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税收大數據服務、基於雲技術的電子發票平台、“區塊鏈+税務”“無感”辦税、智能微廳……在税收領域,新科技應用正快馬加鞭,引人注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接觸式”辦税成為常態,税收與科技擦出更多創新“火花”,給人們帶來實惠和便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近日採訪了多地税務部門,帶領大家“探一探”這些税收新科技——
數據會“説話”
税收大數據,特別是增值税發票數據可是一個“富礦”。企業有銷售就會開發票,“真金白銀”的增值税發票能夠準確反映企業生產經營與經濟運行情況。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税收大數據這種優勢被充分運用,成為幫助企業實現上下游對接、“會説話”的好幫手與貼心人。
税收大數據究竟如何“説話”呢?國家税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告訴記者:“税務部門在依法保護納税人商業秘密、尊重市場規則的前提下,多渠道瞭解企業訴求,及時收集企業原材料採購等方面存在的困難,依託各地税務部門信息平台,利用税收大數據,從供銷兩端全面分析,精準匹配供應商。在徵得供需雙方同意後,向需求方推送商品供應方信息,在供需雙方自主自願前提下,實現產銷對接。”
來看具體例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山東力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一度出現供應斷檔,公司採購負責人急得團團轉。此時,山東東營市税務局建立了以“金税三期”決策支持系統與“魯税通”徵納互動平台為基礎的疫情防控涉税數據雲端“資源池”,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力智化工通過“魯税通”提交了企業訴求,税務部門及時通過增值税發票開票信息比對,篩選出匹配的供應商清單,最終幫助他們成功簽訂復工復產第一單,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今年一季度,浙江舜浦工藝美術品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外某知名服飾品牌商簽下了價值400萬美元的草帽訂單,其中需要藺草這一原材料。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與當地陰雨天氣影響,他們公司的藺草種植基地產量跟不上,無法保障訂單順利完成。得知情況後,温嶺市税務局迅速開展税收大數據分析,通過掃描比對發票數據與供需信息,篩選出10餘家開具過以藺草為品名的銷售發票企業。最終,通過雙方自願對接,該公司順利採購到原材料,避免了違約風險。
“會説話”的税收大數據也在幫助湖北企業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大作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旬,通過税收大數據供需匹配,各地上下游廠家與湖北企業積極對接,疏通購銷“堵點”,已達成合作項目6264個,累計成交金額82.2億元。
近日,國家税務總局長沙市天心區税務局24小時自助辦税服務廳投入使用。該辦税服務廳內設有7台自助辦税服務終端,納税人攜帶身份證可在任何時段自助辦理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的領用、完税證明打印、發票代開、發票認證4大類業務,助力納税人復工復產。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攝
發票能“跑腿”
企業日常經營離不開發票,發票業務是納税人辦理最頻繁的一項涉税業務。如今,發票們更加敏捷快速地“奔跑”在信息化高速路上,讓更多人足不出户就伸手可及。
據瞭解,今年3月份,税務部門已經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開通了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台(優化版),新辦納税人可以免費領取税務發放的UKey,直接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與普通發票,不再像以往需要向第三方購買增值税發票的金税盤與税控盤等税控設備。在發票領用方式上,税務部門今年將加大“網上申領、郵寄配送”力度,力爭在今年底前,將目前50%的比例提升到70%。
全國各地也不斷創新舉措,讓發票“跑得”更好更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國家税務總局成都市税務局獲悉,成都“蓉票兒”電子發票管理服務平台去年4月上線,至今使用商户已超過11萬户,累計開票150餘萬張。“蓉票兒”基於數字化技術,不僅具有多平台掃碼開票、移動端審核開票、7天內補開發票等功能,還支持多家門店共用一個税盤,有效幫助商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開票二維碼,即可實現在線申請開票,並通過模糊搜索企業名稱及税號、微信卡包導入、自動發送電子發票信息等功能,最快3秒至5秒完成開票,並自動獲取電子發票信息。
此外,“蓉票兒”服務平台依託電子發票開票子系統、增值税發票風險管理子系統、電子發票入賬管理子系統,還可以提供信息歸集、發票驗真、入賬報銷及發票代開等服務。
去年6月,利用雲技術自行開發建設的全國首家代開電子發票平台落地廣東。該平台上代開發票申請、多渠道繳税、電子發票開具以及版式文件生成、發票推送及下載等全流程均為自主開發,不依賴第三方電子發票平台。這一平台具有“一次都不用跑”“智能審核”“自動預警”和“綠色共享”等優勢,可一站式實現申請、繳税、開票全流程。
重慶市税務局在增值税納税申報“一表集成”基礎上,開發“點即報”功能,實現增值税申報銷售收入自動彙總、免税收入自動統計、差額扣除自動計算、申報疑點自動監控、申報表格自動填報。4月1日該功能上線,納税人在電子税務局進入申報界面後,除存在未開票收入等特殊情形外,只需核對確認預填好的發票等數據,點擊“確認”即可完成申報,無需手工計算和填報。
山東煙台市税務局運用“區塊鏈 税務”技術,可實時監控農户以“上鍊者”身份提報的生產經營、發票開具等信息,建立農業生產者“自主登記、自主提報、自我信用擔保”的運行模式。這套基於“區塊鏈 税務 農產品質量監督”的新型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比企業自建的傳統質量追溯條碼等方式更具公信力,可有效防止假冒產品“上鍊”,還能規範企業開具發票行為。
大廳更“聰明”
“在這裏,一次性就能將税控設備發行、發票申領完成,總共用時不到5分鐘。這個迷你廳不僅功能齊全,且操作空間獨立,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讓我們更有安全感。”濱州鑫睿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對當地“智能微廳”稱讚道。
國家税務總局濱州市濱城區税務局將“互聯網 納税服務”深度融合,率先引入“智能微廳”,突破以往單設備單功能的技術瓶頸,整合大廳所有涉税業務。納税人通過“智能微廳”即可辦理新辦納税人信息確認、發行認證、發票申領、發票代開、社保繳費等業務,真正實現了“一站式辦結”。微廳還利用雙目攝像頭與語音識別器,實現人像識別與語音語義識別,且能利用電話聽筒、手寫輸入的交互方式與税務人員實時溝通。
去年10月,四川成都市成華區税務局開始在辦税服務廳設置智能攝像設備,建立視頻採集區,自動採集辦税人員人臉信息。辦税人員進入視頻採集區時,人像採集設備自動完成實名驗證過程,即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快速識別納税人身份,顯示出相應登記信息,將驗證結果與辦税行為關聯起來。辦税人員無需再到窗口專門實名驗證,便可辦理實名涉税事項。
國家税務總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税務局則使用全息投影技術,與3D建模技術相結合的3D實景導税,接入5G網絡,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辦税服務廳。該服務廳充分利用人臉識別、智能門禁、手機智能導税、税務感知、VR(虛擬現實)等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先進技術,為納税人提供互聯網、自助辦税終端、遠程視頻終端、手機APP、PAD等多種辦税渠道。
業內專家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要堅決把減税降費政策落實到企業”等任務,相信我國税收服務將全方位提質增效,更多税收新科技將加速湧現,讓廣大企業和納税人享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便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