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註冊制首批新股即將上市,共受理企業364家
自2020年6月12日證監會發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以來截至記者發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已歷經2個月、40個交易日。可以説,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已進入到最為忙碌的階段。
在這段時間裏,深交所共受理擬IPO企業364家,擬募集資金2286億元,平均每家6.28億元。
364家中,包括從證監會平移過來的在審企業176家,新申報企業188家,有35家發行人走到了提交註冊環節,其中,18家已經成功獲批。
同時,深交所還受理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申請148家、重大資產重組8家。
自接收到IPO申請材料後,5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受理決定,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發出首輪問詢,存量增量相銜接,審核和註冊時間不超過3個月,回覆問詢時間不超過3個月,每一個環節均嚴絲合縫。
如今,深交所註冊制改革下的首批新股即將登陸創業板,在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歷史的關鍵節點上,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規則將正式全面落地實施。
存量和增量的關係
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進展之快,超出了市場預期。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規章自2020年4月27日至5月27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期間,深交所共收到近300份反饋意見。6月12日,證監會發布了相關制度規則,前後不到2個月的時間。
“動作之快,效率之高,顯示監管層的改革決心。”華夏創藍籌ETF基金經理榮膺對第一財經説。
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是首次將增量與存量改革同步推進的資本市場重大改革,涉及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創業板是一個存量市場,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更為複雜,需要妥善處理存量和增量的關係。
“可以看到,創業板改革之後發行條件、上市企業更具包容性,根據風險匹配原則,在充分考慮現有創業板市場基礎和投資者狀況、兼顧各層次市場板塊和註冊制改革協調銜接的基礎上,創業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也進行了相應調整。”李湛説。
另一方面,此次創業板改革還對創業板併購重組、再融資、退市制度等進行了優化,全面提升市場運行效率。比如,在併購重組方面,放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價格下限至市場參考價80%,豐富併購重組支付工具,只要求標的資產所屬行業符合創業板定位,不強制要求與上市公司具有協同效應。
“這些調整有利於激發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做優做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李湛説。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
6月15日,深交所開始接受證監會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併購重組在審企業提交的相關申請,6月30日,新申報企業開始提交相關申請,存量與增量開始在這裏交匯。
5個工作日之後的6月22日,深交所通過發行上市審核業務系統,發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下首批33家申報企業的受理通知,招股説明書等相關文件同步在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信息公開網站披露。這也標誌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實踐操作又邁出重要一步。
事實上,註冊制相關業務規則正式落地後,對在審企業製作申請文件提出較高的時效要求,尤其是作為中介機構,更是通宵達旦,一手更新存量招股書,一手準備新申報企業上市申請材料。
從首批受理企業申報文件整體質量看,相關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前謀劃、充分準備,認真按創業板試點註冊制相關要求製作、更新招股説明書及其他申請文件,內容格式齊備、符合要求,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審核工作平穩有序銜接做出積極努力。
而深交所對在審企業申請文件進行核對並作出是否受理決定時,着重檢查申請文件的齊備性。
與此同時,新申報企業的受理、問詢也在同步推進過程中。
7月10日,深交所發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下首批再融資審核問詢函,共對19家在審企業提出問詢,其中4家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申請,15家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申請。
首批再融資審核問詢函,從內容和形式上均體現了深交所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以差異化監管為路徑、以服務型監管為目標的註冊制審核理念,問題數量進一步精簡,但審核質量、問詢針對性不打折,更好地讓投資者自主進行價值判斷,同時支持上市公司運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高質量發展。
從受理到註冊平均僅1個月
從364家擬IPO企業整體來看,也呈現出比較明顯的地域特色,其中,廣東是創業板擬IPO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達到82家,其次為浙江57家、江蘇54家,北京、上海分別為26家和24家。
在行業分佈上,目前創業板擬IPO企業主要集中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達到43家,其次為專用設備製造業35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各27家,專業技術服務業和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各19家。
在保薦機構方面,中信證券保薦項目達29家,位列第一,其次為中信建投,保薦27家,民生證券保薦24家。
在業績方面,364家擬IPO企業2019年平均營收14.76億元,平均淨利潤1.17億元,平均資產規模14.63億元。
事實上,無論是從業績還是募集資金來看,益海嘉裏都是這364家創業型公司中的“小巨人”。
招股書顯示,益海嘉裏募集資金高達138.70億元,用於19個項目的建設。益海嘉裏也是364家中唯一一家募集資金過百億的企業。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507.66億元、1670.74億元和1707.43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52.84億元、55.17億元和55.64億元,在364家申報企業中業績排行第一。
7月13日,創業板註冊制下迎來IPO首審,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審議會議,鋒尚文化、康泰醫學、龍利得集體過會,並順利闖關成功。截至到目前,已經有18家企業成功註冊,全部為存量平移企業。
從受理到註冊的時間來看,這18家企業平均“耗時”僅32天, 短則如康泰醫學,從受理到註冊批覆僅22天。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存量平移企業由於此前處於不同審核階段,有的已通過發審委審核,有的是已通過初審會但尚未經發審委審核,有的是證監會已反饋意見但尚未召開初審會,也有一些是已受理但尚未出具反饋意見的,所以時間安排上各不相同,在接下來新申報企業步入常態化之後,將普遍長於上述平均耗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