奈雪的茶一直希望通過加速開店提升盈利水平,但穆楊對記者表示,餐飲企業依賴開店帶動營收,但卻沒有互聯網企業的邊際效益,開店越多,餐飲企業的成本壓力也在增加。“上市後,企業為追求效益,只能通過開店完成業績目標。”
新消費企業的食安魔咒
奈雪的茶食安問題發酵導致股價受挫並非單一案例,同在港股上市的呷哺呷哺(00520.HK)、九毛九(09922.HK)也都遭遇過這一問題。
2020年5月,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抽檢中,廣州九毛九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順德大良順峯新天地分店銷售的1批次淨鱸魚被點名,原因是檢測出氯黴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此後,九毛九股價連續下跌,一度跌超10%。
在A股上市的三隻松鼠(300783.SZ)亦出現類似情況。今年5月,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佈了《關於20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情況的通告》。通告顯示,四川省重慶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成都分店銷售的、標稱安徽省蕪湖市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分裝的開口松子,過氧化值(以脂肪計)檢測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隨後三隻松鼠股價由漲轉跌,甚至出現市值腰斬。
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幾乎是餐飲行業的“概率事件”。“不管是全球頂級的餐飲連鎖店如麥當勞、肯德基或是星巴克,它們也會出現類似的食品安全事故,幾乎無法避免。”
事實上,定價與奈雪的茶相似的喜茶也曾在2020年6月被曝出菌羣超標的食品安全問題。今年,喜茶開始安排專職食安專員對店面進行巡查。
據上述奈雪Pro工作人員介紹,奈雪的茶也有相關巡查人員,但其並未透露相關工作細節。
“此前,餐飲企業上市估值很難達到理想位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食安問題可能隨時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營銷專家路勝貞認為,今年以來,不少新消費品牌受到機構追捧,急於擴店,提升市佔率,但卻忽略了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問題。
隨着門店數量激增,終端管理難度不斷加大。不斷衝刺A股的蜜雪冰城,早已邁過萬店門檻。但就在今年5月,蜜雪冰城就被爆出多家門店存在篡改開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湯奶漿半成品的食品安全問題。
經相關部門調查後,責令蜜雪冰城旗下35家門店限期整改,3家門店立即停業整改,當場對9家門店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與奈雪、喜茶等採取直營模式的品牌不同,蜜雪冰城等以加盟為主的品牌,終端管理難度更大。
“目前來看,喜茶、奈雪的茶對原料採購及配送環節的管理比較嚴格,蟑螂等問題出現在終端環節的管理漏洞。也就是説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終端的安全管理落後於上游的管理。但這對於品牌的傷害確是致命的。”穆楊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